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理护理:基本程序详解

心理护理:基本程序详解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理护理的实施程序,也就是心理护理的基本步骤,是为恢复或增进患者的健康,确认和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而采取的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步骤和行动,它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具有决策和反馈功能的过程。图5-2 心理护理的基本程序一、心理护理评估心理护理评估是心理护理程序的第一步,并始终贯穿于护理程序的每一个阶段,是整个心理护理程序的基础。

心理护理:基本程序详解

心理护理的实施程序,也就是心理护理的基本步骤,是为恢复或增进患者的健康,确认和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而采取的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步骤和行动,它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具有决策和反馈功能的过程。整个程序包括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五个环节(图5-2),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因人而异,灵活运用。

24

图5-2  心理护理的基本程序

一、心理护理评估

心理护理评估是心理护理程序的第一步,并始终贯穿于护理程序的每一个阶段,是整个心理护理程序的基础。护士运用观察、交谈、座谈、查阅有关记录、心理测试、问卷调查、护理体检等各种方法,全面收集能反映患者心理状态的各种信息,通过整理、分析,找到患者现存或潜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资料收集是否完整、准确,直接关系到整个心理护理计划的准确性、周密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一) 收集资料

1. 一般资料  一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民族、个人生活习惯和嗜好、婚姻状况、家庭住址、入院诊断等。

2. 生理因素

(1) 遗传因素:在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不同程度的作用,故需要评估个体的两系三代中有关心理行为问题的情况。

(2) 健康状况:个体的心、身两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各种心理症状会对机体的生理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应评估患者是否有感染、中毒等躯体疾病史,特别是有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否有发热、抽搐、昏迷、药物过敏史,母孕期、围生期是否有并发症等。

(3) 理化因素:如是否有吸毒、酗酒、药物滥用等及是否有农药等有毒物质的接触史。

(4) 其他生物学因素:如性别、年龄等。

3. 心理状态评估

(1) 精神状态:①仪表和行为,如姿势、步态、衣着、面部表情、动作是否协调等;②感知情况,如视、听、嗅、味、触觉的情况,是否有错觉和幻觉;③思维过程,如思维是否符合逻辑,有无强迫观念及妄想等;④记忆能力,如是否存在遗忘、错构、虚构等症状;⑤定向力,如对时间、地点和人物,以及对自身状态的认识、判断能力;⑥情绪状态,如有无情感高涨或低落、焦虑、抑郁、恐惧、愤怒、孤独等情绪反应;⑦语言沟通,如声调、语速、连贯性、切题、表达和组织能力等。

(2) 对自身健康状况的理解:评估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性质、严重程度的了解,对所患疾病持有的看法和态度,对治疗和康复的认识等。

(3) 人格的个性化特征:评估患者是乐观或悲观、敏感或迟钝、坚强或懦弱、依赖或独立、主动或被动、内向或外向等人格类型。

(4) 生活事件与应对能力:个体在面临压力或困难情境时的应对能力如何,所运用的各种适应性技巧或策略是否恰当有效。一年来是否有显著的生活状态的改变,如失去亲人、离婚、躯体重大疾病、晋升、失业、工作调动等。

(5) 价值观和信仰: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价值观和信仰有时也和健康行为有关。可询问其“你参加了何种团体或组织,是否有宗教信仰”“什么对你最重要”“当你有困难时,一般从何处寻求力量和帮助”等问题,这将有利于对患者的了解和护理措施的实施。

4. 社会评估  评估家庭的一般状况,患者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地位,与家人的关系,居住条件,平时待人接物的态度;评估患者家庭、单位和社区可提供的条件和支持;评估其工作性质、工作环境、经济状况、社会关系等。

(二) 收集患者心理信息的方法

1. 直接收集法  通过直接与患者交谈,了解其患病后的心理变化,从而了解心理障碍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是否为生理变化所致等。如通过观察患者的各种表情动作,倾听患者的叙述等,收集反映患者心理状态的大量信息。

护士借助心理评定量表,对患者进行客观量化的心理评定,酌情选用不同的评定方法和测评工具,从而客观地分析出患者心理问题的性质、程度和主要原因。对患者实施客观量化的心理评定结果,反映某些疾病患者心理活动的共性规律,也能较好地甄别患者心理的个性特征。

