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商丘历史文化:微子的仁德思想与商朝政局

商丘历史文化:微子的仁德思想与商朝政局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微子是宋国的开国之君,是商丘历史上一位重要的文化名人,被孔子称为“殷之三仁”之一。“殷之三仁”苦谏、死谏的出发点都是为了阻止暴政,救民于水火,扶商朝大厦之将倾。微子是纣王的庶兄,与纣王具有“手足之情”。于是,微子愤然离去,选择了远离暴君的规避性“仁道”。由此看来,“仁”在商末周初的政局中,出现了复杂和纠结,但由于纣王暴虐,而武王和文王都是仁义之师,所以微子的降周被称为仁者之举。

商丘历史文化:微子的仁德思想与商朝政局

微子宋国的开国之君,是商丘历史上一位重要的文化名人,被孔子称为“殷之三仁”之一。

商朝末年,商纣王实施暴政,微子与箕子、比干进谏,纣王不听,比干被杀,箕子被贬为奴,微子逃跑。

“殷之三仁”苦谏、死谏的出发点都是为了阻止暴政,救民于水火,扶商朝大厦之将倾。微子多次亲谏纣王,见“纣终不可谏”,便与太师箕子、少师比干商量。箕子认为“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4]。微子于是去(离开)。周武王灭商后,微子持祭器造访武王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向武王说明自己远离纣王的情况。周武王很受感动,乃释其缚,“复其位如故”,仍为卿士。

周朝建立之初,封纣子武庚于殷,统率殷的遗民。后武庚叛乱,被周公平定。于是封微子于睢阳(今商丘,宋伯之地),建立宋国,爵位公。“微子故能仁贤,乃代武庚,故殷之余民甚戴爱之。”

论语·微子》开篇说:“殷朝有三位仁人。”所谓“仁人”或“仁者”,是指有德行的人。孔子所说的“殷之三仁”的事迹便是“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司马迁在《史记·宋微子世家》中也对“殷之三仁”的事迹做了详细的描述。

面对商纣王的暴虐,不知有多少人想用“仁”的精神来劝谏他、启发他、感化他,其中的三个著名人物便是微子、箕子和比干,由于对纣王“数谏,纣不听”,所以,“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无疑,微子、箕子、比干都以“失败”而告终。不过,“殷之三仁”却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千古流芳的英雄豪杰,他们用自己的举动对“仁”字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微子是纣王的庶兄,与纣王具有“手足之情”。他没有同流合污,而是想用自己的“仁道”去改造纣王的“恶道”。他反复劝谏,言辞恳切。但是,纣王对他的意见半句也听不进去,依然我行我素,继续“淫乱于政”。

在这样的情况下,微子痛苦至极。他打算一死了之,或者离开纣王,陷于困难的抉择之中。微子说:“父子有骨肉,而臣主以义属。故父有过,子三谏不听,则随而号之;人臣三谏不听,则其义可以去矣。”[5]臣子屡次规劝,如果君主不听,那么,从义上讲,臣子只有远离君主。于是,微子愤然离去,选择了远离暴君的规避性“仁道”。(www.xing528.com)

“殷之三仁”的事迹是可歌可泣、可圈可点的。在当时的条件下,以他们与纣王的关系,完全可以名利兼备,享受荣华富贵。但是,他们三人都是出色的政治家,同时,一个“仁”字使他们走上了与邪恶抗争的艰危道路。他们虽然选择了不同的方式,但殊途同归,其目的是一致的,就是要以“仁”的精神去拯救纣王罪恶凶残的灵魂,去拯救在暴君统治下水深火热的百姓,去拯救可能由此而倾倒颠覆的国家。

《论语·宪政》中,子路问怎样侍奉君主。孔子说:“勿欺也,而犯之。”意思是不要欺骗他,却可以冒犯他。“犯”,就是冒犯,就是犯颜直谏。翻阅历史,“欺君犯上”往往是专横跋扈之类的权臣和奸臣的共同特征,然而“欺君”与“犯上”是有区别的。

“欺君”者心怀不轨,有所图谋,此种行为从古至今皆为一大罪状。“犯上”者主要有两类:一是掌握朝政大权的专横跋扈的权臣和奸臣,他们或拥兵自重,或权倾朝野,自以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把君主放在眼里,甚至产生篡逆之心;二是关心国事,忠于君主之臣,他们对君主所犯的错误敢于犯颜直谏,表面上也是在“犯上”,然而其忠君爱国之心天地可鉴。此种行为从古至今皆为正直之人所称许。

微子身为人臣,在国家危难之时,没有像太师、少师那样与国家共存亡,也没有像箕子那样被贬为奴,更没有像比干那样因谏而死,又在周武王伐纣时投降,为什么还被孔子称道呢?伯夷、叔齐也是殷臣,周武王伐纣时,二人扣马谏阻。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伯夷、叔齐的做法为后人所称道。孔子在《论语》中多次赞颂伯夷、叔齐是“古之贤人也”“求仁而得仁”,并说伯夷、叔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孟子评价伯夷、叔齐为“圣之清者”。管子说:“故伯夷、叔齐非于死之日而后有名也,其前行多备矣。”韩非子说:“圣人德若尧舜,行若伯夷。”司马迁著《史记》,把《伯夷列传》作为人物列传的首篇。

由此看来,“仁”在商末周初的政局中,出现了复杂和纠结,但由于纣王暴虐,而武王和文王都是仁义之师,所以微子的降周被称为仁者之举。

|位于睢阳区路河镇青岗寺的微子祠(李可亭 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