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国民党也不是不知道这个道理。1927年北伐时期,同样是在这片土地上,各地老百姓不但自发组织起来自带绳索、扁担、木架床帮助国民革命军运输伤员,很多人还把自己家不多的余粮送到了官兵手中。
但是,这支军队却在其后的时间里,不但逐渐脱离了人民,而且沦为了欺压、掠夺人民的工具。毛泽东在一首诗中说:“重庆有官皆墨吏。”与之相反,在1927年建立的另外一支军队则是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行为的准则。
正因为如此,当国民党军队沉溺于与腐朽阶级共同压榨、强掠人民的时候,解放军则选择了与人民站在一起:他们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改,千百万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获得土地,翻身做了自己的主人;而到了危急关头,解放军战士则是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护群众的安全。
从历史上看,脱离了人民的朝代,就注定要灭亡。
1945年7月,黄炎培到延安考察,与毛泽东谈历史“周期率”(“兴亡圈”)问题,提出共产党要执政中国,怎么做才能跳出这个周期率,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毛泽东表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在这著名的“窑洞对”中,黄炎培反复提到一句话:“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这句话出自《左传·庄公十一年》:“禹、汤罪己,其兴也悖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论语·尧曰》《新唐书》也有类似的记载。意思是说,大禹和商汤怪罪自己,他们的兴盛很迅速,势不可当;夏桀和商纣王怪罪他人,他们的灭亡也很迅速,突如其来。
《左传·庄公十一年》里说的是宋国的事情,“其兴也悖焉,其亡也忽焉”是宋桓公说的。(www.xing528.com)
十一年夏,宋为乘丘之役故侵我。公御之,宋师未陈而薄之,败诸鄑。凡师,敌未陈曰败某师,皆陈曰战,大崩曰败绩,得人隽曰克,覆而败之曰取某师,京师败曰王师败绩于某。
秋,宋大水。公使吊焉,曰:“天作淫雨,害于粢盛,若之何不吊?”对曰:“孤实不敬,天降之灾,又以为君忧,拜命之辱。”臧文仲曰:“宋其兴乎。禹、汤罪己,其兴也悖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且列国有凶称孤,礼也。言惧而名礼,其庶乎。”既而闻之曰公子御说之辞也。臧孙达曰:“是宜为君,有恤民之心。”
这段话的意思是,鲁庄公十年,鲁国军队在乘丘大败宋国军队。次年夏天,宋国为了报乘丘之仇而侵犯鲁国,鲁庄公率兵迎战。宋国军队还没有摆开阵势,鲁军就已经逼近了他们,结果把宋军打败了。宋国连续打了两个败仗,这年秋天又遇上了大水,可谓雪上加霜。鲁庄公派使者前去慰问宋国,并且说:“天降大雨,使庄稼受到危害,我们怎能不来慰问呢?”宋闵公回答:“孤对上天不够尊敬,所以上天降下来这场灾难,现在又让贵国国君替孤担忧,实在让孤担当不起啊!”鲁大夫臧文仲评论说:“看来宋国就要振兴了!禹、汤勇于自我责备,他们的兴盛就很迅速;桀、纣却怪罪他人,所以他们很快就灭亡了。不久,又传来消息说这是宋庄公的儿子公子御说讲的话,是他让闵公那样讲的。臧孙达评论说:“公子御说这个人适合当国君。因为他有体恤百姓之心。”第二年,宋南宫长万作乱,平定之后,公子御说被立为国君,就是宋桓公。
宋桓公,名御说,宋庄公之子,宋闵公之弟,春秋时期宋国第十九任国君,前681—前651年在位。宋桓公在位期间,多次参加诸侯盟会,曾出兵援救郑国、邢国,安定周王室。前651年,宋桓公去世,太子兹甫继位,是为宋襄公。
历代统治者都用“殷鉴不远”警醒自己。有商一朝,始治终乱,汤罪己,纣罪人,最后被周朝所推翻,历史呈螺旋式上升,在“兴亡圈”内发展。殷商的兴亡史,是历史的一面镜子。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毛泽东和黄炎培在延安窑洞关于历史“周期率”的对话,并指出这番对话至今对中国共产党都是很好的鞭策和警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