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事变后,全国军民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这时期在大陆的广大台胞纷纷酝酿组织抗日团体,以参加祖国的抗战,岛内的不少台湾人也设法冲破日军的围堵,回到大陆参战。台籍革命志士们不仅十分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而且十分重视对台籍少年儿童的培养。在他们看来,无论哪一个国家或民族,之所以能继续存在,并且能够健全而强盛起来,是由于他们有优秀的民族后继者,如果这是世界历史发展所证明的一条真理的话,那么从台湾的情况看,这一任务又更为紧迫。因为日本帝国主义为消灭广大台胞的民族意识以巩固自己的统治,而“麻醉儿童,蒙蔽儿童,使他们只知道日本帝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国家,日本天皇是世界上唯一的神圣权威者,效忠大日本帝国是台湾同胞唯一的任务。他们所能认识的是日本文字,所能读的,是日本帝国主义御用学者们所编的一些课本”。[1]但是,生存于这个时代的台湾少年和儿童,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又异常繁重——“一方面要求得脱离日本帝国主义统治的台湾独立解放,同时,又要建设新台湾。”[2]所以,毕业于黄埔军校的李友邦在组织台湾义勇队的同时,又组织了义勇队的下属团队——台湾少年团。在《为什么组织台湾少年团》一文中,李友邦曾这样阐述组织台湾少年团的原因:少年儿童是民族的幼苗,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台湾的少年和儿童是台湾革命的继承者和新台湾的建设者;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少年儿童所接受的是以日语为主的奴化教育,身心被扭曲,回到祖国大陆的台湾少年儿童,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需要有关台湾革命和建设的特殊课程教育。台湾少年团是适应迁居祖国大陆的台湾少年的要求而组织起来的。如今看来,李友邦将军组织台湾少年团的初衷,就是希望台湾少年儿童以大陆的原野为课堂,以大陆同胞抗战的英勇事迹为课本,培育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怀,锻炼他们顽强的革命斗志。李友邦组建少年团的目的,是从小培养台湾少年爱国复台的思想,用各种形式广泛动员台湾同胞参加抗日活动,并为台湾光复后建设台湾培养人才。
▲李友邦
1939年2月22日,台籍抗日志士李友邦招募福建一带的台胞,在国共两党的支持和帮助下,以集中在福建崇安的台湾人为骨干,在浙江金华酒坊巷18号(台湾独立革命党总部)正式成立了台湾少年团,六位台湾少年成为最初的团员。李友邦亲自担任台湾少年团的团长,黄志义、李炜任少年团正副指导员,负责全团的教导工作。台湾少年团全部由未成年的台湾同胞组成。他们中有台湾抗日志士的遗孤,也有台湾义勇队队员未成年的子女和弟妹。到1940年底,少年团增加到60余人。而到1943年,台湾少年团的队伍发展到117人。
▲发展壮大的台湾少年团在龙岩合影
为适应祖国抗战和台湾独立革命运动的需要,台湾少年团一方面尽可能为孩子们创造相对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又根据实际情况,向他们灌输祖国抗战的道理和台湾革命建设的理论知识,并组织他们参加祖国的抗日活动。[3]
台湾少年团创建之初,生活与学习条件十分艰苦。就学习条件而言,他们没有课本,没有油印机,没有完整的时间和系统的学习内容。简陋的教室中只有几张小桌、小凳,几张小标语和一块二尺左右大的小黑板。尽管这样,人们还是利用各种条件教授小团员们学习算术、语文、写作,讲述台湾史地、风俗习惯、台湾革命事迹、中日关系史以及日本在台的奴化政策、台湾革命理论、三民主义等基本知识。经过初步教育,小团员们很快便在浙东地区的抗日救亡宣传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939年10月,台湾少年团团员在浙江金华进行操练。
少年团的小团员们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用他们稚嫩的嗓音进行抗日宣传,他们还经常组织文艺演出,进行抗日救亡的鼓动宣传。利用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进行宣传活动,是他们主要的也是收效最大的工作方式。1939年4月,在少年团建立不久就进行了公演,他们演出的节目有歌曲《日落西山》《松花江上》《在太行山上》《游击队之歌》《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等;多幕歌剧《农村曲》,多幕话剧《杏花春雨江南》,独幕剧《台湾小主人》《反正》《放下你的鞭子》《最后胜利》《灾民泪》《农民舞》《打杀汉奸》《为了大家》《台湾之路》等,这些演出都是以宣传抗日救亡为主,受到各界观众的欢迎。在欢迎南洋侨胞的联欢会上,看完他们的演出后,侨胞代表激动地说:“连这样小小年纪的小同胞们都担负起这样伟大的工作,这是我们大家所敬慕的。”尤其受到前线将士欢迎的是《台湾少年团团歌》,歌中唱道:“台湾是我们的家乡,那儿有人五百万不自由;台湾是我们的家乡,那儿有花千万朵不芬芳。我们戴了枷锁来人间,我们受着麻醉过生活,离了家乡,奔向自由,要把自由带回家乡。我们会痛恨,不曾哭泣,我们要生存,不要灭亡。在压迫下斗争,在斗争里学习,在学习中成长。要造就宇宙般宽的胸襟,要锻炼铁石般硬的心肠,要团结千百万的儿童,要收回我们的家乡,我们得和敌人拼个生死存亡。”这支战歌增进了大陆抗日将士们对台湾的了解,而“台湾小兵”强烈的抗日意识,对祖国收复台湾的渴望,也深深感动着抗日将士们。(www.xing528.com)
▲1941年,台湾少年团在金华举行联欢会。
台湾少年团除了经常赴抗日前线巡回演出外,还经常赴前线鼓舞抗战士气。台湾少年团成立后,日军正侵占杭州、萧山一带,并不时沿浙赣线南侵,敌我处于拉锯战的状态,浙东地区不断有军队调动。为了鼓舞士气,台湾少年团经常组织小分队深入前线进行动员宣传,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时,这些十几岁的少年还冒着生命危险到前线,利用自己会讲日语的优势进行喊话,以瓦解敌军。
除此以外,团员们还开展了其他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在街头陈列展览前线缴获的战利品,出版自己的刊物《台星》,刷新抗战标语,参加对敌广播等。
台湾少年团,1946年2月被国民党当局解散。李友邦率领这支由台湾同胞组成的少年抗日队伍,为“保卫祖国,收复台湾”在大陆奋战了七年。
[1]李友邦:《为什么组织台湾少年团》,载《台湾先锋》1941年第8期。
[2]李友邦:《为什么组织台湾少年团》,载《台湾先锋》1941年第8期。
[3]王晓波:《日据时期的台湾独立革命与李友邦将军》,载《台湾研究集刊》,1990年第2—3合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