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是那么的让人割舍不下,南开是现代科学和知识的殿堂,是民主和自由等现代观念传播的温床,是许许多多像金德麟一样的年轻人思想启蒙的地方。开明的校董严范孙和张伯苓等人的胸襟和眼光给南开学校带来了活力和生机。南开为中国社会培养出众多的优秀人才。
在这里,金德麟开始了对知识的渴求和思想的探险。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在一起读书、讨论、争辩、交流。自晚清以降,社会的腐败和西方的入侵迫使一直沉湎在老大帝国的迷梦中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种族存亡的危机意识,力挽狂澜的迫切呼吁,汇成一股不可遏制的变法图强的时代潮流,师法西方文明以重塑中国文化已是大多数国人的共识,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诗界革命、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社会主义讨论,百年来政治、文化和思想经历着痛苦而艰难的嬗蜕。20世纪20年代前后的中国,思想和文化领域更是异常活跃,各式各样的新思想和新思潮层出不穷,虽然在后人看来不免幼稚和浮躁,但他们的理想、豪气和热情确实可敬可佩,令人感动不已。金德麟和他的同学及朋友们正处在这样的一个大动荡的时代,他们如饥似渴地接受它,拥抱它,来不及分辨精粗就一口吞下这精神的营养,沸腾的血液在他们年轻的血管里奔流不息,犹如一场肆虐的大火,青春被激动了,被点燃了,开始燃烧。
金德麟在南开两年多的日子,目睹了风起云涌的学生运动,接触了许多新的思想。当时,在校园里,阅读鲁迅著作成为青年人的一种广泛的时尚。《呐喊》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社列入《文艺丛书》出版,内收包括《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在内的15篇小说。初版封面为深红色,因此被称为红皮书。鲁迅的作品影响了年轻的中学生金德麟,鲁迅深广的忧愤、深沉的反抗和呐喊以及崇高的人格力量都使他产生深深的崇敬之情。他太喜欢鲁迅了,有多少次摩挲着这本深红色的厚重的书,内心升起一种圣洁的向往。他曾经想把自己的名字改成“金迅”,以显示他的感情倾向,显示他同鲁迅那种近似血缘传承的精神上的深刻联系,不过他觉得“金迅”实在不如“鲁迅”这两个字那么响亮,于是,他翻遍了字典,想找一个响亮的字眼,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如果世上有必然的话,那么这个必然就是偶然——一个字跳入了他的眼帘,就像一团火焰“嘭”的一声在他眼前炸开,让他在漫漫长夜里看到了尽头,看到了黎明和曙光,“焰”,“火焰”的“焰”字,金焰,这正是他想要的,这正是他,他的肉体,他的精神,他的生命。火焰,开始燃烧了。
可是,金焰不得不离开天津,离开南开,他不得不去寻找一个职业,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活,他要在某个新的地方实现自己的梦想,他的生命不在这里。(www.xing528.com)
那一场电影无形中决定了金焰日后的人生道路。坐在黑暗的观众池中,在札札作响的放映机声中,在银幕面前,在光与影营造的真实和梦幻交织的世界里,金焰发现了一个从所未睹的崭新的天地,奇妙、刺激、诱惑、无声无色,却充满了生活的各种声音与色彩。电影院里微尘浮动。人们沉浸在科学和机械文明所创造的幻觉当中,并没有注意到影片中人物的虚假和做作。金焰察觉了这一点,“我会做得更好。是的,我会演得比他们要真实和自然”。忽然,一个念头如鬼使神差似地冒出来:“我自己为什么不去试着演戏呢,做一个演员,为什么不呢?而且,这是很好的职业,不用本钱就能养活自己。”
电影结束之后,他独自一人在那里坐了很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