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5年,安禄山、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来势汹汹,攻陷唐朝都城长安,唐玄宗西逃,大唐江山岌岌可危。安史之乱历时八年,尽管最后平叛了,但唐朝已是遍体鳞伤,从此开始走下坡路。史学家认为,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后,唐朝的形象已今非昔比。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唐朝是一个鼎盛的王朝。唐代经历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治宏贞观,政启开元”“贞观遗风”及唐玄宗“开元盛世”后,成为一个国富民强的国家,特别是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国强民富,文治武功达至鼎盛,正如杜甫在《忆昔》中所言: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这最好的时代,却潜伏着严重的社会危机。安史之乱的爆发,唐玄宗毫无思想准备,整个朝廷以及整个军事行政系统也毫无思想准备——因为是盛世,人们没有危机感。
安禄山,胡人,也很会愚弄朝廷,表面上对朝廷很忠心,实际上包藏祸心。史载安禄山特别肥胖,“腹垂过膝”,自称腹重为三百斤。传称他每次走路,须由其部下抬着肚子才能迈开步。但就是这样一个“繁重”的身体,为博得皇帝的欢心,在唐玄宗面前跳起胡笳舞来,却旋转自如,“其疾如风”。唐玄宗见他如此肥胖,就问他的肚子里有什么东西。唐玄宗本是开玩笑,但安禄山很认真地回答:“我的肚子里什么东西都没有,只有对您的赤诚和忠心!”(“更无余物,止有赤心耳!”)这样,唐玄宗被安禄山忽悠了,被安禄山的甜言蜜语蒙蔽了。正当整个唐朝如痴如醉地享受盛世的歌舞升平时,危机轰然降临。(www.xing528.com)
唐初,全国实行府兵制,共设置634个折冲府,其中有261个位于保卫京师长安的关中,故军力是外轻内重,保证唐室有足够的兵力保卫京师及其政权。唐玄宗开元十年设置节度使,许其率兵镇守边地,军力日渐强大,渐有凌驾中央之势。安禄山一人更兼任平卢(治所营州,今辽宁朝阳)、范阳(今涿州市)、河东(辖境相当今山西内长城以南,中阳、灵石、沁源、榆社、左权以北地区)三镇节度使,拥兵20万。三地之间地域相连,实力强大。而中央兵力不满8万,形成外重内轻的军事局面,产生了地方反过来威胁中央的危机。
开元之治晚期,承平日久,国家无事,唐玄宗丧失了向上求治的精神。改元天宝后,政治愈加腐败。唐玄宗耽于享乐,宠幸杨贵妃,安禄山为自保和升官拜杨贵妃为母。唐朝由提倡节俭变为挥金如土,曾将一年各地之贡物赐予李林甫。唐玄宗又把国政先后交由李林甫、杨国忠。李林甫是口蜜腹剑的宰相,任内凭着玄宗的信任专权用事达十九年,杜绝言路,排斥忠良。杨国忠因杨贵妃得到宠幸而继李林甫出任宰相,其只知搜刮民财,以致群小当道,国事日非,朝政腐败,让安禄山有机可乘。
唐朝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初九,安禄山发动属下唐兵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共15万人,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安禄山乘铁舆,其属下步骑精锐烟尘千里,鼓噪之声震地。当时海内承平日久,百姓已经几代人没有见过战争了,听说范阳兵起,远近都震惊。河北都在安禄山统辖范围内,叛军所经过的州县,望风瓦解,当地县令或者开门迎接叛军,或者弃城逃跑,或者被叛军擒杀,叛军很快就控制了河北。
安禄山指挥叛军主力进攻洛阳、潼关,意图突破这两个重镇而直取长安。洛阳沦陷,潼关因高仙芝、封常清的有力固守,使得叛军久攻不下,甚至迫使叛军有了回撤的打算。
晚年的唐玄宗利令智昏,不复年轻时代的英明果决。高仙芝和封常清采取固守的作战方法,使得远道而来的叛军想速战速决的计划不能得逞。潼关作为长安的屏障,有力地护卫了长安。可是一些奸邪小人却在唐玄宗面前说高仙芝和封常清的坏话,诋毁他们与安史叛军相勾结,所以迟迟没有与叛军正面交战,唐玄宗不经过仔细调查,竟然将二人斩首示众,致使朝廷失去了两员经验丰富、作战勇敢的将领。
之后唐玄宗又派上了年纪的哥舒翰统领潼关的军队拒敌,当时镇守潼关的军队有20万。哥舒翰正确地判断了双方的形势,也认为坚守不出才是御敌之策,随着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唐玄宗对他也失去了耐心。奸相杨国忠鼓动玄宗下旨令哥舒翰出战,哥舒翰知道此战必败,但慑于皇权的威严,不得已带兵出战,最后果然大败,自己也被属下绑到敌营。
得知潼关失守,长安一片混乱,百官中上朝的不过一两人。安史叛军日渐逼近,皇帝带着杨贵妃姐妹、皇子、皇孙、公主、妃子、杨国忠等出逃。行到马嵬坡[1],六军将士忍无可忍,杀死了杨国忠等人,高力士缢死了杨贵妃。太子李亨在灵武(古称灵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下辖县级市)即位,尊李隆基为太上皇。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安禄山占领长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