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农科毕业生必须具有指导“三农”、服务“三农”、发展“三农”的实际本领。华中农业大学一向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20世纪40年代,时任湖北省立农学院院长的管泽良提出“学行兼优”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学做合一,手脑并用,具备科学之头脑、农夫之身手”。20世纪50年代,许子威院长号召师生“一手拿书本,一手拿锄头,勤耕苦读”。进人21世纪,学校弘扬“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等办学传统,坚持“育人为本,崇尚学术”的办学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高度重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主要做法是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课外学术科技活动,重视社会实践活动。一是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在课程和学分设置上,规定农学、理学、工学等专业实验学时不得少于课内总学时的20%,超过30学时的实验课单独设课;自然科学类专业有30周以上的实践教学,人文社科类专业有25周左右实践教学,农科类专业安排学生参加一个完整生产周期或两个生产过程的主要生产环节。在教学资源建设上,重视建设校内校外两种实践教学资源,植物生产类、动物生产类、水产养殖类、食品工程训练类等校内教学实践基地齐全,现有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校内研发基地为学生毕业设计、科技创新提供优秀的指导队伍、先进的仪器设备和良好的创新环境。校外实践基地包括五个层面:认知和基本技能训练教学实习基地,科研技能训练基地、校外课程教学实习基地、产学研结合基地、野外综合教学实习基地。二是强化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学校2001年起设立创新学分和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建立“早进实验室、早进课题、早进团队”的实践育人模式,鼓励大学生提前进入科研和创新活动。三是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学校依托专业,服务“三农”,教师参加以科教兴农、科研蹲点等实践锻炼为主的实践教育,倡导“好的教授,他的鞋子上面必须沾上牛粪”“教授应该到农田去,到老百姓中间去”。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来抓,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农户,推行订单式服务、项目化运作、基地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开展农技推广、文化宣传、义务支教。
立足区域发展、紧跟时代创新、切实加强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华中农业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同,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扎实,实践创新能力强,创业就业能力强。在近年来我国高校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华中农业大学的学生就业质量高,就业专业相关度高。学校于2009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发布的“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成为湖北省首批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1]董文良, 郭权, 刘慧.应用技术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构建的一个样本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 2015(8): 100-104.(www.xing528.com)
[2]秦楠.“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建构研究[D].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 20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