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著名的《岳阳楼记》就出自他的笔下,其中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被后人广为传诵。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但也屡屡遭到奸臣的诬陷和诽谤,多次被贬。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年),范仲淹病逝于赴颍州途中,终年64岁。
范仲淹与商丘有着不解之缘。在这里,范仲淹刻苦求学,考中进士;娶妻生子,为母服丧;掌执学府,成为历史伟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应天府的生活经历,就没有范仲淹的辉煌人生;没有范仲淹,应天府也将缺少一道亮丽的风景。也就是说,应天书院的苦读,造就了范仲淹;范仲淹的执教,振兴了应天书院。另外,范仲淹在应天府的诗文创作,奠定了他的文学地位。范仲淹的夫人李氏,出身于应天府的大家族,其庞大的世系和家族成员,给予了孤寒困苦的范仲淹以温暖和无穷的力量;在应天府的交游,奠定了范仲淹在社会上的影响和地位,使他成为京东一带的文人领袖。范仲淹与应天府,恰如赵宋王朝与应天府一样,有着独特的情感和不解之缘。
范仲淹(989—1052) ,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父亲范墉博学多才,任武宁军(徐州)节度掌书记,是个管理机要文书的官员。
范仲淹2岁时,父亲范墉去世。范墉一生为官清廉,家无积蓄。突然遭此不幸,范仲淹的母亲谢氏一时束手无策,在官府和朋友的帮助下,她护送丈夫的灵柩回苏州老家。生活没有了来源,谢氏只能去给人家缝洗衣裳,糊口度日。范仲淹4岁那年,家里一切能变卖的东西都变卖了,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为了孩子,谢氏只得改嫁。
这年,平江府(今苏州市)推官朱文翰的妻子(初氏)去世,经人介绍,谢氏改嫁朱文翰。范仲淹也改姓朱,取名说。
朱文翰,淄州长山县(今属山东省邹平市)人,为人忠厚正直,对谢氏母子十分爱怜。朱文翰与谢氏结婚后,调往汴京,而后又任职湖南安乡、安徽青阳、缁州长山等地,范仲淹也随继父奔走游学。
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朱文翰解甲归田,此时其年老多病,收入微薄,要养活一家十几口人也有困难。母亲想让范仲淹学些经商的技艺,减轻家庭负担。范仲淹不愿违背母亲的意愿,便勉强答应。后来,有人介绍他到县城一家店铺里去做学徒。范仲淹不怕苦,不怕累,可就是看不惯店铺主人的虚伪和奸诈,也干不了欺骗别人的事,一个多月后便回家了,哭着请求母亲允许他继续读书。朱文翰觉得范仲淹是个聪慧好学而志向远大的孩子,经商根本不符合他的性格,同意他继续读书。应该说,朱文翰为人忠厚,不但没有对范仲淹另眼相看,还对他关心有加,爱护备至,这对范仲淹的影响很大,对范仲淹思想品质的形成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范仲淹在醴泉寺读书的第三年,朱文翰去世,这年他23岁。继父去世后,家庭的生活更加困难。
朱文翰与原配妻子生有一个儿子,娶了谢氏后又生了两个孩子。(www.xing528.com)
朱氏哥哥游手好闲,与范仲淹有些矛盾,有一天说出了范仲淹姓范不姓朱的事情。范仲淹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后,决定暂时离开母亲,到当时文人学士都十分向往的应天书院求学,等功成名就,再把母亲接去奉养。
范仲淹拜别了母亲,又回醴泉寺拜别了高僧,带上行李和琴剑,一个人直奔商丘而来。范仲淹来到了交通发达、经济繁荣、商旅云集、文教先进的大都会商丘,来到了他朝思暮想、梦寐以求的应天书院。
范仲淹来应天书院读书的时候,正是应天书院的鼎盛时期。他十分珍惜这一机会,刻苦攻读,立志成才。在这里,有名师指教,与众多的同学切磋学问,又有大量的书籍可供学习参考。他如鱼得水,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酷暑伏天,昼夜苦读。然而,生活是十分艰苦的,有时他一天只能吃上一顿粥。这种生活状况是一般人无法忍受的,但范仲淹并不在意,他一心扑在学习上。
范仲淹以颜回自励。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范仲淹“瓢思颜子心还乐”。他有一位要好的同学是南京留守的儿子,回家时把范仲淹的情况告诉了父亲。这位同学的父亲很受感动,便关照手下人在给儿子送饭时也给范仲淹捎上一份。当那位同学把饭给范仲淹送去时,范仲淹虽然十分感激,却婉言谢绝了,怎么也不肯吃。他对那位同学说:“我吃粥吃惯了,过去在醴泉寺三年,我就是这样度过的。如今一旦吃上好饭,粥就吃不下去了,那怎么能行呢?请向伯父转达我的谢意。”在商丘五年,范仲淹过着十分清贫的生活,昼夜苦学,文献资料说他“五年未曾解衣就枕”。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正月,宋真宗到亳州太清宫谒拜,在返回汴京的途中来到应天府。皇帝到达府城的消息轰动了商丘,大街小巷挤满了人,府学的学生也纷纷跑到街头,想看看皇帝长什么样。唯独范仲淹没有去,仍一个人留在府学读书。同学们回来后问他为什么不去看皇帝,他非常认真地说:“皇帝是要见的,但等以后再见也不迟(“异日见之未晚”)。”从这一句话可以看出,当时的范仲淹具有何等的抱负!
|范仲淹画像
|位于应天书院大门前的范仲淹塑像(李可亭 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