2. 间接收集法  通过与患者亲友交谈收集患者的心理变化,或者预先设计问卷进行一般心理状况调查。条件允许时,还可使用个案分析法、心理测量法、现场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等进行全方位的信息收集。

(三) 整理资料

1. 资料的核实  为确保所收集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需要对资料进行核实。

(1) 核实主观资料:核实主观资料并非出于对患者的不信任,而是由于患者的感知有时可能出现偏差,因而需要用客观资料对主观资料进行核实。

(2) 澄清模糊的资料:如患者诉说“时常出现腹痛”,护士需要进一步询问腹痛的部位、性质及持续时间等。

2. 资料的分类  评估所得的资料内容涉及各个方面,需要分类整理,以便对资料进行分析和查找,并且可以避免资料的遗漏。资料的分类方法有好多种,一般按照北美护理诊断协会(NANDA)提出的按人类反应型态分类,可将资料分为以下九大类。

(1) 交换:包括营养、排泄、呼吸、循环、体温、组织的完整性等。

(2) 沟通:护理对象与人沟通的能力。

(3) 关系:包括角色功能、亲子关系、社会互动能力、家庭关系性功能及性活动等。

(4) 赋予价值:包括个人的价值观、信念、宗教信仰、人生观及精神状况等。

(5) 选择:包括个人和家庭应付压力的能力、寻求健康所表现的行为及遵从行为。

(6) 移动:包括身体活动能力、休息、睡眠、娱乐及休闲状况,日常生活自我照顾能力,生长发育状况等。

(7) 感知:包括自我概念(身体形象、自尊、自我实现、自我确认)及感觉功能(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及位置感),有无绝望和无力感。

(8) 认知:包括对健康的认知能力、学习状况及思考过程。

(9) 感觉:包括有无疼痛、舒适、情绪状况(焦虑、哀伤、恐惧)等。

知识链接

影响心理评估资料收集的因素

心理评估与生理评估不同,有关心理的资料多数为主观资料,收集、分析、判断均比较困难,因而心理评估较难用“正常”和“异常”来划分。影响心理评估资料收集的因素主要有: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程度;②护士的沟通态度是否真诚;③护士在沟通中是否善于引导患者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④护士的观察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等。护士如能很好地注意到这些因素,有助于收集到能反映患者真实心理状态的各种信息。

(四) 分析资料

1. 确定患者基本心理状态  确定患者基本心理状态:一是确定患者基本心理状态的性质,总体判断其“好、中、差”,重点确定患者占主导地位,具本质特征的消极心态,判定其是否存在“焦虑、抑郁、恐惧、愤怒”等负性情绪;二是确定患者消极心态的基本强度,以“轻度、中度、重度”区分。

2. 分析不良心态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  分析患者不良心态的主要影响因素,可增强心理干预对策的针对性。通常个体遭遇疾病、意外等挫折时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强度及其应对方式,主要取决于人格类型。如有些患者病情并不严重,却产生很强烈的情绪反应;有些患者病情严重,但却能保持良好心境。临床上常见同类患者,因其外向与内向、乐观与悲观等人格差异,致使心理的负重程度不同,并由此对疾病发展、转归的影响也不同。

二、心理护理诊断

心理护理诊断是护理程序的第二步,是护士对评估所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过程,也是专业性较强的一步。心理护理诊断为护理计划的制订提供了依据,为护理活动的实施和评价奠定了基础。

(一) 心理护理诊断的概述

1. 心理护理诊断的概念  心理护理诊断是对护理对象心理方面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一种临床判断。北美护理诊断协会(NANDA)认为:心理护理诊断是护理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学者葛慧坤教授对心理护理诊断做出如下解释:心理护理诊断是对一个人生命过程中的心理、社会、精神、文化方面的健康问题反应的陈述,这些问题是属于心理护理职责之内,是能用心理护理方法解决或缓解的。

2. 心理护理诊断的意义

(1) 心理护理诊断为心理护理目标的确立提供了依据。

(2) 心理护理诊断为心理护理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奠定了基础。

(3) 心理护理诊断为护士确定了心理护理实践范围。

3. 心理护理诊断的内容  我国采用的心理护理诊断标准是2000年北美护理诊断协会(NANDA)制定的155项护理诊断,其中许多护理诊断描述的是心理、社会方面的健康问题。目前我国临床最常用的心理护理诊断有焦虑、恐惧、自我形象紊乱、预感性悲哀、精神困扰、调节障碍、无效性否认、语言沟通障碍、照顾者角色障碍等。

