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杨浦职业技术学校专业群课程开发的实践,我们认为,职业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开发应把握好以下原则。
(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要求
学生是专业群课程学习的基本群体。为此,在进行专业群“共享平台+专业模块+综合实践”课程体系开发时,必须确立学生对课程学习的主体地位,服务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不仅要考虑满足学生的第一次就业需求,更要有利于学生职业迁移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要以尊重学生个体兴趣为出发点,设计多元化的课程目标,学习内容或单元应有助于学生探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创造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条件,体现学生参与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充满自信,最终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与技能,学会应用知识与技能的方法,升华综合职业素养。
(二)满足企业岗位人才要求
专业群“共享平台+专业模块+综合实践”课程体系开发应遵照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对接相关职业领域中产业链上的不同岗位的工作流程、技术规范及要求,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体系框架构建上,要从原来单纯针对某一职业岗位、获取单一专业知识和技术、适应单一岗位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转向“一专多能”,适应同一职业领域产业链上的多个不同岗位要求。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遵循理念教学为实践技能服务,按照应用性原则整合专业群课程内容,坚持“任务引领”“做中学”,打破学科体系性,避免学科体系课程之间的重复,真正做到岗位需要哪些知识就传授哪些知识,岗位需要什么技能就训练什么技能。要从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整体架构上捋顺课程结构关系,把落脚点放在强化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拓宽学生的专业面上,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及职业发展潜力。为了有效实现这种对接,学校应诚邀企业人员参与课程体系的开发,把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知识、新设备、新材料及时带进学校,充实到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中。课程平台、课程模块和综合实践课程都要突破传统的学科知识系统性、完整性的束缚,使课程整体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性、技能针对性,并与企业人才标准衔接。
(三)满足职业化与差异化要求(www.xing528.com)
根据培养目标的职业岗位发展需要,遵循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构建以技术应用能力形成为中心、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以职业文化和职业素质为底蕴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同时,建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生成机制,主动响应市场和社会的需求,适应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专业群“共享平台+专业模块+综合实践”课程体系结构要依据专业定位,突出专业特色,着力配置区别于兄弟学校同类专业群的专业或专业方向性课程,通过差异化竞争策略获取专业群的快速发展,更好地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四)满足开放性和动态调整要求
专业群“共享平台+专业模块+综合实践”课程体系必须是开放的,根据行业企业工作岗位的发展变化及学校课程教材改革的新要求,对课程结构和内容不断进行优化调整,在此基础上做到既注重内存课程存量资源的整合和有效利用,又注意外生性变量和增量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组合,以期获得课程整体资源的效率最大化和质量最优化,通过课程体系的开放性,不断探求课程生成和课程利用规律。
实践证明,专业群作为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系统,在专业资源数量、质量不变的前提下,不同的组合形式将导致不同的整体运行效益,专业群内不同课程资源的组合也将形成不同的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群为区域经济的特定产业集群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因而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工种对象是相同的,其典型职业的工作过程是相似的,由此导致课程结构的相似性。构建专业群“共享平台+专业模块+综合实践”课程体系,可以统一各专业人才的基本知识与素质标准,增强不同专业课程体系之间的兼容性,同时对课程平台进行适当的模块化和方向化,以适应不同专业、不同方向的人才培养要求。可见,专业群“共享平台+专业模块+综合实践”课程体系是解决当前专业群建设瓶颈的有效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