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每位教师都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要求、新挑战。身处教育信息化环境中的人民教师需要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与教育技术应用水平,不仅要具备深厚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还要具备信息处理能力,即信息素养。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身信息素养以适应时代要求,从而培养更优秀的社会建设接班人。生活在21世纪的人们不仅需要大量的事实性知识与专门性技巧,面对层出不穷的知识和问题,更要有适应和解决的素质。换言之,21世纪的人必须具有很强的查询信息、获取信息、整理和加工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这样才不会被信息浪潮淹没。由此可见,不具备高信息素养能力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更优秀的适应信息时代环境的大学生,这就是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必然性。
1.专业技能培训
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具备领会教育信息理论思想,以及了解数字化信息传播特点、具体表现形式及掌握传递信息工具应用的专业技能。为了帮助教师充实信息知识,相关部门做了以下工作:组织中心组成员专题培训;课题组按需为教师提供教育教学重要信息,组织教师学习先进教学理论;电教组为全体教师培训如何高效使用电脑及其日常保养与维护知识等。组织专门的信息技术培训,内容包括:网络技术的操作与使用;信息资源的下载、整理、重组与应用;如何熟练整合使用信息教育资源,开展教学研究等。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信息处理能力。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日益普及,使得大学生可以轻易获取大量信息,这让大学生甚至能占据先机,这自然会使教师的权威受到削弱。因此,教师应积极提升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从而巩固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2.教师能正确把握信息技术在学科课程中的应用(www.xing528.com)
受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大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主体地位被日益重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时,需要综合考虑大学生个人注意力发展特征等多种因素,避免课件制作中的声音和画面影响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交流。要给予学习者独立思维的空间,网络多媒体演示教学内容只能辅助知识理解,无法取代真实的实际操作。教师在设计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要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使教案设计更具灵活性,避免应用效果打折扣,要坚持网络多媒体技术对学科教学的辅助作用。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树立合理的信息技术应用观十分重要。教师应从实际出发,标本兼治地挖掘和发挥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把现代技术与传统方法结合起来,根据学科课程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网络媒体和手段;合理配合使用多媒体与常规媒体手段,扬其长,避其短,提高教学质量水平,实现大学生学习方式等的转变,进而促进教学体系的完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