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曹火星创作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是诞生于抗战时期的优秀歌曲。
出北京城,向西南100多公里,就到了位于深山中的房山区霞云岭乡堂上村。1943年10月,就是在这里,19岁的曹火星创作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那朴实的歌词、滚烫的旋律,表达出抗战时期亿万中国人民的心声,鼓舞和激励着中国人民奋勇前进,这首歌曲也被誉为“颂党第一歌”。
▲中堂庙东侧殿,当年曹火星就是在这间小屋里完成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词曲创作。
据堂上村的老人们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曲写好后,开始只是在村里十几个儿童团员中传唱,后来才流行于全国各地。
1943年的冬天,各县的干部和农、青、妇等群众团体的干部集中在冀察专区,参加一年一度的冬训学习班。在干训班里,大家听到唱这首歌都觉得很好,便提出来要学唱。于是,曹火星第一次正式在干训班上教唱这首歌。当时他还印了歌片发给大家。冬训班结束后,干部们都学会唱了。大家回到各县各地后又把这首歌教给当地的群众。这首歌就这样很快在平西的广大群众中流传开了。
这首歌首先在晋察冀解放区流传开来,随后各个抗日根据地都唱起来,深得广大工农兵的喜爱。1943年,创作这首歌的时候,歌词中有一句歌词“坚持抗战六年多”,1944年大家唱这首歌时,群众自动改成了“坚持抗战七年多”,1945年又改成“坚持抗战八年多”。(www.xing528.com)
1945年8月24日,新华广播电台首次播音就翻唱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革命歌曲。随着解放大军进军的步伐,这首歌就像长了翅膀,从地方传到部队,从晋察冀传到冀中冀东,东北解放又传到华北,大军南下又传遍全中国。
曹火星把自己对党的热爱和对历史实践的亲身感受,化作无穷的力量,谱写出反映人民心声和时代真理的最强音,这不仅是对中国革命音乐事业的重大贡献,同时对于坚定人民群众对共产党的信念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这发自内心的歌声是跨越历史长河的共鸣,是印证沧桑巨变的时代强音。它将让人们永远牢记中国共产党的英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必将世世代代永远传扬。
当时的抗战歌曲作品《忘不了》《北淇村》等控诉了日寇的暴行;《骂阎锡山》《反投降小调》等揭露了国民党投降派和敌特汉奸的罪恶。在瓦解敌伪军方面,有《枪口朝天放》《炮楼谣》等“政治攻势”的成功之作;也有缅怀英雄先烈的《白求恩大夫挽歌》《歌唱二小放牛郎》《狼牙山五壮士》《王禾小唱》《晋察冀小姑娘》等催人泪下的名篇;也有《罗炳辉射击手》《李勇变成千百万》等对英模人物的由衷赞叹。还有一部分作品真实反映了根据地的建设和生活,如,作为时代象征的《延安颂》,娓娓动人的《沂蒙小调》,斗志昂扬的《团结就是力量》,充满喜悦的《解放区的天》等;在反映拥军爱民和支援抗战方面,有《八路好》《黄桥烧饼歌》《拥军花鼓》等热情洋溢的经典之作;在欢庆胜利之际,则有《打个胜仗哈哈哈》《胜利鼓舞》等欢欣鼓舞的作品。这些产生和流传于抗日根据地的歌曲塑造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表现了丰富多彩的根据地生活——以时代性与民族特征相结合,以政治性与生活化相结合,以专业性与群众需求相结合,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的历史记录。
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切为了民族救亡”是时代的主旋律。抗日救亡歌曲就是一个民族在危亡之际所发出的呐喊,是民众的心声,是时代的最强音,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力量。成千上万首抗日救亡歌曲对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歌曲中那一个个跳跃的音符激励了每一个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华儿女,唤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激励着中国人民赴汤蹈火,英勇作战。这些充满时代特色的音乐作品在今天仍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教育意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翻开抗日战争的壮丽画卷,那炮火连天的烽火年代已离我们远去,但那些代表着中华民族之魂的抗日歌曲却流传至今。这些充满时代特色的音乐作品喊出了近百年国人积压在心底的、被侵略、受压迫的愤怒激情和争取胜利的吼声!历史的屈辱不能被遗忘,民族的呐喊响彻云霄,将中国的历史、民族的记忆代代相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