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末光绪庚子后废庙兴学中,由严范孙倡导,林墨青推动,他们以积极兴办小学为急务。首先就会文书院改办民立第一两等小学堂,后问津书院改办民立第二两等小学堂。在初期有了这两处民立小学堂之后,继之而兴办的十多处官立小学堂,以城隍庙小学为首。它成立于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全名是天津城隍庙官立两等小学堂,这是天津有官立小学堂之始。城隍庙小学的名称由清末、民初到1928年北伐成功以前,一直保持了25年之久。
1928年北伐革命军打倒了北洋军阀,国民党掌握了政权,天津从此设市,在市政府之下设立天津市教育局,领导全市教育工作。当时各官立小学全按数目字排列次序,城隍庙小学排列为天津市立第十小学校。1937年天津为日军侵占,进入了敌伪统治时期。城隍庙小学分为十四保与十五保两个小学。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天津解放前夕。
城隍庙小学从1903年在废庙兴学中诞生,到解放前夕,经历了46年,但它与城隍庙的关系始终未能截然分开,仅是占用全庙各殿的一部分。有的殿内的神像泥胎依然存在,香火照常,住持老道李智深还住在庙内,同时庙内又驻有警察署、消防队,形成一个关系复杂的大杂院。每逢旧历初一、十五开放庙门,接待香客,特别是遇到出“鬼会”的时候,庙内庙外还要高搭彩棚,售卖各种耍货的小摊贩也布满其间,烧香拜庙的人群熙熙攘攘,依然极尽一时之盛。在这样热闹的庙会期间,学校为了迁就事实,还要让路,临时放假。因此在教学和管理上受到了很大的阻碍,直接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
1949年1月15日天津获得了解放,城隍庙小学也开始从旧的封建迷信环境中摆脱出来。由于民间的习惯势力的影响,1949年庙内虽然仍有香火,但学校经常用广播向群众积极宣传破除迷信思想,从1950年已消灭了庙内的香火,学校可以按照正常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www.xing528.com)
从城隍庙小学堂,到现在的西北角小学校,它从清末、民初、北洋军阀混战、国民党统治、日伪统治时期,直到解放后的今天,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遇到不少沧桑变化。尽管它的名称屡有更易,而在天津老一辈人中仍习惯地称呼它为城隍庙小学,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历史悠久的天津城隍庙,给天津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
(写于1981年 刘炎臣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