首页 理论教育 云南大学行政后勤管理综述与筹募实践

云南大学行政后勤管理综述与筹募实践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大成立前后,为了筹措经费,创办人、筹备员和各界要角曾广泛发起募捐活动,仅在1922年一年之中即连续发出5次募捐启事,每次均陈述大义,阐明要旨,激励官民,慷慨认捐,读之令人心动,感人肺腑。第一次1922年10月10日,由省长、大学创办人唐继尧亲自出面,发起募捐。

云南大学行政后勤管理综述与筹募实践

1.广泛募捐

作为私立的东大,其经费的很大部分主要来自广泛募捐和临时筹措。1920年大学筹备时期,即有“路南矿山股主赵伸、商办铁工厂股主李伟、周汝敦等,因闻钧座(省长唐继尧)倡办大学,欢欣鼓舞,愿将上项矿山、工厂采掘、试验、营业各部全权,认送本校支配管理”。于此足见三迤人士热心公益事业,关怀桑梓教育的热忱。

东大成立前后,为了筹措经费,创办人、筹备员和各界要角曾广泛发起募捐活动,仅在1922年一年之中即连续发出5次募捐启事,每次均陈述大义,阐明要旨,激励官民,慷慨认捐,读之令人心动,感人肺腑。

第一次 1922年10月10日,由省长、大学创办人唐继尧亲自出面,发起募捐。其《募捐启》云:“我滇山脉雄厚,奇气磅礴。秦汉以还,声教所暨,英才间出。然以边远,风气较晚,文化率居各行省后,无以称扶舆之钟毓。”“值时移世变,乃厌倦兵革,提倡民治。惟念人才为国之桢干,非有高深之学理,不足以应时事之需要。况吾滇僻处边隅,担簦求学,极感困难。窃欲设最高学府,以容纳中学毕业之学子。上以备国家之旁求,下以励青年之失学。”今东陆大学既已定设立,“惟滇自光复以还,护国护法,迭举义旗,帑藏空虚,中经政变,元气尤伤,教育基金,岂能悉由政府负担。自非广为劝募,不足以集事。特订捐款简章,并由继尧尽力捐助,用资开办。其常年经费,不敷尚巨。我各界同胞,具知教育为立国之根本要务,提倡文化,夙有同情。尚希见义勇为,当仁不让,慨然赞助,集腋成裘。庶几树久远之规模,齐文明于欧美,馨香沐手,无任翘企”。

第二次 由“云南军、政、绅、商、学界”诸名流永安、华封祝、龙云、李正芬、董泽、袁嘉谷、周钟岳、王九龄、陈钧、胡若愚等60人发起。其《募捐启》云:“盖闻宾兴之物,西京隆钟鼓之议;太学万人,东壁萃图书之府。”“庠序之兴,由来尚矣;滇居南服,学始汉时。张盛求师,归衍长卿之教;段蒙当国,犹传德化之碑。及升庵莱洲之世,从游不少诗人;开筚路蓝缕之风,继起遂多儒者。”“共和再造,南天建首义之旅;大武成功,北庭恢归法之统。然而樽俎折冲,曷若丹铅讲学;惟幄决算,不如九席陈经。矧圉本端系乎人才,而民治莫先于文化。我会泽唐公……虽处此国家多事之秋,仍复力为提倡,筹设东陆大学。……所以嘉惠士子,广储人才,意甚盛也。宏规斯启,巨费不资。广厦万间,庇欢颜于寒士;横经千亩,沛化雨于清时。”“惟是崇闳杰构,具千门万户之观;营缮鸠工,非粒粟寸丝之力。况图书与仪器,当取精而用宏。恃帑项于司农,每捉襟而见肘。不资捐助,胡固始基?亟盼解推,藉完宏愿。爰疏大略,敢告明贤,聿成集腋之裘,共复为山之篑。”“树人乃百年大计,知乐善者不悭;大厦非一木能支,惟众擎之易举。”