在NANDA 155个护理诊断中,包含以下9个与心理护理诊断有关的内容:①交换方面;②沟通方面;③关系方面;④赋予价值方面;⑤选择;⑥活动;⑦感知;⑧认识;⑨感觉。

(二) 心理护理诊断的陈述方式

心理护理诊断包括三个要素,即问题(P)、症状和(或)体征(S)及相关因素(E),简称PSE公式。目前临床常简化为PE或SE方式陈述。常用的陈述方式有以下几种。

1. 三段式陈述  三段式陈述具有P、E、S三个部分,即健康问题,症状和(或)体征及相关因素三者齐全。三部分陈述多用于现存的护理诊断。

P——健康问题(problem),包括护理对象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

E——原因(etiology),即引起护理问题的直接因素、促发因素或危险因素。

S——症状和(或)体征(symptoms or signs),也包括实验室和仪器检查结果。

恐惧(P):呼吸加快、面色苍白(S)  与身体健康受到威胁有关(E)

焦虑(P):审视、警惕、坐立不安(S)  与担心预后不良有关(E)

2. 两段式陈述  常用PE陈述,潜在的和可能的护理诊断为两段式陈述型。

照顾者角色困难(P)  与照顾负担过重有关(E)

3. 一段式陈述  健康的护理诊断为一段式陈述型,采用P陈述。

家庭有应对能力增强的潜力(P)

(三) 确立心理护理诊断

在收集大量心理信息的基础上,对评估中所得到的各种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弄清问题的实质,寻找出患者现存的和潜在的影响健康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其原因、诱因,进而确立心理护理诊断,提出护理目标,作为制订心理护理计划的依据。

此步骤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目标选择心理护理措施的基础,是对一个人生命过程中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发展及精神方面健康问题的说明,这些问题是属于护理职责范围以内,能用护理方法解决的。

(四) 心理护理诊断排序

心理护理诊断分为首优问题、中优问题和次优问题。面对患者的多个护理诊断,护士在提出心理护理诊断时,应按“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的原则排序,把对患者生命威胁最大、需要立即解决的护理诊断排在首位。例如:某患者得知身患癌症的消息后,焦虑失眠、悲观绝望、产生自杀的倾向,护士应将其“有自杀的危险”列为护理诊断的首位,并立即采取相应的危机干预措施,其他的依次排列。护理诊断的排序,有助于护士有条不紊、有重点地工作。尽管大多数心理社会问题不属于紧急问题之类,但同样是患者康复的关键,因此不能忽视。

(五) 书写护理诊断的注意事项

(1) 所列出诊断应简明、准确、规范。

(2) 一项护理诊断只针对一个护理问题。

(3) 避免与护理目标、措施、医疗诊断相混淆。

(4) 应指明护理活动的方向,有利于制订护理计划。

(5) 应是护理职责范围能够解决的或部分解决的。

(6) 避免使用可能引起法律纠纷的语句。

三、心理护理计划

制订心理护理计划是应用心理学知识和技术解决患者具体问题的关键步骤,是护理过程中的具体决策,是对患者实施护理的行动指南。它以心理护理诊断为依据,以使护理对象尽快地恢复健康为目标。在列出心理护理诊断后,确定心理护理目标,应提出解决患者心理问题的具体护理措施,构成心理护理计划。

(一) 设立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也称预期结果,是指通过护理干预,护士期望护理对象能够达到的健康状态或行为的改变,也是护理效果评价的标准。

1. 设立目标的意义  设立目标可以明确护理工作的方向,指导护士为达到目标中期望的结果去制订护理措施,并在护理程序的最后一步对护理工作进行效果评价。

2. 目标的种类  根据实现目标所需的时间长短可将目标分为以下两种。

(1) 短期目标: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1周或1天甚至更短的时间)能够达到的目标,适合于病情变化快或住院时间短的患者的护理计划。

(2) 长期目标:在相对较长时间内(1周甚至数月之久)才能实现的目标。

(二) 制订护理措施(www.xing528.com)

