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是把年龄和知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集体,按各门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固定的时间表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
课外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外,由学校组织,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教育教学的需要,在教师的直接或间接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的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活动。课外活动具有区别于课堂教学相对独立的教育价值,课外活动的学生具有很高的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实际需要自愿地组织、选择和参加各项活动;课外活动的形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没有固定模式,其活动规模的大小、活动时间的长短、活动内容的选择等都可以灵活掌握;课外活动的内容具有很强的伸缩性,其活动内容可深可浅、可多可少,还可以不断变动;课外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有直接动手的机会,在其亲自参与、组织、设计的各项实践中,获得了实际知识,锻炼了实践能力。
从课程的时空角度来看,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不是一种主辅关系,而是一种并列互补的关系,二者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现代高等教育的整体结构,对完成高等教育任务、实现高等教育目的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它对解决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等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关系问题的处理上,课外活动的独立价值受到普遍怀疑,往往重课堂教学,轻课外活动,课外活动基本上处于从属和边缘地位,时间安排上课时数偏少,且几乎都是学校正课以外的边缘时间。在空间上也不固定,很多时候,学生要开展课外活动都是临时找地方。(www.xing528.com)
综上所述,在确立我国高校课程体系时,确立者要用大课程观来协调和整合各种课程资源,开设多层次、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将各类学术讲座、学科竞赛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社会实践、公益活动等课外活动纳入课程体系中实施管理,并与学分挂钩。
总之,在确立我国高校课程体系时,高校教育管理者应依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妥善处理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关系、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关系、课堂教学与和课外活动的关系,追求最大限度的综合与统一,让学生在一个“宽专业、厚基础、重实践、强个性”的课程体系中受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