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南地区十二五地质调查成果服务与发布

中南地区十二五地质调查成果服务与发布

更新时间:2025-01-16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具体步骤为:收集用于地质资料服务产品开发的青藏高原地区的1∶5万、1∶20万和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等成果资料,进行数据资料汇总、分析和综合研究,并开展数据资料的加工处理;采用数据库软件进行数据的采集录入。将《中南地区地质调查成果地质资料指南》发放到各有关单位、部门的同时,以数据库形式在中南资料数据服务网站上发布,用户可以通过网站方便快捷地对中南地区调查成果进行浏览和检索。

(一)青藏高原实测地层剖面数据及Web发布系统(图11-34)

建立青藏高原实测地层剖面数据库,数据库分为两个记录表:SCPM(实测剖面记录表)、FCMS(剖面分层描述记录表)及JPG(剖面示意图),数据采用软件(Access)进行录入。具体步骤为:收集用于地质资料服务产品开发的青藏高原地区的1∶5万、1∶20万和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等成果资料,进行数据资料汇总、分析和综合研究,并开展数据资料的加工处理;采用数据库软件进行数据的采集录入。

利用OracleSpatial建立地层剖面数据库,采用MapViewer形成实测地层剖面分布图,通过WebGIS技术,利用网络平台,建立实测地层剖面网络服务系统,实现地层剖面数据的实时发布、动态更新,为用户提供地层剖面数据的检索与查询服务,提供地图查询、浏览服务,同时,提供青藏高原地质背景知识查询的服务。

(二)《中南地区地质调查成果地质资料指南》(1999—2012年)

该指南按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水工环地质、物化遥地质调查、信息技术与技术方法、综合研究等将成果资料分成六大类。每一类按提交的时间先后顺序编排。每一档成果资料包含成果名称、编著单位、作者、完成时间、汇交单位、汇交时间、档案号、资料形态、密级、主题词、内容简介、审批文件、附图、附件、数据库与软件、其他材料等内容,基本涵盖了成果资料的所有要素。

将《中南地区地质调查成果地质资料指南》发放到各有关单位、部门的同时,以数据库形式在中南资料数据服务网站上发布,用户可以通过网站方便快捷地对中南地区调查成果进行浏览和检索。

图11-34 青藏高原实测剖面Web系统查询结果

(三)《武汉地质调查中心馆藏资料图形检索集》(1999—2015年)

《武汉地质调查中心馆藏资料图形检索集》按照不同的分类、不同比例尺进行编制。分类主要有区域地质调查、矿产、水文地质、地下岩溶水、重力、各种比例尺、各种专业的地质数据库等内容,比例尺主要有1∶50万、1∶25万、1∶20万、1∶5万等的地质资料,以数据库的形式列出资料的档案号、题名、完成单位、形成日期等信息。为方便阅者快速、直观查询,利用MapGIS软件编制相应比例尺的地质资料索引图。1∶50万、1∶25万、1∶20万、1∶5万等地质资料索引图是按相应比例尺标准图幅接图表编制形成的(图11-35)。

将《武汉地质调查中心馆藏地质资料图形检索集》以图片和数据库的形式发布到中南资料数据服务网站上,按照地质资料的分类、比例尺大小等信息,能够快速、直观地查询到资料的档案号,用户通过图集可以快速地找到所需资料的档案号,也可根据完成单位、完成人来查找所需的资料,图集使用起来更直观、便捷,提高了地质资料的服务水平。同时,将《武汉地质调查中心馆藏地质资料图形检索集》作为专著正式出版,并发放到用户手中,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给用户更立体的使用感受。

(四)重要经济区和城市群服务产品

根据每个经济区和城市群的不同地质特点,在武汉地质调查中心节点上推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海南国际旅游岛、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6个重要经济区和城市群专题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栏目。通过该服务产品可以面向各级政府,为地方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减灾防灾、生态农业发展和矿产勘查宏观统一部署等提供服务(图11-36)。

图11-35 武汉地质调查中心馆藏1∶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图形检索

图11-36 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发布的重要经济区和城市群成果

(五)分布式智能地质调查资料全文检索系统

分布式智能地质调查资料全文检索系统是依据地质调查资料的专业性及特殊检索需求并结合国内外现行搜索技术而搭建的地质资料专业搜索引擎平台,可结合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的成果资料运行该系统。该系统通过专业的地质资料搜索引擎,利用中文分词技术中成熟先进的中文分词算法可以高效地提高地质资料全文检索的准确性和相关性;利用分布式全文检索可以解决门户网站及部门间海量文本资源的检索;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全文数据库检索技术和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网络发布技术等,可以实现自动修正检索策略,提供地质资料信息定制与定题服务,从而不间断地为某些用户提供其研究领域的地质资料信息。

分布式智能地质调查资料全文检索系统于2011年安装在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内部的电子阅览室的电脑中,到馆用户可通过该系统方便、快捷地查询、检索到所需要的资料,并能通过该系统在线浏览(图11-37),根据不同的权限还可以下载、打印、借阅等,极大地方便了用户,提高了地质资料服务能力。

图11-37 分布式智能地质调查资料全文检索系统

(六)中南馆藏地质资料数据管理系统

根据武汉地质调查中心馆藏地质资料数据种类的不同,建立了中南馆藏地质资料数据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地质资料基础数据的有效管理。系统用于执行空间数据库所存储原始资料、基础数据、成果资料的图库管理、数据导入、数据查询、数据修改编辑、数据导出、数据转换操作及属性数据迁移和系统日志管理等地质数据的维护管理与服务。