第三次 于同年“秋七月”,由滇省绅耆、近代著名白族学者“石禅老人”赵藩发起,其《募捐启》云:“滇处南服,有倒絜天下之势。于禹贡,其疆梁益,其星井鬼罗,均为祖干。金沙为尾闾,其山川清而腴。故其气候温而和,其风俗淑而果。惜僻在南徼,行者告之。海通以来,西出缅甸,南贯交趾,巨车大舶,瞬息可达。无四时瘴疠,无虫蛇百毒,无奇袤荒怪之行,无淫靡遨放之习。四方之士为滇游者,如归其故乡焉。唐蓂赓省长……创设东陆大学,以造就东亚子弟。”“顾滇夙称贫瘠,又自军兴以后,公私扫地赤立,成兹旷举,图始实难,事且奈何!解者曰:东陆大学者,东亚人之大学,非滇一省之大学也。”“滇中天时地利既适于大学,得公起而倡之,天下之大,人士之众,安知无向义乐善以为之助者。凡物独立则难任,众擎则易举。其于大学也,何有皆白善?遂书其缘起如此,惟海内大雅宏达,实图利之。”

第四次 由“云南报界公会”黄福生、朱文清、邓绍先、罗养儒、惠我春、刘国澍等18人发起,其《募捐启》云:“东大陆山脉起于昆仑,其右干为冈底斯度雪山,下丽江以趋巴蜀而入楚吴,此南条也。而流经两粤之西江,则发源于云南,流经川湖皖苏之长江,虽不发源于云南,而其流至丽江,始大山苞川流,同宗衍脉。故护国诸役,西南团结一致,盖河岳钟灵使然耳。瞻言各省,其山水与滇同源流,其声气与滇同应求,则滇之人文宜与大江左右,庚岭南北同其茂异。然尚瞠乎其后者,为无大学校使诸生精研专门以臻绝诸也。今省长唐会泽功震环球,无烦赘述。当留学时代已自号东大陆主人,其志盖欲跻中夏于欧美之林,登晚近于三五之世,故自待如斯。及其再造共和,宅心民治,久欲建立大学,作育英才。会今教育司长董公雨苍留学归省,力赞其成。唐公遂首捐巨万,筹备建筑。群以东陆大学名之者,一以纪唐公之雅化,一以发东亚之英华,含宏光大,固有包举九有之度也。”“旷观全国,除京师有一二大学外,历数各省不及十校,以观欧美列强,一邦一邑,而大学相望者,宁不自愧?噫!曾亦知大学各科固综政府人才而陶铸一炉者乎?……举凡世界所需要之事业,萃而研究于一堂。是大学校者,政府之具体也,群生之宗主也。”“云南山水实居全国上游,而长江流域贯穿蜀、楚、吴,会西江流域萦绕桂林、番禺,山则建瓴高屋,水则绾钥东南……故唐公一倡护国而天下共相应和,今又建立东陆大学为国家化普菁莪,想天下必更群相赞助也。盖各首捐金于东陆大学,即不啻自营其大学,将见东陆大学成而各省之大学无不蝉联而成。其山水之同源共委,其人事之左提右携,殆如铜山洛钟,东鸣西应。验之往事,信而有征。愿滇南诸公,以赞助护国护法之热忱赞助东陆大学,更望各省、海内外诸公,要以响应护国护法之毅力响应东陆大学。夫而后俊彦连茹,宏济艰难,斯可以臻国家于富强,登人民于乐利也,讵不懿矣!”

