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田间《给战斗者》诗稿送艾青

田间《给战斗者》诗稿送艾青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天,田间怀揣着《给战斗者》的诗稿送给在武昌艺专的艾青看,艾青接过田间的诗稿,欣喜地读着,连连点头称赞。《给战斗者》长诗很快在《七月》以头篇问世了,21岁的诗人田间声名鹊起,这首诗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43年,闻一多经朱自清介绍读到田间的诗集《给战斗者》,一时惊喜莫名,他在昆明联大唐诗班点评田间的诗,赞扬田间为“擂鼓的诗人”。《给战斗者》这首抒情长诗是代表田间创作风格的优秀诗篇。

田间《给战斗者》诗稿送艾青

田间,在抗战初期即与艾青齐名。抗战时期,他用诗歌作为武器唤醒民众,召唤人民投入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战争,从诗歌的内容到艺术形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1937年7月,卢沟桥的炮声响了,田间毅然投入抗战的洪流中。他回家向父母告别之际,接到了茅盾的来信,建议他“先来武汉,大批文化志士已聚此……”茅盾的信,促使田间下定决心到武汉去。田间告别了父母,乘长江轮船前往武昌靠岸时已近黄昏,空袭警报正在长鸣,大街上青年学生、学者、工人、农民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唱着“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高举着大旗纷纷奔赴前线。

在热血和寒风交织的冬夜,田间的心在燃烧,血在沸腾。于是,他奋笔写下了“给战斗者”四个大字。诗的一开始便给人们展示了一幅东北沦陷的悲惨图景,接着诗人又以亢奋的激情歌唱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字里行间充满了火光、鼓声、怒吼声:

在没有灯光

没有热气的晚上,

日本强盗

来了,

从我们底

手里,

从我们底

怀抱里,

把无罪的伙伴,

关进强暴的栅栏……

光荣的名字

——人民!

人民呵,

站在卢沟桥

迎着狂风,

吹起冲锋号;

人民呵,

在辽阔的大地之上

巨人似的,

雄伟地站起!……

今天呀,(www.xing528.com)

让我们

死吧,

我们会死吗?

——不,决不会!

我们是一个巨人

生活就要战斗,

高贵的灵魂,

宁死也不屈服,

伸出双手来,

迎接——自由!

光荣的名字,

——人民!

人民呵!

前面就是胜利。

……

第二天,田间怀揣着《给战斗者》的诗稿送给在武昌艺专的艾青看,艾青接过田间的诗稿,欣喜地读着,连连点头称赞。他重重读着诗的结尾:“在诗篇上/战士的坟场/会比奴隶的国家/要温暖/要明亮……”那诗句,深深打动着艾青的心。他叮嘱田间,马上把这首诗送到当时胡风在武汉主编的《七月》。胡风听说田间有新的诗作,立即就读。《给战斗者》长诗很快在《七月》以头篇问世了,21岁的诗人田间声名鹊起,这首诗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文艺理论家胡风发表了《关于诗和田间的诗》的文章,称田间是“第一个抛弃了知识分子灵魂的战争诗人和民众诗人”。1943年,闻一多朱自清介绍读到田间的诗集《给战斗者》,一时惊喜莫名,他在昆明联大唐诗班点评田间的诗,赞扬田间为“擂鼓的诗人”。香港诗人何达是西南联大历史系的学生,他在《闻一多新诗和西南联大》一篇回忆文章中畅叙了闻一多在联大讲演时对田间诗歌的赞扬:“田间,这是一位诗人的名字,他的诗我一看这是诗吗?再看,咦,这不是鼓的声音吗?这里没有弦外之音,没有绕梁三日的韵味,只是一句句质朴干脆、真诚的话,简短坚实的句子就是一声声的鼓点……响亮而沉重,打入你的耳中,打在你的心上,鼓舞你爱,鼓动你恨,鼓励你活着。”

《给战斗者》这首抒情长诗是代表田间创作风格的优秀诗篇。精短的诗行,急促的节奏,跳跃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民族命运的热切关注,具有饱满的战斗激情和高昂的时代精神的诗歌,在当时发挥了强有力的鼓动和号召的作用。诗人以深厚的感情描述了中国人民曾经有过的朴实而安宁的和平生活,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对祖国同胞惨无人道的蹂躏,并发出必须为祖国而战的强烈呼喊。

继《给战斗者》之后,田间又创作了《论我们时代的歌颂》《伟大的交响》《血的春天》《换上了戎装》《为战斗我们分手》《祖国叫我们这样》等诗篇,真切地表露对于祖国命运的责任感和战斗的使命感

抗战时期的诗歌作品表现出了强烈的战斗激情,给读者以震撼的强烈效果。在延安和抗日民主根据地,诗人田间怀着炽热的感情,写下了许多呼唤中国人民英勇抗敌的诗,曾传诵一时的有《义勇军》,它形象地启示人们:“正在血里生长”的,不仅是长白山下的高粱,而且有全中国人们心底的仇恨。臧克家在抗战开始后带着充沛的热情写下了大量的诗歌。他说:“抗战的号角一响,我疯狂了,一肚子淤积得到了倾倒,一腔子热情,无遮拦地流泻,看到什么写什么,听到什么写什么。”作者当时正以文化工作者的身份,亲历了前方的战斗生活,他感受了时代的精神,渴望自己的诗歌能随着战斗生活的深入,更好地表达出时代的最强音。他在战时的第一首诗《我们要抗战》中曾写道:“诗人啊,请放开你们的喉咙,除了高唱战歌,你们的诗句将哑然无声。”他这时的诗歌充满着强烈兴奋的情绪和战斗的精神。同时又由于他在前方目睹了战士的牺牲、人民的痛苦,以及汉奸的无耻,所以诗歌中又时而流露出悲痛和愤慨之情。

抗战时期的诗歌融入了战斗的品格,正如老舍先生所说:“今日的战争是全面的,无分前方和后方,无分老少男女,处处人人都受到战争的影响。历史,在这阶段,便以战争为主旨。”诗歌也不例外。在一切为了战争的原则下,诗人们也投入了“战斗”,把战斗的激情浸润到诗篇当中。这些诗篇都是在作家情不可抑的情况下挥洒而成的。诗篇中的激情都来源于抗战时期诗人们对日本侵略者的刻骨憎恨,来源于诗人们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切的爱,这种崇高的思想使他们的诗歌在审美层次上得以净化和升华。

诗歌所发挥出来的鼓舞气势、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光未然的朗诵诗当时曾被人广为传诵,特别是他那些配曲的歌词如《五月的鲜花》,激励了无数热血青年投入到抗日的洪流当中去。抗战爆发后,他在延安创作了堪称民族史诗的《黄河大合唱》组诗,作品强烈的爱国家、爱民族的思想,不知鼓舞了多少抗战的勇士,抛头颅、洒热血,手拿大刀长矛与拥有洋枪洋炮的敌人顽强地奋战。

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我们可敬的诗人勇敢地吹响了抗日战争的嘹亮号角。今天,在我们迎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时刻,重读这些充满忧患、充满激情的诗篇,会更加激起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万众一心,把振兴中华的号角吹得更加嘹亮辉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