护理措施是指护士为协助护理对象达到预期目标而制订的具体护理活动。护理措施的制定是建立在护理诊断所陈述的相关因素的基础上,结合评估所获得的护理对象的具体情况,运用护理知识和临床经验做出决策的过程。

1. 护理措施的类型  护理措施可分为以下三类。

(1) 独立性护理措施:护士运用护理知识和技能可独立完成的护理活动,即护嘱。

(2) 依赖性护理措施:护士遵医嘱执行的措施,如给药、膳食等护理活动,均为医师开具处方或监管的范围。

(3) 协作性护理措施:护士与其他医务人员共同合作完成的护理活动。

2. 护理措施的内容  护理措施的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性心理护理、支持性心理护理(倾听患者、分析、解释、指导、安慰、鼓励、保证、积极暗示)和技术性心理护理(认知疗法放松疗法、系统脱敏疗法)等。

3. 选择适宜的护理措施  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首先应考虑患者心理活动的共性规律、心理护理的总体对策和实施原则,再结合患者的个性特征,在具体操作中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便可使各类患者的心理问题迎刃而解。选择时应注意:①针对各阶段患者的心理特点选择对策。例如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婴幼儿等各年龄阶段的患者,在心理应激表现形式上各有其鲜明特点,但却反映出其急需解除病痛的共同心态。护士可把满足患者本质需求作为实施心理护理的主导策略,再结合患者的年龄等特点,归纳出针对不同年龄患者,行之有效的操作模式,及时缓解各类患者的心理冲突。②根据患者的人格特点选择对策。③探索适用的规范化临床应用模式。

4. 制订护理措施的注意事项

(1) 具有针对性:制订护理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完成预定的护理目标,所以采取的护理活动必须有针对性,一般一个护理目标必须采取几项护理措施。

(2) 具有可行性:护理措施一方面要符合护理对象的能力、体力、病情、认知、宗教信仰及对自己健康的期望等,另一方面要考虑到护理人员的数量、知识水平、技术水平,还有医院的设施、设备等。

(3) 具有安全性:要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制订护理措施。

(4) 具有协调性:护理措施需与医师的医嘱,营养师、放射医师及药剂师等其他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安排相一致和协调。

(5) 具有科学性:应基于护理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之上,具有科学依据。

(三) 护理计划成文

护理计划成文是将护理诊断、预期目标、护理措施和评价以一定的格式记录下来。护理计划一般都制成表格,各医院不尽相同,大致包括日期、护理诊断、预期目标、护理措施和评价等内容。

心理护理计划应体现个性化。患者的心理状态可因个体差异而不同,但在许多方面又有共性规律可循,是共性与个性对立统一。对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首先要考虑到患者心理活动的共性规律、心理护理的总体对策和实施原则,再结合患者个性特征,因人而异,考虑患者的可接受性、护士的能力、措施的可行性等,灵活应用。制订护理措施时应考虑心理护理计划还应具有动态发展性,根据患者情况的变化和心理护理的效果适时补充调整。

随着计算机在病历管理中的应用,护理计划也逐渐趋向计算机化。标准护理计划被输入存储器后,护士可以随时调阅标准护理计划或制订符合护理对象实际情况的护理计划。

知识链接

计算机制订护理计划的步骤

(1) 将护理评估资料输入计算机,计算机将会显示相应的护理诊断。

(2) 选定护理诊断后,计算机即可显示与护理诊断相对应的原因、预期目标。

(3) 选定预期目标后,计算机即提示可行的护理措施。

(4) 选择护理措施,制订出一份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5) 打印护理计划。

四、心理护理实施

心理护理的实施是心理护理程序的第四个步骤,实施过程是落实护理计划、执行护理措施、解决患者心理问题的具体过程。在实施的过程中,不仅要求护士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熟练的技能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才能保证护理计划的执行和完成,从而使患者得到高质量的护理。

(一) 实施的过程

实施的过程包括实施前准备、实施和实施后记录三个部分。

1. 实施前准备  护士在执行护理计划之前,应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即解决问题的“5个W”。

(1) 做什么(what):回顾已制订好的护理计划,保证计划内容是合适的、科学的、安全的、符合患者的目前情况,然后组织所要实施的护理措施。这样每次接触患者时可以根据计划有顺序地执行数个护理措施。

