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载:“山有陈胜睹秦乱,首兵伐秦,费终厥谋,死葬于砀。”这是说,首举反秦大旗的陈胜,死后葬在河南永城芒砀山。
司马迁在《史记·陈涉世家》中说:“腊月,陈王之汝阴,还至下城父,其御庄贾杀以降秦。陈胜葬砀,谥曰隐王。”
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起义,至腊月,在下城父(今安徽涡阳东南),陈胜被其御(车手)庄贾杀害。庄贾投降了秦朝,陈胜的属下将陈胜葬在芒砀山。刘邦称帝后,追封陈胜为“隐王“,派30户丁役守护陈胜墓,并按王侯待遇对陈胜年年杀牲祭祀。
芒砀山,古称砀山,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豫、皖、苏、鲁四省接合部的河南省永城市芒山镇。
芒砀山面积16平方公里,共有大小山丘20余座。芒砀山主峰居中,海拔156.8米。其中保安山、立山南峙,僖山东耸,黄土山、铁角山、夫子山、陶山西立,磨山、马山、徐山、周山、王山、鱼山等在北部逶迤棋布。
芒砀山因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而闻名于世。汉高祖刘邦继承陈胜的反秦大业,最后推翻秦朝,建立汉朝。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在此避雨讲学,留下了夫子崖、夫子山、夫子庙等景观。这里有中国最大的汉梁王及王后墓群,传承千年的芒砀山古庙会每年在此上演,是豫东集山水、人文、民俗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当地人常说,到芒砀山旅游的人“梁王墓群者众,吊陈胜墓者微”。大家喜欢看梁王、王后墓,而不喜欢去陈胜陵园吊祭陈胜。可能是陈胜墓园没有汉梁王、王后墓好看,也可能是大家对陈胜反秦斗争的事情不了解,或者由于其他原因,导致汉梁王、王后墓游人如织,而陈胜陵园门可罗雀。这种现象笔者多次到芒砀山,多次体验过,确实如此。这既是一个对陈胜非常不公平的现象,也是大家对陈胜反秦起义的意义不了解的缘故。殊不知,西汉的江山虽是刘家打下的,但首倡反秦起义的则是陈胜,应该说陈胜是刘家天下的创始者、奠基人。两千多年前的刘邦懂得这个道理,他对陈胜就很尊重。司马迁在《史记·陈涉世家》中说:“高祖时为陈涉置守冢人三十家砀。”(派30户丁役守护陈胜墓)时至今日,丁窑村居民依然自称是守墓人的后代,这是世代相传下来的。可以推想,在西汉,陈胜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司马迁在《史记》中,把陈胜的事迹列入“世家”,而不是“列传”或其他,这是司马迁对陈胜的重视及“人民性”思想的体现,《史记》真不愧为“史家之绝唱”。
永城芒砀山被称为“汉兴之地”,“汉兴”及后来的“文景之治”“汉武盛世”,都与陈胜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在历史长河中,陈胜的言论和行动有着革命的意义。他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中国两千年间反对压迫和暴政的仁人志士提供了再恰当不过的理由和借口;他“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行动方式为中国两千年间反对压迫和暴政的仁人志士提供了再恰当不过的路径和范例。历史记住了陈胜的言论和行动,历史就是在陈胜首开的轨道上螺旋式前进着:王朝腐败—农民起义—建立新王朝—再腐败—再起义—再建立新王朝,历史呼啸向前,这也是毛泽东一再倡导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伟大理论的出处。
《史记·陈涉世家》说:“陈胜者,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相信大家都知道“苟富贵,无相忘”的相约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伟大理想和志向。(www.xing528.com)