第五次 同年10月,由东陆大学筹备员董泽、杨克嵘、杨维浚、柏励等24人发起。其《募捐启》云:“我们为什么要办这东陆大学呢?世界上无论哪一个强国,要不是自己国内的智识阶级充分发达,那么,一切物质上文明如何能够进步?社会上种种事业……如何能够兴盛?所以欧美各国都很注重大学教育,因为大学是制造智识阶级的机关。”“再来观察我们中华民国最近的国情,更觉得推广大学教育是刻不容缓的。……从民国成立以来,十年九乱。国家的事业、社会的事业,因而停顿不止一件。至于教育行政,一般的当局更是看做可有可无。诸君请看那些私立大学,半途停办的层见叠出,甚至国立北京大学也因为经费关系,弄成了竭蹶不进的情况,别的更不必说了。”“我们既然想拿东陆大学好好的办成,制造智识的阶级,这些经费恐怕还不够,一定要仰望国内各省、海外华侨、各资本家和政界军界热心教育的,宏发愿力,帮助我们才好。”“我们这大学并不是单纯为云南一省而设,差不多为西南各省而设。要从制造智识阶级而论,简直是为中华民国全国而设了。所以这件事是大家中华民国国民的事,并不单是云南人同我们创办大学这几个人的事。”“大家一经明了,必要帮助我们。……总之,这东陆大学是中华民国制造智识阶级的机关,并不限于局部性质。大家同是中华民国国民,千万努力点罢。”

为了鼓励社会各界积极捐助学校,东大还制定了《募捐办法》,规定了认捐、收捐、褒扬、鸣谢等项事宜。为资借鉴,特予录其《办法》如下:

东陆大学募捐办法

一、捐款人认捐若干,请于募捐册上书明姓名、字号、捐款数目及通信处。

二、捐款人交款时,即由本大学或各地代收捐款处填给收据。

三、本大学代收捐款处如下:1.本大学会计处;2.云南省内富滇银行及富滇分行;3.上海富滇银行;4.上海工商银行;5.香港富滇银行;6.香港工商银行;7.本大学特派募捐员。

四、本大学收到各处捐款时,除照章褒扬外,当专函鸣谢。

为了给认捐者以褒扬,学校又制定了《褒扬简章》,具体规定了各种捐款的褒扬办法。其文如下:

东陆大学捐款褒扬简章

第一条 凡中外人士以财产捐助本大学者,除照(国家)《捐资兴学条例》呈请褒奖外,并由本大学分别褒扬之。

第二条 本大学于校内建立石塔及石碑,分别捐款之多寡勒名于上。凡百元以下者勒名于石碑,百元以上者除勒名于石碑外,并照第三条合项办理。

第三条 褒扬方法适用第一、二条之规定外,凡将捐款交清者,得依下列九项办理之:

一、捐资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者,赠给大学创办银质纪念章。

二、捐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者,赠给大学创办金质奖章。

三、捐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者,除悬像于校内外,得一次送免费学生一名。

四、捐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者,除悬油像于校内外,得于三年内每年送免费学生一名。

五、捐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者,除悬大油像于校内外,得于八年内每年送免费学生一名。

六、捐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者,除悬大油像于校内外,得于二十四年内每年送免费学生一名。(www.xing528.com)

七、捐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者,除立纪念标于校内通衢处外,得于四十年内每年送免费学生一名,有被推为本校校董之权。

八、捐资五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者,除立纪念标于校前外,得于五十年内每年送免费学生五名,有被推为本校校董之权。

九、捐资百万元以上者,除立铜像于校内外,得于五十年内每年送免费学生八名,有被选为本校校董之权。

第四条 免费学生简章另订之。

第五条 凡私人团体或公共团体捐款于本大学者,得照第一、二、三条分别褒扬之。

第六条 本校遇有特别建筑募捐时,有捐助全部建筑费者,或自愿捐资建筑经本校同意者均得以其名名之。

第七条 以动产或不动产捐助本大学者,按其价格折合银元计算,得照第一、二、三条分别褒扬之。

第八条 凡以财产捐助本大学分期缴纳者,俟交清后得照第一、二、三条分别褒扬之。

第九条 遗嘱捐助或捐款后未及褒扬而身故者,除作永久纪念外,得由法定继承人分别享受第一、二、三条之权利。

第十条 本简章在大学校董会未成立以前,得由大学校务会议随时删定。

附注:凡团体捐款只能以团体名义保送学生。

东大三番五次、声势浩大的募捐活动开展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社会各界、银行企业、富商大贾、贤达名流,乃至低层弁目、平民百姓等,莫不以关怀桑梓教育、重视人才培养为己任,奔走相告,互相激励,争先恐后,慷慨解囊。据不完全统计,仅在1923、1924头两年中,首批认捐者及认捐金额即如表1-5:

