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抗战:艾青《我爱这土地》

文化抗战:艾青《我爱这土地》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时的艾青满怀热情创作了一组以北方生活为题材的优秀篇章,如《雪落在中国土地上》《北方》《乞丐》《补衣妇》《我爱这土地》等,其中,《我爱这土地》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抒情名篇。而在《我爱这土地》中那“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的诗句,不知打动过多少人的心。

文化抗战:艾青《我爱这土地》

在抗战期间,人们纷纷以写诗来表达抗日激情。在这种背景下,涌现出大批爱国诗人,他们创作了大量的爱国诗篇。这些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作家们亲历了战火的洗礼,经受了颠沛流离的生活,目睹了抗战的现实。他们在与生活广泛地接触后,扩大了生活的视野,丰富了写作的素材,触动了创作的思想。他们内心对祖国、人民充满着民族主义情感,这种情感体现在作品中,便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抗战时期,文学上的诗歌创作最为活跃,而且具有特别强烈的战时文化色彩。诗人通过不同的角度,从各个层面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憧憬。

时代精神的感召下,任何一个有爱国心、民族感的诗人,都不会置身于时代的大潮之外,而流连于纯艺术世界,正像艾青在《诗与时代》中所说:“这伟大而独特的时代正期待着、剔选着它自己的伟大而独特的诗人。”诗人们此时把自己的爱国行动具体转化为书写表现爱国主义的诗歌。

抗日战争时期,很多诗人都进入了重要的创作阶段。抗战爆发后,很多诗人流亡迁徙,接触到了满目疮痍的国土,灾难中挣扎的人民以及他们为履行复兴民族的天职而付出的牺牲,这些都深深感染了诗人们。此时的艾青满怀热情创作了一组以北方生活为题材的优秀篇章,如《雪落在中国土地上》《北方》《乞丐》《补衣妇》《我爱这土地》等,其中,《我爱这土地》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抒情名篇。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艾青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www.xing528.com)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土地是农业民族的衣食之源,聚族而居,守住一方水土,这是普遍的生活方式。失去了土地,也就是失去了生存之依凭。因此,土地就和国家、民族、历史这些永恒的载体联结在一起,并给人以“归宿”感。然而,战争的烽火烧焦了土地,无情地摧毁了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的国土由南到北不断沦陷,人们在逃亡过程中,更强烈地意识到:土地不仅仅是“现实”的,是他们生活于此的真实依凭;更是“象征”的,是被欺凌的群体赖以支撑的“归宿”之地。这首诗是那个苦难的年代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仅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除此之外,艾青的《吹号者》《向太阳》《他死在第二次》《火把》等诗篇奠定了艾青在新诗发展中的崇高地位。他把感情蕴含在对生活的描绘之中,为我们苦难的民族画了像。他描绘寒冷的雪夜,因为“中国的苦难与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他描写旷野,这“悲哀而旷达”“辛苦而贫困的旷野”,不正是中国大地的写照吗?他的脍炙人口的《乞丐》不是很真实地描写了凄风苦雨下到处流亡的中国难民吗?诗人对这灾难深重的祖国充满了无限的依恋和钟情,他在《北方》一诗中说:“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而在《我爱这土地》中那“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的诗句,不知打动过多少人的心。艾青在描写困难的同时,也表现了在困难中顽强挣扎、坚韧奋斗的民族精神

▲艾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