(2) 谁去做(who):将护理措施进行分类和分工,确定是由护士做还是由护工或辅助护士做,是由一名护士单独执行还是由多名护士协助完成。

(3) 怎样做(how):实施前,护士应掌握实施过程中需要的技术、技巧等。此外,需要考虑如果实施过程中遇到比较棘手的问题,如患者情绪不佳、无法合作,或者实施中出现意外情况及并发症等,护士应该如何应对。

(4) 何时做(when):选择执行护理措施的时机,如有关患者饮食指导的教育可安排在家属探视时进行。

(5) 何地做(where):实施前应确定在什么环境下实施护理措施,对于涉及患者隐私的操作或谈话,应选择较隐蔽的场所。

2. 实施  实施是护士运用操作技术、沟通技巧、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和应变能力等去执行护理措施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使心理护理诊断得以解决,同时也使护士的自身能力得以提高,实践经验得以丰富,并有利于护士和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治疗性护患关系。在执行护理措施的同时,护士也要对病情及患者的反应进行评估,并对护理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及时评价,为进一步修订护理计划提供资料,因此,实施过程也是评估和评价的过程。护士在实施心理护理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点。

(1) 应把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放在首要位置,并贯穿于心理护理过程始终。

(2) 尊重患者的人格,尊重患者的主观意愿,保护患者隐私。

(3) 善于运用人际沟通技巧,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4) 争取患者家属与亲友的配合。

(5) 促进患者之间的良好交往。

(6) 营造优美舒适的休养环境,丰富患者的生活内容。

(7) 针对患者的个体特点,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如面对同样的病痛,不同气质类型的患者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如抑郁质者表现为叫苦不迭、焦虑不安,而黏液质者则可能忍耐、沉默。无论表现形式如何,解决心理护理问题是患者共同的根本需求。护士应针对患者的具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护理对策。如对抑郁质者要多加关心,语言要谨慎,杜绝医源性的不良暗示,以利于心理护理质量的提高,而黏液质者因情感不外露,且比较固执,对其要进行耐心的解释劝导,防止简单粗暴的说教。

3. 实施后记录  心理护理记录是实施阶段的重要内容,是交流护理活动的重要形式。实施各项护理措施后,应及时准确地进行记录,包括心理护理措施的内容、时间及患者的反应等。

(二) 心理护理的实施形式

心理护理的实施形式可依据不同的方法分类。

1. 按患者心理问题的特性分类  分为个性化心理护理与共性化心理护理。

(1) 个性化心理护理:一种目标比较明确、针对性比较强,以解决患者特异性、个性化心理问题为对象的心理护理。它要求护士必须准确地把握患者在疾病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对患者身心健康有明显危害的不良心理状态,及时采取因人而异的有效决策,迅速缓解患者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如针对心肌梗死患者极度恐惧的心理所采取的心理护理。

(2) 共性化心理护理:一种目标不太明确、针对性不太强,仅从以满足患者需要的一般规律出发,以解决患者中同类或共同特征的心理问题为对象的心理护理。它要求护士善于掌握和归纳不同患者心理问题的内在规律,运用各种方法、技巧对患者尚未明确,但随时可能发生的、潜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必要的提前干预,防止心理问题的进一步加重。如“门诊患者心理护理”、“手术患者心理护理”等。

患者心理问题的共性化和个性化具有相对性。共性化问题含有个性化特征,个性化问题又具有共性化规律。如癌症患者有其心理反应的共性规律,相对于良性预后的其他疾病患者却有其独特性,相对于多数癌症患者,又有少数无法承受病痛而自杀的个案。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判断患者心理问题的特性,最关键的环节是掌握其人格特征,体察其主观体验。

2. 按心理护理有无意识分类  分为有意识心理护理与无意识心理护理。

(1) 有意识心理护理:护士自觉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心理化的语言和行为对患者实施心理调控、心理支持或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它需要以相应的心理学理论和规范化的操作模式为基础,要求实施者必须接受过专业化的培训及具有心理护理的主动意识。

(2) 无意识心理护理:客观存在于护理过程每一个环节中,随时可能对患者心理状态产生影响的护士的言谈举止。无论护士是否主动注意到,都可发挥心理护理的效应。护士良好的言谈举止,可以使患者产生轻松愉快的心情体验,有助于患者保持适宜的心态。无意识心理护理要求护士养成良好的行为、得体的言谈,故护士应随时约束自己的随意性言行,以免对患者产生负面影响。

