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承天命,吊民伐罪,仍然脱离不了“兵以义动”这一命题,即为自己的行为取得合理合法的解释,最大程度争取民心,分化瓦解敌人的力量,将敌对的力量转化为自己的力量。在同明朝争夺辽东的过程中,后金统治者大力争取汉族的将领、官员等投身于自己帐前,以供驱策,其中范文程、宁完我、洪承畴等贡献最著。
在以明朝为讨伐对象时,后金打出了声讨“十三大罪”的旗号。在完成辽东的统一后,清军在入关策略的选择上,也主要以争取一切反明的力量为旨归。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李自成占领北京前,清帝曾致书于起义军首领,称“欲与诸公协谋同力,并取中原。倘混一区宇,富贵共之矣。不知尊意如何耳”,意在探听义军虚实、意向,寻求合作对象,但一直没有得到回音。
顺治元年(1644)四月初四,大学士范文程上书摄政王多尔衮,提出“我国虽与明争天下,实与流寇角也”,意思是形势已发生变化,大明朝的灭亡指日可待,已经不再是我们的对手,必须适时调整战略方针。战略方针变了,就要制定配套的方略。在范文程的指导下,大清顺利完成了战略转移。
不久,消息传来,李自成攻占了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身亡,成为亡国之君。农民起义军作为大清争天下的对手,已经走上了前台。(www.xing528.com)
这个对手如何呢?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范文程对起义军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起义军“虽拥众百万,横行无惮”,但也存在致命的缺陷。其败道有三:“逼殒其主,天怒矣;刑辱搢绅,拷劫财货,士忿矣;掠人赀,淫人妇,火人庐舍,民恨矣。”逼死了皇帝,违逆了天意,而任意凌辱士绅阶层,又触怒了整个社会的中坚力量,到处杀人放火,引起老百姓的痛恨,可谓是天怒人怨。如果利用汉族各阶层对起义军的不满情绪,“声罪以临之,恤其士夫,拯其黎庶。兵以义动,何功不成”,即声讨起义军的罪过,抚恤明朝的士大夫,拯救黎民百姓,树起正义的大旗,是一定可以成功的。
摄政王多尔衮采纳了范文程的建议,范文程受命起草檄文:“义师为尔复君父仇,非杀尔百姓,今所诛者惟闯贼。吏来归,复其位;民来归,复其业。”意思是我们是正义之师,是来为你们报仇的,我们的目的是吊民伐罪,消灭李自成等不义之师,谁来归附,我们都会好好安置。以正义之名义打扮一番后,四月九日,多尔衮亲率大军正式开始了逐鹿中原的战争,也开启了大清帝国268年的统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