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姬园村村东30米,在一片绿荫掩隐之下,一座直径5米的墓冢赫然醒目,墓冢下部用花岗岩镶砌,墓前竖立着一座2米多高的石碑,碑上镌刻着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李香君之墓。相传明末秦淮名伎李香君就安葬在这里。
李香君国色天香,丽压群芳,且见多识远,辨察敏锐。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她在南京结识“归德才子”、文学大家侯方域,定情于媚香楼,从而演出了一幕才子佳人的悲壮爱情剧。在南京期间,侯方域参加了东林党人、著名文学家张溥创办的进步社团“复社”,积极与祸国殃民的阉党余孽做斗争。在李香君的帮助下,侯方域多次拒阮大铖的阴谋拉拢。李香君的慧眼、胆识和气节,甚为侯方域所敬重,两人情深意笃。
|商丘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香君墓(李可亭 摄)
|位于商丘市睢阳区路河乡李姬园村的李香君墓(李可亭 摄)
侯方域因要参加科举,泪辞李香君,回到河南。这之后,关于李香君的归宿,说法颇多,现择其要者述之,并略陈管见。
其一,死于李姬园村。传说侯方域回商丘后,曾派人将李香君接来商丘,最初住在县城内侯方域家的壮悔堂。因李香君沦落风尘,小妾身份,所以在族内受到歧视。后来,侯方域在城西南5公里建筑园林,和李香君同住。李香君在南园神情抑郁,不久辞别人世,香消玉殒。死后葬在南园,侯方域为其立碑,上刻“李香君之墓”。南园遂改成李姬园。现在李姬园村的人都姓侯,自称是侯方域的后代。[1]
其二,死于南京,葬在李姬园。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起义军攻陷北京,明朝宣告灭亡。5月15日,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登基即位,史称南明弘光政权。面对清兵南下,弘光皇帝不思收复失地,而是任用奸臣,整日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四处搜寻美女,李香君被“逼充乐部,供奉掖庭”,排练弘光帝感兴趣的《燕子笺》。李香君素有爱国之志,面对清兵南下,国将不保,而有情人又天各一方,杳无音信,她在痛苦、绝望中气竭力衰,终于带着忧伤离开了魍魉横行的污浊世界。李香君死后,侯方域搬灵葬于归德南园。[2](www.xing528.com)
其三,出家学道。侯方域曾写《李姬传》以颂李香君之见识和气节。《李姬传》写得情真意切,生动感人。后被清代著名戏剧家孔尚任作为蓝本,写成了惊世名剧《桃花扇》。《桃花扇》写了明末阉党阮大铖为了收买侯方域,暗中出钱让侯方域结识秦淮名伎李香君。侯方域、李香君拒绝阮大铖的收买,阮大铖则依附大学士马士英,对他们进行迫害。清军攻破南京后,侯方域、李香君在栖霞山中相会,切断“花月情根”,共约出家,分别学道。
以上诸说皆有传说之嫌,未证之于正史。又据资料载:侯方域在崇祯十二年(1639年)返里后,李香君先是“苦守妆楼”,后被弘光政权逼入掖庭。陈其年《妇人集》曾载有弘光二年李香君给侯方域的情书一封,内有“自君远赴汴梁,屈指流光,梅开二度矣。日与母氏相依,未下胡梯一步”“妾之处境,……终日以眼泪洗面而已”“然犹逼充乐部,供奉掖庭”“睹星河之耿耿,水苍如年;听钟鼓之迟迟,良宵未曙。花真独活,何时再斗芳菲?草是寄生,惟有相依形影”等句,柔肠寸断,情真感人。李香君托人将书信带出宫中送向河南,冀能得到侯方域的回音。
然而此时侯方域并不在河南。因为战火连绵,他无心备考,再次南渡南京,想会一会他所思念的李香君。但他在南京见到的却是李香君入宫,马士英、阮大铖迫害“复社”成员等景象。侯方域无处藏身,只得离开南京,先后投奔在扬州的史可法和江北四镇之一的总兵高杰等部,辅佐抗清,失败后又回到故里。顺治八年(1615年),侯方域被迫参加河南乡试,被录取为副榜贡生,做了清朝的新官。李香君在宫中望眼欲穿盼望得到侯方域的消息,盼来盼去,盼到的却是清兵南下,国将不保,在思悠悠、恨悠悠中李香君殉了故国。
李香君死后,葬在何处,史书无载,遂成一谜。侯方域死后,葬在离南园不远的侯氏旧宅附近。后人根据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悲剧,亦在南园隆起一墓,南园遂成李姬园。然而事实上,痴心相恋的情人并未葬在一起,生前难终情,死后亦东西,实乃憾事。李香君墓前碑刻高1米,宽0.48米,碑文简述了她一生的经历,碑已失,墓曾多次被盗。如今李香君墓重又整修一新,成为游览胜地。而距离李香君墓不远处的侯方域墓,已被村民平掉,已没有任何踪迹。
|位于商丘古城内的壮悔堂(李可亭 摄)
|壮悔堂内的侯方域与李香君蜡像(李可亭 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