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的开采离不开人,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考虑在矿产资源开采的整个过程中人应秉持何种价值观或价值取向。矿产资源的开采过程要以一定的价值观为指导。伦理观念作为开采过程中的某种思想准则,是价值观的外在表现。
从伦理视角来分析,一些人在矿产资源开采中存在道德失范行为。在矿产开采中,某些企业滥采滥挖、破坏环境、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没有主动保护矿山环境、合理开采资源的责任意识。
有些矿产企业工作人员缺乏保护资源环境的责任意识且没有经过岗前培训,意识不到环境遭到破坏的严重后果,不注意在开采过程中保护环境、合理开采,没有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2.矿产资源开采企业未足够重视环境保护
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的经营理念、方式等有很大的影响,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提升企业活力,凝聚员工的战斗力,这对于矿产企业也是如此。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人们长期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价值理念等。矿产行业的生态文化是一种存在于企业当中的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开采矿产资源的价值观。这种文化理念是企业刻意培养塑造的,并且在矿产企业的生产经营中会长久存在。然而,部分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生态文化的建设。(www.xing528.com)
当今社会的发展是全方位的,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和谐的环境,而且不能离开支持社会发展的各种矿产资源。一些矿产企业在利润第一的错误理念指导下,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想方设法对没有经济效益的部分降低投资。这些企业的管理者认为矿产开采的市场风险要远大于环境风险,所以他们往往会忽视有关环境保护的教育,不及时恢复矿山环境,在开采中也不注意保护矿山环境,继而引发了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
有些企业进行了生态文化的建设工作,但是这种建设很多时候流于形式。这部分矿产企业强调环境的重要性,在企业内部开展生态文化建设,但在现实的开采行为中,这种企业生态文化建设并没有起到作用,只是浮于表层,如标语、口号、图片等比较健全,但在矿产开采的一线工作中落实不到位,采矿工人并没有将保护环境内化为他们的行为准则,大部分环保制度和规范仅仅是贴在墙上的一张纸,对采矿工人的行为并没有起到约束规范的作用。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从事矿产生态文化研究的很多学者不是在一线工作的工人,所以研究的理论性较强,而实际操作性不强,很难与矿产开采工作相契合。
此外,一些矿产企业没有很好地规划生态文化建设工作,没有建立负责生态文化建设的部门。有的即使设立了相关部门,也只是其他机构的附属部门,对生态文化的推广过于简单,没有把生态文化建设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并且存在盲点。
3.环境伦理意识缺失
部分矿产资源开采者缺乏环境伦理意识。环境伦理意识是对环境和环境问题的价值取向和态度,它反映了人们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动性以及对环境问题的觉悟程度。如果说,环境问题是人与自然的矛盾,环境伦理意识则是解决这种矛盾或者引导这种矛盾向着良性方面发展而对人提出的价值要求。正是由于人们环境意识大多还不强,其表现形式是没有将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纳入人类发展的视野,没有给予自然界其他物种固有的内在价值和权利以充分的尊重,更没有以“道德代理人”的身份来保护和促进自然界这种价值和权利的实现。大部分人因意识不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而不以为然,归根结底在于人们的世界观和环境道德观出现了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