表1-5 民国十二、十三年捐款东陆大学统计表

此次募捐,约获百万元之巨,真可谓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群策群力,成绩斐然。日后,每有机会,学校无不吁请各界捐赠,以收社会办教育、民众办学校、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之效。如1927年12月,董泽在预科第一班学生毕业典礼上演说时,专门谈了“所望于侨胞者”一题,其中云:“(东陆大学)创办之初,规模则求其宏大,设备则取其完全。五年以来,虽以筹获之基金循序渐进,然因校属私立,扩充改进,需款甚殷,故不得不望我侨胞之资助。我侨胞远居异地,英俊子弟虽以造诣高深,云南与南洋不过一水之隔,舟行车继,数日可至,侨胞子弟负笈来校,颇称便利。而东陆大学之学科课程,亦极适我侨胞子弟之需求。遇必要时,尚可为我侨胞子弟特开班次,以资造就。则东陆大学之设,不可谓与我侨胞漫无关系也。我侨胞爱重视国,热心教育,豪情义举,久闻寰区,尚冀慷慨捐助,使我东陆大学日就月将,华实并茂,以完成其使命,岂徒一校之幸,抑亦邦国之幸也。”

2.临时募捐

私立东大经费的另一大来源即是临时筹措,此种方法,行之甚为有效。整个私立时期,几乎年年均在临时筹款,以满足学校各项经费之需。

早在筹备时期,筹备处即争取到东川矿业公司、个旧锡务公司的巨额官股,以作大学基金。

1922年,营建校舍时,为了弥补建筑经费的不足,又将所拆旧屋的部分旧料变卖,将所得之款用于新校舍的建筑。

1923年,经学校积极争取,得省军饷委员会两次补助,第一次5400元,第二次1.2万元,共合1.74万元。同年,省禁烟公所补助学校1.1万元。次年,该所又将所收饷捐两笔分别为7万余元和5000余元捐助学校。

1923年7月11日,北门街突然发生火药爆炸事件,殃及学校,毁坏屋顶、窗棂、门户、墙壁、用具、仪器及药品等多项,损失甚巨,以至不能正常上课而提前放假,其损失总额共合滇币5万余元。9月,学校特函“昆明市七·一一赈灾会”,请款补助,藉资修理。函云:“(此请)实以培置三迤青年,于赈济之中,寓育才之意,以视消极的施赈者,其功用为尤大也。”该会认为,请款合情合理,曾予适当补助。

1924年,董泽呈请省署,要求将个旧锡务公司前欠大清银行的18.5万元拨归学校。7月,唐继尧训令学校,表示对所请“应准照办”,“自应照数解缴”。学校获此巨款后,董泽再呈省署,请将锡务公司前欠滇蜀铁路公司的款项内“拨银二十万两捐助敝大学,以作基金”。9月,省署训令东大,同意“先行偿还半数”。锡务公司也函告学校,决定“自本年起,将所拨之款二十万两不分本息,分为四年偿还,每年两期”。在此前后,个旧商号李文山万发福记所欠大清银行之款7.7万余元,也奉令拨归学校。

1924年底,年关将近,校中经费正当窘迫,为解决教职员工生活困难,学校呈文省署,“因年关需款应时”,请予临时补助。省署即饬军法处、禁烟公所等,将三笔缴款分别为2万元、5000元和1万元统统拨予学校。

私立时期,毕业实习经费的全部或部分也多临时筹措。如1929年10月,第二届本科生有5人将欲毕业实习。为此,学校致文省教育厅请转呈省府,文云:毕业生“拟赴国内外实地考察,印证所学,以免闭门造车之机”,并“取他人之长以资借镜”。实习费约需3100余元,“呈请钧长始终玉成”。不久,省府指令学校:“所请自可照办,惟现值库帑支绌,一时难以筹拨,着由该校自行设法筹措一部”,余由省府拨给。

此外,图书、仪器购置等费,除专项经费外,也有临时筹措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