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商丘历史文化:应天书院的文化遗韵

商丘历史文化:应天书院的文化遗韵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商丘的应天书院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嵩山的嵩阳书院,并称为“四大书院”。在四大书院中,因为应天书院成立最早,所以位居“四大书院”之首。北宋书院多设于山林胜地,唯独应天书院设立于繁华闹市之中,特别是随着晏殊、范仲淹等人的加入,应天书院逐渐发展成为北宋最具影响力的书院,成为中国古代书院中唯一一座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

商丘历史文化:应天书院的文化遗韵

应天书院是读书人的向往之地和精神家园,是中华文脉的延续之所和国家栋梁人才的培养之地。应天书院在中国千年书院教育史上彪炳史册。

书院是读书人藏书、读书和治学的地方。读书人离不开书,读书人与书有着不解的情缘,因此读书与藏书密不可分。对于读书人来说,藏书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情怀。读书是为了治学,治学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一个小小的藏书之所,就成了读书人的精神家园,就赋予了读书人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的浩然情怀。

应天书院由个人的藏修之所,逐步发展为聚徒教授、开引士民的教学机构,最后形成服务公众、具有学校性质的书院。

无论是太平年代还是天下大乱,无论是皇恩浩荡还是受辱兵痞,读书人读书、藏书、治学的初衷和习惯都很难改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痴心不改。应天书院在北宋的书院中是一颗明亮的星,一代一代的读书人发奋苦读,传承了中华优秀文化,也延续了读书人的读书精神。

北宋王朝是赵氏的天下,北宋的建立者赵匡胤在建立北宋之前曾任归德军节度使。由于历史上商丘是春秋战国时期宋国都城所在地,所以,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之后,定国号为宋。赵匡胤认为他当皇帝是顺应了天命,所以到了宋真宗年间,就改宋州为应天府,后又把应天府作为宋朝的陪都改名为南京,与首都东京开封、西京洛阳、天京大名合称为“四京”。商丘受到北宋王朝的重视。由于商丘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它是首都开封在东南的屏障和通往江淮的门户,浩浩汤汤的大运河经过商丘,使得商丘成为一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大都市。

商丘的应天书院与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河南嵩山的嵩阳书院,并称为“四大书院”。在四大书院中,因为应天书院成立最早,所以位居“四大书院”之首。应天书院在1035年改为应天府府学,1043年又改为南京国子监,其地位高于一般地方官学。应天书院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是一所典型的官办书院,这也是应天书院成为“四大书院”之首的另一个理由。北宋书院多设于山林胜地,唯独应天书院设立于繁华闹市之中,特别是随着晏殊、范仲淹等人的加入,应天书院逐渐发展成为北宋最具影响力的书院,成为中国古代书院中唯一一座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应天书院教学组织较为完备,主讲、助教、说书、讲授官皆由朝廷任命,各司其事。应天书院与科举关系甚为密切,且教学有方,培养了大量人才,学生“相继登科”,还有不少“魁甲英雄”,这些也非其他书院所能比拟。

书院是传承儒家思想的重要阵地。按照教育的规制,书院的前面或左前面要建筑文庙,即孔庙,叫作“前庙后学”或“左庙右学”,文庙与学校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小孩子入学后,开学、放假要拜孔子,重要节日、重大活动要拜孔子,一直到离开学校,走上社会。这样,耳濡目染,学生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接受的是儒家教育,底色是儒家思想,形成的是对儒家文化的认同感。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有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就有了民族的凝聚力,国家就不会分裂。所以,书院中的文庙,书院中的孔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一部《论语》抵得上百万甲兵。从祖国的边陲到腹地黄河上下,大江南北,一座座书院和文庙,支撑着中华文化的绵延发展,支撑着中国人的中国心。

商丘的文庙也建在应天书院中,也一样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的应天书院中有大成殿,里面有“万世师表”孔子的高大塑像。孔子弟子3000人中有72贤人,其中最著名的弟子有10人,即“四科十哲”,个个身怀绝技。德行方面的代表是颜回、闵子骞、冉耕和冉雍;言语方面的代表是宰予和子贡;政事方面的代表是冉有和子路;文学方面的代表是子游和子夏。他们的塑像立在孔子塑像的前面、左面和右面,既护卫着孔子,也传承着孔子的衣钵,使中华文化绵延不绝。

修建后的应天书院,庄严巍峨,透示着它的沧桑,彰显着它的厚重。

在我们眼里,应天书院不应该是静止的旅游景点。它应该动起来,活起来,亮起来。在中国文化振兴的大背景下,它应该有多样的形态,应该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不断创造新的增长点。(www.xing528.com)

2015年4月25日,“应天书院大讲堂”开讲,首讲内容便是“范仲淹与应天书院”。“应天书院大讲堂”开讲的消息不胫而走,各大媒体争相宣传报道,为应天书院带来了一道清新的风,成为商丘南城湖景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应天书院大讲堂”场场撬动文化,回回震撼人心,那是一次次充实知识的学习之旅,一次次修身养性的精神航行。[1]

|应天书院大讲堂开讲
(左起:王红霞李秀琴李可亭张卫东孙纲任少华张学勇马广义)

|李可亭教授在应天书院大讲堂首讲《范仲淹与应天书院》

2017年11月20日,商丘师范学院人文学院2017级首届国学班38名学生在李可亭教授的带领下来到商丘古城,在文庙里诵读《论语》,在应天书院向孔子像行鞠躬礼。[2]这是冬天的一声春雷,这个活动的本身让我们思考,如何将现在的大学教育、中小学教育、公民教育与应天书院的文化气场做一个勾连?

|商丘师范学院首届国学班(2017级)学生在李可亭教授的带领下在古城文庙大成殿前诵读《论语》(邢栋 摄)

2019年3月25日,方塘传媒的谷雨女士在《应天书院:一个正在被唤醒的商丘文化图腾》一文中写道:“千年之后的应天书院之于当下是个什么样的存在?北宋时期最高学府遗留给商丘这个城市的到底是什么?而文旅新时代下,商丘又该如何重振应天书院的昔日辉煌?”沿着谷雨女士的思路,我们期待与应天书院有一场春天的约会,有一场轰轰烈烈的关乎应天书院美好明天的革新之举。

【注释】

[1]王红霞、张学勇主编《应天书院大讲堂》(第一卷),郑州大学出版社,2016。

[2]邢栋:《商丘师院首届国学班古城文庙前诵读〈论语〉》,《商丘日报》2017年11月21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