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庆大学年鉴2018:切实抓好六件大事

重庆大学年鉴2018:切实抓好六件大事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立足建章立制,从严从实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将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学校工作总体部署,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强化压力传导,抓好“四个落实”,推动学校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坚持安全稳定工作例会制度,定期组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改,落实安全稳定主体责任。继续实施以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良好生活习惯自我养成为主要目的的“晨曦计划”。妥善处理学生突发事件和心理危机干预。

重庆大学年鉴2018:切实抓好六件大事

(一)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学校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学校领导班子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带头深入学习,坚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狠下功夫,努力做到学深悟透。组织召开党委常委会、党委全委会、干部教师大会、学生专场报告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等,及时传达、专题学习、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成立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到院系、班级、支部开展宣讲,深入解读十九大报告,分级分类、分期分批对全校干部师生开展系统培训,着力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切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在真学实做上深化拓展。进一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有4个支部风采、4个工作案例和4个微党课视频入选教育部第二届“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活动。立足建章立制,从严从实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制订了组织员队伍管理办法,选优配强专职组织员。抓好二级党组织党建工作考核,筑牢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组织开展“校院两级民主生活会”“二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强化党内监督,提升基层党组织生机活力。

不断加强党员和干部队伍建设。研究制订党员发展、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实施细则。改革完善干部选拔、培养、使用、考评、管理等制度,健全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加快中层干部选拔和调整,强化后备干部选拔储备,着力解决学校干部队伍年龄偏大、活力不足、部分学院院长长期空缺等问题。进一步规范了领导人员兼职、因私出国(境)和人事档案管理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将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学校工作总体部署,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强化压力传导,抓好“四个落实”,推动学校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格落实廉洁审查制度,把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融入学校发展全过程。加强监督检查教育,积极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统筹做好统战、群团和离退休工作。学校成立了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指导和支持工会、教代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团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完善离退休人员两级管理服务体制,加强对老同志的思想政治引领和关心帮扶,提高养老金和离休费,积极支持老年群团开展文体活动。

扎实做好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工作,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坚持安全稳定工作例会制度,定期组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改,落实安全稳定主体责任。组织修订了自然灾害类等8个应急预案。畅通信访渠道,及时消除各类隐患,确保了学校平安稳定和谐

(二)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呈现新局面

学校领导班子切实增强抓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和责任,提高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组织召开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研究制订学校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安排校院两级党政主要领导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入推进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在学校全面贯彻落实。

推动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配齐配强辅导员。加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力度,成立学院党委,与市委宣传部开展合作共建。

全面加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持续开展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系列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研究制订学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恢复团校建设。继续实施以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良好生活习惯自我养成为主要目的的“晨曦计划”。修订和制订《重庆大学普通学生管理规定》等系列规章制度。妥善处理学生突发事件和心理危机干预。发放各类奖助学金4 200余万元,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三)配合完成中央专项巡视,各项整改任务全面抓紧落实

学校领导班子积极配合中央第九巡视组顺利完成对学校党委的巡视工作。聚焦巡视反馈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研究制订巡视整改方案,将巡视反馈意见细化为61项整改任务、262条具体整改措施,逐项逐条明确责任校领导、牵头单位及整改时限。组织召开学校领导班子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班子各位成员主动认领问题,深挖问题根源。学校自上而下层层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不折不扣推动巡视整改各项任务落实。

通过巡视整改,学校领导班子的“四个意识”进一步增强,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更好发挥,学校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等全面加强。教职工长期关注的老旧住宅改造、校区功能定位、干部选拔等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得到更好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崇廉尚俭的校园文化氛围更加浓厚。(www.xing528.com)

(四)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校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学校领导班子以“双一流”建设为统领,坚持“强化工科优势,凸显办学特色;夯实理科基础,注重理工结合;振兴人文社科,促进文理渗透;推动学科交叉,瞄准国际前沿”的学科发展思路,加快完善综合性大学学科布局。工程、材料、化学、计算机、数学5个学科进入ESI前1%,其中工程学科进入ESI前1‰。深入谋划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与举措,顺利入围“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

组织开展学位授权审核及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工作,新增化学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教育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稳步推动学科布局优化调整。此外,“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获批成为国防特色专业学科。

继续实施学科水平提升计划,对全校52个一级学科按照四个层次开展建设。大力推进学科群建设,开展学科群建设大讨论,以优势特色学科为主干,组建了“智慧能源”“先进制造”“新型城镇化”“人工智能”“生命与健康”等学科群。瞄准健康、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交叉领域,打破院系设置与学科划分的局限,实施跨学科合作支持计划,设计论证风工程风环境风资源研究中心、风洞实验室、建筑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科研平台、分析测试中心等学科建设项目。

经过一年的发展,学校在全球四大著名大学排行榜中均榜上有名,其中:位列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全球排行榜第801~1 000位,美新(U.S.News)世界大学排名第676位,首次进入QS世界大学排名801~1 000位和上海软科(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501~600位,学校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五)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落实

学校领导班子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把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学校存在的价值所在,不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得到专家组的充分肯定。结合反馈意见,进一步找准办学指导思想和教学工作思路,强化教学管理和质量意识,加大教学经费投入,促进学风、教风、校风转变,打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进一步筑牢教学中心地位。

探索构建“中国特色、重大风格”的本科教育体系。启动以研究性学习为特征的教学新模式,建设通识核心课程资源,组建交叉学科教学团队。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开展翻转课堂教学试点。深入实施“启航计划”,提高公共基础课程教师教学能力。加强优势传统工科专业的改造升级,调整生源结构、推进大类招生。录取本科新生6 435名,生源质量持续提升。

组织2017年市级教学成果奖推荐评选,获一等奖12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4项,获奖总数和一等奖数均位列首位;获批市级教改项目24项;获准立项重庆市第四批“三特行动计划”专业8个和特色学科专业群2个。5门在线课程获“2017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本科生首获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特等奖。

积极推动实践育人,创新创业教育取得明显成效,学校成为“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和“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培育创新创业团队400余支,其中,“伏特猫”团队入选“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受邀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获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刘延东副总理接见;学生获国家级创新创业竞赛奖项190余项,融资1 300余万元。在第十五届杰赛普(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竞赛中以全球第九名的成绩获“最佳书面诉状奖”。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市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获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进一步加强生涯规划教育及就业指导,本科生就业率达94.53%,研究生就业率达97.97%。

(六)院士增选取得重大突破,人才队伍水平进一步提高

学校领导班子坚持把教师的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力量源泉,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成功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组织推荐69人申报长江学者,其中5人评审通过;入选杰青1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人、“四个一批”人才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及重庆市各类人才计划17人。实施“引智计划”,共引进教师101人,其中,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者40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正高12人、学校“百人计划”学者16人。实施“后备拔尖人才引育计划”,遴选20人为我校第一批科研后备拔尖人才。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人才引育机制。通过建立引才海外工作站、举办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论坛、实施“引智工作机制建设项目”等措施建立起稳定的人才引进渠道;通过统一校内人才和引进人才待遇、提高“百人计划”科研启动费等措施优化教师专心学术发展的环境;通过制订第六轮岗位聘用考核办法、修订教职工表彰奖励办法、建立引进人才科研启动费滚动拨付与绩效考核拨付机制等措施健全了分类考核与评价机制;通过将博士后制度与青年教师培养引进有机结合,探索专职科研队伍建设;通过在职称评审工作中充分体现“教书育人”“内涵评价”“分类指导”“代表性成果评价”等要求,促进了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