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代西南羁縻政策:治标不治本,改土归流来临!

清代西南羁縻政策:治标不治本,改土归流来临!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羁縻是汉族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的传统政策。清初的西南地区的羁縻政策,从雍正元年的朱批中可见一斑。雍正认为应该用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逐渐完成对土司权势的分割,使其互相牵制。但羁縻政策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只能解决一时,而不能利长远。从明朝时已渐渐萌芽的改土归流政策,自然赢得了雍正君臣的赞同。至此,清朝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羁縻政策告一段落,开启大规模的改土归流时期。

清代西南羁縻政策:治标不治本,改土归流来临!

羁縻是汉族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的传统政策。清政府在东北时期,明朝统治者亦对其采取羁縻政策,主要方式是“众建而分其势”,不允许有任何部族过分的强大,使他们在相互对抗中相互削弱,同时假以名号,使其对中央政府产生更强烈的依赖情绪;另外还“以物驭夷”,利用互市及朝贡贸易,提供给少数民族赖以生存的必需品,并以此作为调节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关系的手段。

清朝入关以后,不仅承袭了明朝的政治体制及文化体制,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也因袭下来,值得一提的是,乾隆朝平定新疆叛乱之初,仍然是试图将准噶尔部分成四部,以分其势,其羁縻政策的政治心理可谓一以贯之

清初的西南地区的羁縻政策,从雍正元年(1723)的朱批中可见一斑。

雍正元年(1723),礼部掌印给事中缪沅就处理苗民事务,疏请令土司诸子分袭以杀其势,雍正把它交给湖广总督杨宗仁议奏,杨宗仁认为此法会导致土司以强凌弱。雍正朱批道:“驾驭少数民族,从来都是多立诸侯以分化他们的势力为上策,一时突然实施,他们自然不愿意听从,如果慢慢想办法,让他们服从,将权力逐渐分割继承,似乎也是潜移默化安定边防的一个办法。至于对其以强凌弱的担忧,何必考虑那么多呢!我说的是他们的势力既然已经分化了,那么一定就相互疏远,日后即使有人在其中不安分,也会相互掣肘,或者因为畏惧而相规劝,那么他们的阴谋自然而然就会破产,对于我们内地来说,也是很有益处的。”雍正认为应该用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逐渐完成对土司权势的分割,使其互相牵制。

但羁縻政策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只能解决一时,而不能利长远。(www.xing528.com)

清朝本身就是突破羁縻而发展起来的,历史的经验足以让人担忧。况且很难找到一种比较缓和的“分势”办法,许多部族都对政府抱有敌视态度。

雍正三年(1725),云贵总督高其倬奏准在贵阳府广顺州仲家族的村寨建设营房,增置防汛,当即在宗角盖造完毕,后又计划在长寨建筑,该寨头目用大石堵塞路口,不容清军进驻。政府和土司的矛盾,促使其考虑改变对土司的统治现状。从明朝时已渐渐萌芽的改土归流政策,自然赢得了雍正君臣的赞同。

与此同时,改土归流的社会条件也日益成熟:中央政府的强大,军事力量的加强,为改土归流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障;汉族人民渴望获得少数民族区的土地;土人日益不满土司的残暴统治,希望得到解脱。

雍正四年(1726),鄂尔泰出任云贵总督,首先对长寨用兵,九月上疏请求将原属四川的东川、乌蒙、镇雄三大土府,就近划归云南,实行改土归流,得到雍正帝的支持。至此,清朝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羁縻政策告一段落,开启大规模的改土归流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