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在总结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协会1934年至1942年在俄亥俄州立大学进行“八年研究”的经验基础上,于1949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在该书中,泰勒把课程确立的内容和主要步骤列为四个问题[3]:第一,怎样确定课程教育目标;第二,怎样根据课程教育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第三,怎样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第四,怎样根据目标评价课程实施效果。泰勒的这本著作对世界课程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现代课程理论认为是主导范式,称之为“泰勒原理”。“泰勒原理”被公认为课程确立原理最完美、最简洁、最清楚的阐述,《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也因而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瑞典学者托尔斯顿·胡森(Torsten Husen)也曾评价说:“泰勒的课程基本原理已对整个世界的课程专家产生了影响。……不管人们是否赞同‘泰勒原理’,不管人们持什么样的哲学观点,如果不探讨泰勒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就不可能全面地探讨课程问题。”[4]
泰勒课程确立原理的核心就是对课程确立的四个基本程序和方法的论述。其原理的具体内容如下:
1.怎样确定课程教育目标
泰勒先提出了课程教育目标的重要性。“如果我们打算订定一种方案,且有不断加以改进的意图,那么对于我们所要达成的目标具有某种概念乃是十分必需的,因为这些教育目标乃是据以选择教材、列举内容、发展教学程序以及准备测验考试的标准。”接着对于怎样确定课程目标,泰勒提出课程教育目标应当来源于三个方面:对学生本身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以及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确立课程教育目标的筛选原则必须对依据上述三个目标来源进行筛选,以剔除不重要的和相互矛盾的目标。其筛选原则有二:一是“学校信奉的教育和社会学的哲学”,即最基本的社会价值观;二是“学习心理学所提示的选择课程教育目标的准则”,即学校的课程教育目标应当是根据学习心理学可能达到的。最好用一种最有助于选择学习经验和指导教学的方式来陈述所选择的课程教育目标。
2.怎样根据课程教育目标选择课程内容
泰勒认为,所谓课程的内容就是“学习经验”,是指学习者与外部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学生的学习主要取决于他自己学了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了什么。学生是一个主动的参与者,在选择学习经验时,必须遵循这一原则,为了达到某一目标,学生必须具有使其有机会实践这个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的经验。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而获得满足感。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教师在计划具体工作时,有大量创造的可能性。同样的学习经验往往会产生几种结果,教师必须始终警惕为其他某种目标而设计的学习经验可能引起的不良结果。在众多具有不同特征的能有效达到教育目标的学习经验中,教师必须重点关注有效学习经验,诸如,有助于思维发展、信息获得、社会态度形成、兴趣培养等。(www.xing528.com)
在此基础上,泰勒还提出了有助于达到教育目标的学习经验必备的四个特征:第一,培养思维技能的学习经验;第二,有助于获得信息的学习经验;第三,有助于形成社会态度的学习经验;第四,有助于培养兴趣的学习经验。
3.怎样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
泰勒认为,为了使课程内容产生累积效应,必须对它们加以组织,使它们起到相互强化的作用,并提出了三项主要准则: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其中,连续性是指直线式地陈述主要课程要素;顺序性强调每一后续经验要以前面的经验为基础,同时又对有关内容加以深入、广泛地展开;整合性要求有助于学生获得一种统一的观点,并把自己的行为与所学的课程内容统一起来。组织课程内容一般包括以下五个步骤:一是对课程组织的总体框架取得一致看法;二是对已确定的每一个学科课程领域内所要遵循的一般组织原则取得一致看法;三是对采用的教学单元取得一致看法;四是制订一些供教师使用的灵活的课程方案;五是由学生和教师共同设计某一特定的活动。
4.怎样根据目标评价课程实施效果
在泰勒看来,课程评价是十分有必要的,“透过评价的实施,我们才能发现某一课程在哪一方面产生效果,又在哪一方面有待改进”[5]。泰勒认为,评价的目的在于较全面地检验学习经验实际上是否起作用,并指导教师走向所期望的那种结果。评价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实施实际达到目标的过程,泰勒认为,凡是能获得任何有关教育目标所期望的行为的有效证据,都是合适的评价方法。而且评价是课程确立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操作步骤。整个课程评价过程分成三个步骤:一是对教育目标的界说,二是确定评价的情境,三是确定采用哪种评价手段。评价的方法有纸笔测验、交谈、问卷、观察、抽样、记录等。课程评价工具有三个重要标准,即客观性、信度和效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