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方高校产教融合专业群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基本素质要求研究成果

地方高校产教融合专业群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基本素质要求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教师师德包含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两方面。教育教学能力是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其核心是教学组织能力。(二)地方高校产教融合专业群“双师双能”型教师素质的个性要求行业特色院校以为行业和地方培养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服务行业应用创新研究为目标。

地方高校产教融合专业群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基本素质要求研究成果

高校教师肩负着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学术水平标志着一所高校的办学水平,关系着一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国家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十二五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要求引导高校建立适合本校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提升本校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和人才培养特色的需要。根据行业特色院校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一方面,行业特色院校师资需具备高校教师应具有的一般意义的能力素质;另一方面,还应具备行业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所需的扎实的实践应用能力和行业职业服务能力。

(一)高校师资素质的一般要求

高校的特殊地位和高校教师的重要作用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具备全面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即师德。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师德与民族、与国家、与个体的人和全人类的文明发展息息相关,古人说的“传道授业解惑”“师道合一”就是师德的境界,当代意义的师德,不仅指教师这一特殊职业具备的职业境界和道德操守,而且包括教师教育行为的道德性。高校教师师德包含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两方面。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既要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自觉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教育事业,又要坚守崇高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富有爱心,为人师表,修己达人。

2.科学文化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是指高校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具备的科学文化知识结构及其水平。高校教师的文化知识结构包括三个基本方面:专业知识、关联学科领域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术业有专攻”,专业化是国际上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首先,高校教师要通过专业学习、培训和进修等途径,在某一学科和专业领域有专长,准确把握本学科专业领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结构、发展趋势。其次,高校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和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不断扩大专业研究的视野和范围,不断拓宽专业知识的广度,不断丰富相关知识储备,使教育教学融会贯通,不拘于一隅。最后,高校教师还要有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特别是教育学心理学等基本教育理论和知识,能够了解和遵循教育规律,以便更好地把握大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及其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3.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是指高校教师发挥知识优势从事教书育人工作和开展学术活动的实际能力,包括教育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是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其核心是教学组织能力。教师要通过钻研教学大纲、撰写教案、设计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活动,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活动具有双向性、复杂性和多变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地对教学活动进行主动计划、检查、评价、控制、调节、修正,与其他教师一起经常开展教学研讨,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鲜明的教学风格。高校的职能决定了高校教师必须同时具备科学研究能力。只会教学不会科研的教师,算不上一个好的高校教师。高校教师的科学研究包括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两方面。高校教师既要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勇于开展教学活动本身所要求的教学管理研究、专业改革研究、课程改革研究、教学改革研究和质量管理研究,又要拥有开展学术研究的激情和在本学科领域探索创新的精神,积极承担学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4.身心素质(www.xing528.com)

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是高校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条件,特别是心理素质,教师的伦理道德、专业素养和能力的提高都必须以心理素质为中介,通过心理活动的内化得以实现。教师心理健康欠佳、个性有缺陷,不仅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灵成长和道德人格的形成。高校教师优秀的心理素质应包括广泛的兴趣、高尚的情感、正确的自我意识、积极稳定的情绪、良好的自我调适能力、坚强的意志等。

(二)地方高校产教融合专业群“双师双能”型教师素质的个性要求

行业特色院校以为行业和地方培养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服务行业应用创新研究为目标。这一目标要求行业特色院校师资除应具备高校教师的一般素质外,还应具备个性化的能力素质,包括行业实践技能、团队合作精神、社会服务能力等。

1.行业实践技能

相比于综合性大学,行业特色院校人才培养直接面向行业企业,人才培养规格有特定的从业技能规范要求。一般而言,行业特色院校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占学生应修学分的比例不少于20%。这就要求教师除了需具备传统意义上的学术研究能力外,还应熟悉本行业从基础产业到技术研发到市场拓展的全流程,熟练掌握本行业产业产品规划设计、生产开发或某一生产环节的基本操作技能,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学生实验和实践。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快速发展,各行业领域从观念到技术呈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今天所讲授的专业知识和进行的科学实验,明天可能已被新技术所取代。因此,行业特色院校教师还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优良品质和与时俱进的职业素养,不断追踪行业发展前沿,及时掌握行业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勇于开展引领行业发展的前瞻性研究和实践,不断提高自身行业实践技能和水平,从而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服务。

2.团队合作精神

强调行业特色院校师资团队合作精神,既符合高校组织特点的要求,又符合行业特色院校学科建设、科学研究、高素质人才培养和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需要。第一,高校组织特性呼唤教师开展团队合作。高校是以知识发展和教书育人为根本任务的公共事业性组织。知识的集聚和专业化使高校组织在某种意义上是“一袋马铃薯”式的松散联合体,科层制的管理体制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一特性削弱了高校作为整体的内在一致性。在综合性大学里,学科众多,大师级人物、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总体数量多,综合实力的强大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松散联合的不足。但行业特色院校学科相对单一,高层次人才总量偏少,如果缺少整合和集中攻关,低水平重复建设就在所难免。第二,行业特色院校人才复合型应用创新素质的培养需要教师的紧密合作。当前,行业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呼唤实基础、重实践、会学习、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仅依靠教师单兵作战难以完成,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教师根据学生培养目标开展紧密合作,组成一个知识、技能互补的教学团队,从而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和学科最前沿的知识综合传授给学生。第三,行业特色院校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互相交流与合作。行业特色院校教师对行业领域相关技术业务的学习和掌握有一个积累的过程,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需要得到老教师的传、帮、带,学校承担行业技术创新和产业技术升级改造、从事行业基础性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需要建立合理的、团结协作的学科梯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规格要求的提高,行业特色高等教育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方面日趋综合化、系统化和信息化,教师作为个体越来越难以单独完成职业任务,需要教师加强团结协作精神,形成一个团队,资源共享,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社会服务能力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基本职能,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院校对教师承担三大职能的侧重不同。研究型大学注重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学研究型大学把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行业特色院校应根据自身定位和类型,在注重教师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同时,对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有所要求、有所侧重,从而突显优势和特色。行业特色院校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以自身专业为依托,以与专业相对应的行业深层次需求为指向,有多种表现形式。如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能力,即为行业企业解决生产、建设、管理一线的技术难题,参与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开展开放性设计和应用研究等;为行业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能力,包括参与制定企业发展规划,参与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改进与优化,进行市场调研市场推广等;承担行业企业人才培训和再教育的能力,主要是对行业企业的在职人员进行继续提高教育与培训,促进他们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更好地为行业企业发展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