中南馆藏地质资料数据管理系统安装在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内部电子阅览室涉密机器和资料组涉密机器中使用(图11-38),将馆藏全部图形数据按不同种类、不同比例尺、不同专业导入到该系统中,实现了地质资料数据的有效管理和服务。借阅者可以通过电子阅览室的机器进行图形数据的精确检索、查询,根据不同的权限可以直接浏览所需图形,还可进行打印、借阅等。该系统为借阅者提供了不同方式的地质资料服务,得到了广大借阅者的好评。(www.xing528.com)

(七)基于Android平台的地质资料服务系统(图11-39)

基于Android平台的地质资料服务系统以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现有的地质资料服务系统为原型,开发移动平台的地质资料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地质资料浏览、查询、检索、预约及信息推送等服务,为公众提供地质资料服务新渠道。

通过该系统,借阅者可以直接用手机上网查询到所需资料的信息,通过手机办理借阅手续,将所需资料的清单发送到资料服务管理人员的电子邮箱、手机和QQ 上,资料管理服务人员为借阅者整理好所需资料,通过电话、邮箱或主动上门的方式将所需资料送达借阅人手中,实现了从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上门服务。

图11-38 中南馆藏地质资料数据管理系统之地质灾害图

(八)中南地区地质调查工作程度图(2015年)

中南地区地质调查工作程度图按照不同专业、不同比例尺进行更新,将中南地区2015年部署的地质工作全部更新,主要图件有:1∶5万地球化学工作程度图、1∶5万矿产远景调查工作程度图、1∶5万区域地质工作程度图、1∶5万水工环地质工作程度图、1∶5万物探工作程度图、1∶5万地下水污染调查工作程度图、1∶25万地下水污染调查工作程度图、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程度图、1∶10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程度图、1∶10万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程度图、1∶20万区域重力调查工作程度图、1∶25万区域重力调查工作程度图、1∶20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程度图、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工作程度图、1∶20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工作程度图、1∶25万多目标化学调查工作程度图、1∶25万环境地质调查工作程度图、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程度图和1∶25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程度图。

图11-39 基于Android平台的地质资料服务系统

通过将更新的工作程度图通过武汉地质调查中心节点进行发布,提供给专业人员、政府机关和社会公众,可让社会了解中南地区地质工作程度。

(九)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数据管理系统

“中南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管理与应用信息系统”是一个面向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基础资料及成果资料管理与应用的数字化工作环境,以数据库技术、“3S”技术、网络技术为依托,实现了多源、异构、海量数据的管理与应用,可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信息服务需求。

系统主要实现了各类潜力评价工作基础数据及成果数据的快速导入,不同数据格式之间的转换及存储,空间数据地理坐标转换,数据表间逻辑关系的建立,图形数据相关属性数据的动态操作编辑,图形数据与数据库数据的关联操作,空间数据与相关属性数据的挂接,多方式数据查询与检索(向导式查询、关键字查询、空间范围查询、属性查询等),成果图件裁剪、拼接,一体化成图,成果数据转出等功能需求。

(十)水工环成果服务经济社会

1.服务国家扶贫攻坚战略

该成果支撑精准扶贫,服务民生,通过探采结合形成了160口井,提供给当地村、村民小组使用,解决了7.21万人的用水困难及饮水安全问题(表11-6)。

表11-6 北部湾地区扶贫找水统计表

2.服务重大工程规划

(1)“广州市资源与环境问题”图集已应用于广州市海绵城市申报工作,土壤质量评价支撑服务新马墩村生态农业基地建设。

(2)服务国土规划,支撑试验区建设。针对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广西江南片区内大规模挖方、填方等工程建设引发的边坡失稳、地面不均匀沉降、泥石流灾害等环境地质问题展开细致的调查评价工作,编写了《珠江-西江经济带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广西江南片区地质环境评价报告》,并编制了相关图件。同时分别提交给梧州市国土资源局和粤桂合作先行试验区管理委员会,为调查区防灾减灾、国土规划及试验区建设提供了基础资料和技术支撑。

(3)武汉市岩溶地面塌陷调查阶段成果应用于长江鹦鹉洲过江通道、武汉南快速出口道路方案论证等工作,支撑白沙洲大道、武汉-九江铁路鄂州段地面塌陷应急勘查与处置。“长株潭地质环境调查与区划”项目成果直接服务于宁乡县大成桥乡福泉小学地面塌陷应急调查和煤炭坝镇棤树村、楠竹山村岩溶塌陷区居民搬迁选址工作,维护了当地社会稳定。

3.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1)应用报告移交政府相关部门使用。在前期地质调查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局域地质环境特征和经济发展规划,编制了15套支撑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地质调查应用报告,形成可直接使用的产品,提供政府相关部门使用。同时,开展了成果发布会,广东、广西、海南国土资源厅相关代表参会,分别向海南省和湛江市移交成果。

(2)《北部湾经济区环境地质问题研究》和《中国重要经济区和城市群地质环境图集—北部湾经济区》深受地方科技人员和政府管理部门好评。立足于我国西部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全国首个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北部湾经济区,针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环境地质工作的迫切需求,在北部湾经济区地质环境特征和环境地质问题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和分析了北部湾经济区环境地质问题特征及发育规律,编写了《北部湾经济区环境地质问题研究》,编制了《中国重要经济区和城市群地质环境图集—北部湾经济区》。该专著和图集不仅系统全面地总结和展现了北部湾经济区环境地质调查研究工作的最新成果,还能有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区域地质环境提供了宝贵的基础资料,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宏观产业规划布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深受地方相关领域科技人员和政府管理部门好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