陈胜、吴广带领900名戊卒赴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区西南)戍边,至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西南),因雨受阻,根据秦朝法律规定,失期当斩。陈胜说:“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逃跑被抓住是死,举事起义最多也是一死,同样是死,为什么不为国家而牺牲呢?于是,陈胜、吴广智杀校尉,率众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筑坛盟誓,诛伐暴秦。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很快就攻占了大泽乡。接着攻下蕲县,令符离人葛婴带领部队进攻蕲县的东面,接连攻下了铚(今安徽省濉溪县)、酂(今河南省永城西)、苦(今河南省鹿邑县)、柘(今河南省柘城县)、谯(今安徽省亳州市)等地。到达陈县(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时,已拥有兵车六七百乘,马匹千余,士卒数万人。陈县县令还有其他官员闻风而逃,只有县丞守陈县,结果县丞战死,陈胜率军进入陈县。几天后,陈胜号令召三老、豪杰等前来议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在陈县诞生,国号为“张楚”。在此情况下,附近各郡县的人民由于长期受欺压,于是纷纷杀掉郡县官吏,响应陈涉。
为了聚拢民心,陈胜、吴广设计制造了“鱼腹丹书”和“篝火狐鸣”。陈胜让人事先用朱砂在一块绸帕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塞到鱼肚子里。士兵从市场上买鱼回来,剖鱼时,发现鱼腹中有书写着“陈胜王”三个字的“丹书”,大家都觉得惊奇,认为陈胜要当王了。陈胜又让吴广潜伏到营地附近的一座荒庙里,半夜里在寺庙旁点燃篝火装作鬼火,并模仿狐狸的声音,大声呼喊“大楚兴,陈胜王”。戍卒们被惊醒,感到十分惊奇和害怕。第二天戍卒们交头接耳,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加之陈胜平时就待下属热情和气,又把陈胜的形象跟楚国复兴联系在一起,陈胜在戍卒们心中的威望就更高了。
陈胜在向人昭示,他已不再是雇农,他是真命天子,他反对秦朝是天的意志。
这里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张楚”——张大楚国与楚国复兴,是什么意思,或者说陈胜为什么要张大楚国,打着楚国复兴的旗号?这是因为秦灭六国时,楚国在军事上的抵抗最为强硬,所谓“秦灭六国,楚最无辜”即是当时情况的反映。在此情况下,人们同情和支持楚国。第二个原因就是楚人拥有极为狂热的爱国热情,当时流传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传言,陈胜希望自己的反秦斗争能得到楚人的支持。第三就是陈胜起事地点在楚国。陈胜是不是楚人并不很确定,现在学者对他籍贯的研究有很多种说法,但他的起事地点在楚国是无疑的。所以,陈胜打出张楚、复兴楚国的旗号,是为了得到楚国人及其对楚国有感情的人的支持。
最终,陈胜、吴广发动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失败了。陈胜犯了历史性的错误,这种错误陈胜会犯,其他农民起义领袖也没有逃脱,这便是胜利后的骄傲。随着陈胜称王和反秦斗争的节节胜利,陈胜骄傲了,忘记了自己原来佣耕的身份,杀了几个对自己不尊重的佣耕伙伴。这样一来,有不少人偷偷地走了,不跟他干了。陈胜的岳父有点儿看不惯,说陈胜自高自大,不尊敬长辈,他也溜了。连最亲近的人都离开了他,陈胜连吃败仗,最后在下城父(今安徽涡阳东南),这位农民领袖竟被自己的车夫庄贾杀害了。司马迁对此非常感慨,总结道:“怙强而傲长者,不能久焉。”[1]
陈胜死后,他的涓人(近侍),后任“苍头军”将军的吕臣杀死叛徒庄贾,把陈胜葬在芒砀山。
陈胜从大泽乡起义,到称王立国,再到兵败被害,前后不过半年时间,但他点燃的反秦烈火烧红了大半个中国。“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三年后,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杀入咸阳,推翻了暴秦统治,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
刘邦称帝后,追谥陈胜为“隐王”,派30户丁役守护陈胜墓,并按王侯待遇对陈胜年年杀牲祭祀。“隐”是指陈胜取得了很大的功业,但没有被彰显,不为人知,有哀伤之意。看来,刘邦不仅尊重陈胜,而且隐隐有感激之意。现在的陈胜陵园中建有“隐王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