五、心理护理评价

心理护理评价是心理护理程序的最后一个步骤,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和不断进行的活动。它是指将实施心理护理计划后所得到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的信息与预期的目标逐一对照,按评价标准对护士执行护理程序的效果、质量进行综合性评价的过程。虽然评价是护理程序的最后一步,但实际上评价贯穿于整个护理活动的始终。

(一) 评价方式

1. 目标评价  在实施护理程序的每一个步骤或每一项护理措施后,根据护理对象的反应及健康状况的变化进行评价,与设定的护理心理目标相对比,以确定目标是否达成。

2. 量表评价  量表评价法是根据设计的等级评价量表来对被评价者进行评价的方法,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绩效评价法。无论被评价者的人数是多还是少,这种方法都适用,而且这种方法评价的定性、定量考核较全面,多为各类企事业单位所选用。

3. 患者满意度评价  患者满意度评价是对患者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心理和情绪反应的评价。患者的满意感既包括认知成分也包含情感成分。

(二) 评价的步骤

1. 建立评价标准  根据护理程序的基本理论与原则,选择能验证护理诊断及护理目标实现的可观察、可测量的指标作为评价标准。

2. 收集资料  根据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收集各类主观资料和客观资料。

3. 判断效果  心理护理效果的评定应为综合性评价,包括患者的主观体验、患者身体状况的客观指标(生理、心理的指标)。心理护理效果的评定需建立心理护理效果的评价体系,有相应的评定标准。如实施心理干预对策后,患者的极度焦虑是否显著缓解,被施以心理护理对策的患者,其身心康复进程是否明显加快等。

4. 分析原因  对目标部分实现或未实现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如:收集的资料是否真实、准确、全面,护理诊断是否正确,护理目标是否具体、切实可行,护理措施是否恰当,措施是否有效执行。

5. 重审计划  评价的目的就是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地对护理计划进行调整和修订,以确定新的方案。护士在心理护理效果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前阶段的心理护理实施,并根据不同结果,确定新的实施方案。如:对经过心理护理后获得最适宜身心状态的患者,可暂时中止其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消极情绪状态得以部分改善的患者,应巩固或加强心理护理的效果;对消极心态持续未得到控制的患者,则需再做较深入原因分析,调整其心理护理的对策。

需指出的是,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心理护理的程序具有相对性,心理护理的步骤具有灵活性,心理护理的过程循环往复,心理护理的理论需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案例分析

我是手术室护士,叫艾伦·奥麦丽,以下所述是手术室里经常发生的事。

对常人而言,手术室总令人生畏,接受手术更是令人心惊肉跳。惨白的墙壁,刺眼的无影灯,身着手术衣,戴着手术帽、口罩,不听讲话声几乎分不出是谁的医护人员,无一不让人怀疑是否还在世上。对于患者,手术室里不仅没有亲近的人,甚至连衣裤和一丁点贴心的小玩意儿都被剥得干干净净,到处是陌生、不适,在监狱里当犯人恐怕都不致如此。

第一眼见到琳达,她只穿着薄薄的睡衣,盖了一层法兰绒被单,静静地躺在手术台上,等我们完成术前准备工作。也许都出乎她自己的意料,短短几分钟的等待,竟将她在亲人面前维持了很久的勇气和镇定击得粉碎,更何况已忍受近16 h的术前禁食。在捱人的等待中,琳达身体和感情上的压力使生活中的危机感、不如意和焦虑在此时此境达到顶点,情感的闸门已抵御不住种种的痛苦、压抑、恐惧和对未来的难卜,她开始哭泣。在抽泣间歇,她为其哭泣向我们道歉,我紧紧地握着她的手,给她一叠纸巾,轻声鼓励她想哭就哭出来,这样不仅出于情感需要,还有利于机体排泄过剩的儿茶酚胺。我想,要等她真正平静下来,才能顺利地开展手术。尽管琳达在理智上也认可这次手术,但实际上她还未来得及接受,一切发生得太快,以至于她自己都无法弄清为何会这样,她从不吸烟,饮食科学合理,还经常锻炼,“我没做错什么,”她说,“这不公平。”然后,琳达说出了真正的忧虑所在、她的丈夫和孩子。“孩子们太小,我都没告诉他们我要手术,但我想最大的孩子已猜到点什么了……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对他们讲。”慢慢地,琳达停止了哭泣,从呼吸看起来她好像已平静下来,但我能感觉到,这还不同于真正的放松,也不同于噩梦惊醒后的如释重负。我没有打断她,继续静静地听她诉说。10 min里,琳达几乎讲了她的整个人生,尤其是术前三周她是怎样度过的。尽管我清楚手术室有严格的时间安排,但这一切与我的患者平静下来顺利地接受手术相比,似乎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我一直守在琳达身旁,听她讲述她的喜与悲,直到她重新获得勇气与信心,面临手术的挑战。类似情景我经历了不止一次,我知道这次也将同往常一样顺利地度过。过了一会儿,琳达松开了我的手,她看着我,说她好多了,已做好静脉注射准备,手术可以开始了。我知道,此时琳达已恢复了她在家人面前积蓄了三周的勇气与信心,我对她说,我们医护小组会尽最大努力出色地完成手术。她轻轻地捏了下我的手,便在麻醉药的作用下昏昏沉沉地睡去。

