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代韬略:尊孔与薄赋,文化认同与农民利益的妥协措施

清代韬略:尊孔与薄赋,文化认同与农民利益的妥协措施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尊孔和薄赋,一个是精神层面,要实现文化观念认同;一个是物质层面,要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长期以来一直是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思想,因而孔子又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奉为神圣的偶像。入关以前,清王朝就推行尊孔崇儒的文化政策。清朝一入关,就立刻迎合农民的需要,宣布减免赋税。清朝的轻徭薄赋政策,是对汉族农民和地主采取的妥协措施,意在缓和明末以来尖锐的阶级矛盾,保证一定程度的财政支持。

清代韬略:尊孔与薄赋,文化认同与农民利益的妥协措施

尊孔和薄赋,一个是精神层面,要实现文化观念认同;一个是物质层面,要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长期以来一直是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思想,因而孔子又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奉为神圣的偶像

鲁迅曾言,汉族地主阶级“只要尊孔而崇儒,便不妨向任何新朝俯首”。因此满族统治者对孔子的态度,也就关系着汉族地主阶级的向背问题。

入关以前,清王朝就推行尊孔崇儒的文化政策。皇太极未称帝以前,就从八旗奴仆中挑选汉族秀才举行考试。他本人也酷爱儒家典籍,尤喜读《金史》,甚至将它作为学习统治经验的教材。皇太极称帝后不久,即“遣官祭孔子”,表明了自己的文化立场。

清军进入北京以后,摄政王多尔衮立即派官员到山东祭孔,接着又让孔子的后人“仍袭封衍圣公”。顺治二年(1645)又为孔子上封号“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多尔衮亲往曲阜拜谒孔庙。

这些政策对于攻破汉族知识分子的心理防线起了重要作用,后成为清王朝的一贯政策。

广大的农民除了重视传统的文化观念、民风民俗以外,更关心衣食饱暖。清朝一入关,就立刻迎合农民的需要,宣布减免赋税。

顺治元年(1644)六月十日,多尔衮下令:“大兵经过之处,田地被伤者,免今年田赋之半,河北各府州县免三分之一。”

鉴于明朝为镇压农民起义和防卫辽东增加了很多税收名目,如辽饷、练饷等,十月,又宣布“地亩钱粮俱照前朝、会计录原额。自顺治元年五月初一日起,按亩征解。凡加派辽饷、新饷、练饷、召买等项,悉行蠲免。其大兵经过地方,仍免征粮一半。归顺地方不系大兵经过者,免三分之一”。(www.xing528.com)

为防止官吏营私舞弊,又于顺治六年颁刻“易知由单”,开列应征款项,发给交税人。多征者,准允告发。

清朝的轻徭薄赋政策,是对汉族农民和地主采取的妥协措施,意在缓和明末以来尖锐的阶级矛盾,保证一定程度的财政支持。

但实际上,由于清初财政困难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再加之百姓逃亡,这项政策只停留在口头上。

如河南,“王师屡出,河工告急,派粮料、派梢草,转运数百里之外,其一二仅存之孑遗,困于征输,颠仆道途,憔悴家室者,不知其几何矣”。

但有政策总比没有政策强。

为缓和矛盾,解决军费问题,清廷决定招抚流亡,开垦荒田。

顺治六年(1649)四月,下令凡各地逃亡的百姓,无论是否本地人,都要广加招徕,编入保甲,让他们安居乐业,同时勘察本地无主荒田,州县官发给他们印信执照,让他们开垦耕种,永远归他们所有。种满六年之后,有关官员要亲自考察具体种熟的亩数,调查确切之后,经请旨允许,才能征收钱粮。未到六年,不征粮,不派差。顺治十四年又实行官吏督垦荒地奖惩制度。

鼓励垦荒政策,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为统一全国以及平“三藩”准备了物质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