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特色院校适应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借助在行业上的优势,毕业生大多在生产一线从事技术开发、技术应用和生产管理工作,为经济建设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说明行业特色院校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已取得进展,其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本硕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行业为依托,以理论联系实际为着力点,努力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人才。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一项主要职能,从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水平可以看出一所高校的办学现状和水平。但是管理体制改革后,部分行业特色院校在“去行业化”的办学思想指导下不断追求学科全和规模大。在学科建设上,为实现所谓的综合性目标,盲目扩展学科领域,致使学校资源投入分散,传统优势学科实力难以巩固;在办学规模上,一味扩大招生规模,导致毕业生“千人一面”。学校盲目跟风,求大求全,造成了方向迷失,在学科和人才培养方面渐失传统特色优势。
(一)我国行业特色院校的发展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形态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一是20世纪50年代的院系调整,二是20世纪70年代的下放搬迁,三是20世纪90年代的高校合并。
行业特色院校的出现主要集中在20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时期。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里,行业特色院校基本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是工业化初期(1950—1976)。1952年5月,教育部提出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原则和计划,其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国家随之开展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按照苏联模式专业大类设置行业院校。这一阶段,许多行业高校应运而生,创建或合并组建的行业高校有近百所,涉及国民经济所有关键领域。到20世纪70年代前,行业高校达到300多所。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时期(1978—1996)。1978年4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将“现代化的实现”确立为教育的主要目标。大学也在突破过去30年形成的苏式体制,回归到1949年以前的欧美大学模式。20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之时,行业院校已达571所。第三阶段是新型工业化时期(1997年至今)。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进行改革,除少数高校继续由原主管部门管理外,大部分行业高校改由教育部或地方管理,宣告行业举办高等教育历史的结束。在市场、招生、经费和舆论压力下,不少院校为谋求生存发展,在大环境的推动下开始向综合化大学的方向发展,谋求合并、改名,试图以规模扩展和适度综合来渡过生存危机。在这一阶段,行业高校学科面窄、多头封闭办学的局面基本结束,教育资源也得到了整合,行业高校办学实力和管理水平长足提高,进一步满足了国家的要求和人民大众对教育的需求。虽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使行业院校的隶属关系发生改变,但这些院校仍然是为行业培养人才和进行科技研发的根本力量,这是因为这些院校在多年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了显著的行业特色和学科优势。特别是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行业特色院校的支持和参与。现在,行业院校、成人教育和综合性大学等组成了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主要贡献。行业院校的发展直接关系着行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对行业特色院校人才培养现状进行研究,对我国的行业建设和高等教育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行业特色院校本科人才培养现状
1.人才培养具有行业特色,尤其是学科专业体系特色比较明显
行业特色院校在长期为行业培养人才和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与该行业相关的较为集中的学科专业体系,拥有一些在某一行业或领域占有优势的特色学科,而且得到本行业领域的普遍认可和社会的广泛认同。这些特色学科多为强势学科,而强势学科又多为主体学科。行业特色院校与其他类型高校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其特色的学科和专业,这是别的高校无法取代或模仿的。例如,北京科技大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形成了以冶金、材料、矿业、机械等学科为优势和特色,包括7个国家重点学科和4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工、理、管、文、经、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拥有14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先后取得了千余项高水平科研成果,并正在建设冶金工业和材料领域双塔式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国家发改委立项的“重大工程材料安全服役研究评价设施”项目。学校已经成为我国科学研究特别是冶金、材料领域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的生力军。又如,成都理工大学优势学科专业仍集中在地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以及绝大部分的博士学位授权点都集中在地学领域。
一般而言,一所大学的优势学科所在也就是这所大学的人才培养特色所在。行业特色院校在长期为行业培养人才和从事行业科学技术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了与该行业有关的较为集中的学科专业体系。例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拥有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等国家级重点学科,以及地图制图学地理信息工程学、海洋地质学等省部级重点学科。(www.xing528.com)
2.服务面向明确,坚持服务行业、服务地方取向
行业特色院校的人才培养主要服务于行业发展,强调培养行业发展和国家战略所需要的专门人才,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具有与行业企业广泛联系并开展产学研合作的经验,拥有培养学生行业技能的实训条件和基地,面向行业发展需要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这些人才成为行业领域的学术领军人物和领导人才,获得行业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高度认可,提高了行业特色院校的社会声誉和知名度。例如,北京科技大学建校50多年来,逐步形成了“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十万余人,他们中的大部分已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尤其是冶金、材料工业的栋梁和骨干。又如,东北林业大学本着重点服务于林业现代化、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建设的原则,近几年有50%的毕业生为林业行业及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行业特色院校在保持自身特色、服务行业发展的同时,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例如,成都理工大学坚持“立足四川,面向全国;服务地方,服务行业”的发展定位,以“服务行业、服务桑梓”为己任,为国家输送了八万多名各类毕业生,他们绝大部分已成为所在部门的技术或管理骨干,涌现出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学者和管理专家,为我国地矿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又如,武汉科技大学的服务面向定位是“立足行业,服务地方,面向全国,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为行业服务是“根”,为地方服务是“本”。“根”不能动摇,但“本”需要不断加强。由于行业特色院校体制的改变,地方政府为学校的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而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离不开学校的参与。通过主动参与,行业与地方达成双嬴,实现与地方的深度合作和良性互动,从而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支持以及社会的广泛认可。
3.认识到人才培养特色的重要性和历史性,注重继承学校优秀传统
行业特色院校在培育人才、培养特色的历程中,意识到了自身优秀传统这一优势,力求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形成相对稳定的特色。例如,武汉科技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秉承“崇实”的办学传统,逐步凝练出以“坚韧不拔,勇承重载;崇实求精,表里如一”为内涵的“钢铁品质”,并将“崇实”理念和“钢铁品质”融入人才培养。着力培养具有“钢铁品质”的高素质人才,成为武汉科技大学人才培养的一个鲜明特色。北京科技大学形成并发扬“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社会输送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冶金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林业高校,东北林业大学始终把“树木树人”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学校直接服务于国家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智力和科技支持,即“树木”;学校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尤其是林业建设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即“树人”。
行业特色院校基本上都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形成了学校传统,这些学校在新的时期下,继承传统,结合时代要求,赋予办学理念新含义,培养时代所需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的定位应该既源于历史、尊重传统,又善于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只有在历史的积累和创新发展中,才能形成特色并将特色不断发扬光大。行业特色院校要始终站在国家行业、产业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前沿,时刻关注国家战略的需要,培养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为国家不断创造新的科技成果。行业特色院校应时刻具有很强的使命感,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