通过此事我想与大家分享的是,手术室护士除因同情心而激发的自然反应而抚慰患者,还应意识到患者麻醉前心理状态的重要性。抱着使患者在麻醉苏醒后的情绪状态与麻醉前几无二致的信念,我们须尽全力达到麻醉前使患者在心理、生活上都尽可能舒适的目标。了解患者并使其接受你,在患者与手术室护士间建立信赖关系。一旦患者产生信赖,便很容易因你的陪伴达到真正的平静。虽然建立信赖的时间因人、因情景而长短不一,但使每个患者能平静地接受手术,是我们始终不渝的目的。

【专家评析】

手术室里,孤独感,预感性恐惧、对手术结果的忧虑、手术人员的独特衣着与准备工作使每个患者心惊胆战,甚至医院里其他部门的医务人员也感到手术室神秘莫测。幸运的是,手术室里有许多像艾伦这样的优秀护士,她们用娴熟的技艺与专业技能照顾每位进入手术室的患者,直到手术结束。手术室不仅是技术性工作累积的医疗场所,时间安排也十分严格,手术室护士很容易忽略患者的眼泪,或用“一切都会好的!”一句话轻轻带过。但艾伦发现了琳达的脆弱,她将所有工作都停下来,陪伴在她身边,鼓励她,听她诉说,她给了表面坚强的琳达一个喘息的机会,并能理所当然地接受照顾。艾伦的经历告诉我们,不要只看表面现象,还要深入探寻下去,只有患者真正平静下来,手术才能继续。

小结

心理护理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针对护理对象现存的和潜在的心理问题、心理需要及心理状态,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给予他们关怀、支持和帮助,以解决其心理问题,满足其心理需要,改变其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提高其适应能力,促进其康复或保持其最佳健康状态的护理过程。心理护理主要解决护理对象的心理问题,是整体护理的核心,并贯穿于整体护理的全过程。心理护理的原则有交往性原则、服务性原则、启迪性原则、针对性原则、自我护理的原则。心理护理具有心身统一性、技术无止境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复杂性的特点。心理护理程序主要包括心理护理评估、心理护理诊断、心理护理计划、心理护理实施、心理护理评价五个环节。人在患病后,由于受到疾病的折磨和精神上的痛苦,常常会产生许多心理反应。如患者的认知功能、情绪活动、人格和意志行为等方面都可能发生某种程序的改变,其反应的类型和程度,与所患疾病的性质、严重程度、预后好坏、患者的个性心理倾向性等因素有关。


邓红

模拟试题

一、简答题

1. 简述心理护理整体护理的关系。

2. 心理护理的程序主要包括哪几个环节?

3. 简述心理护理诊断的陈述方式。

二、案例分析

患者,男,54岁,因胆囊炎而入院。在医生查房时,常常抓住医生的手,喋喋不休地叙述自己的痛苦,声泪俱下,呻吟不止,反复讲“不得了”,语言重复。平时双眉紧锁,不能保持平静,动作多,搓手顿足、失眠、烦躁、易激怒,担心自己的病情会恶化,发展为癌症,出现发作性烦躁,坐卧不安、呼吸急促、胸闷、心悸、出汗、手脚麻木,有濒死感。

对这个患者在心理护理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