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的时间尺度是指从时间序列上所考虑的地震作用的时间尺度。根据与地震发生的前后关系,可以分为震后评估和震前预测两种时间尺度。
1.震后评估
震后评估是对地震发生之后的地震滑坡危险性进行评估,主要有两个目的,其一是震后诱发滑坡的影响要素分析和危险性反演评估,总结地震滑坡发育规律方面的认识;其二则是利用已有的规律认识经验,开展地震滑坡的应急快速评估,获取区域震后滑坡分布,识别出地震滑坡高危险区及潜在的破坏区,为应急部署提供依据。国内外有关震后的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成果比较丰富(Refice et al.,2002;Romeo,2000),尤其是针对地震滑坡编录较为详细而地震记录较为完整的地震事件,如1994年美国Northridge地震(Jibson et al.,2000;Parise and Jibson,2000)、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Hung,2000)等。
2.震前预测(www.xing528.com)
与震后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相比,震前的地震滑坡危险性预测研究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其基本思路是通过概率性或确定性的地震危险性分析,考虑潜在的地震作用开展地震滑坡危险性分析。
概率性分析方法考虑的是周围所有潜在地震震源的影响,是对区域整体的地震滑坡危险性水平的评估。王赞军等(1998)利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通过比较不同超越概率的峰值加速度与边坡滑动的临界地面加速度来评价边坡稳定性。鲍叶静等(2005)利用地震震级与地震诱发滑坡最大距离的统计关系,由概率性地震危险性理论推导计算所有可能会诱发场点滑坡的地震发生的概率。王亚强等(2004)分析了影响黄土滑坡的影响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在GIS支持下完成PGA 50年超越概率2%、10%、63.5%的黄土高原地震滑坡区划。陈晓利等(2012)通过综合指标法,以50年超越概率5%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例进行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方法探讨。国际上也多考虑不同的设防地震动水准开展概率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和制图(Jibson et al.,2009;Gaudio et al.,2004)。
确定性分析方法,又称为设定地震分析方法,是考虑未来可能发生的对工作区有重大影响的某个地震,在地震发生前预估地震滑坡灾情,对于指导城市与重大工程地震滑坡应急预案的制定及工程措施的选择等具有较强的针对性(Legg et al.,1982;Biondi et al.,2004)。在确定性的设定地震滑坡危险性分析方面,相关研究较少(Romeo,2000;Rodríguez-Peces et al.,2011)。Romeo等(2007)利用Newmark累积位移法,开展了意大利中部山区斜坡在概率性和确定性地震作用下Newmark累积位移超出界限位移量的超越概率,进而给出承灾体因滑坡造成的损失分布,从而评估财产遭受的风险,对于后续开展的设定地震滑坡风险研究具有较好的启示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