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滑坡灾害:降雨和河流切割对青藏高原东缘的影响

滑坡灾害:降雨和河流切割对青藏高原东缘的影响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长时间尺度的地质环境,年均降雨量的高低对滑坡的发育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图5-9 岷江上游滑坡分布与河流水系的关系研究区滑坡发育与水系的相关性通常借助斜坡与水系的距离或河网密度等因素进行分析。总体上,随着河网密度的增加,滑坡密度呈现增加趋势,说明河网密度和滑坡空间分布之间呈现一致性,河网密度对滑坡发育分布具有较显著的影响。

滑坡灾害:降雨和河流切割对青藏高原东缘的影响

1.年均降雨量

降雨是滑坡的主要诱发因素。降雨不仅增加土体自重,增大下滑推力,还转变为地下水,产生渗透力、扬压力,软化滑动带,对松散土体斜坡的稳定性极为不利。作为长时间尺度的地质环境,年均降雨量的高低对滑坡的发育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采用多年平均降雨量(图2-2)来反映长时间尺度降雨对滑坡的控制作用,统计计算降雨量区间的滑坡数量和滑坡密度(图5-6)。结果表明,年均降雨量与滑坡空间分布之间没有呈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年均降雨量对滑坡空间发育分布的影响程度较低。除了地震扰动区外,滑坡高密度区主要集中于年均降雨量1400~1700mm区间。

图5-6 滑坡灾害空间分布与年均降雨量的关系

2.年24h最大降雨量

短时间内的极端降雨量是直接触发滑坡的重要外动力因素。采用研究区年24h最大降雨量(图2-3)来反映短时间极端降雨对滑坡的控制作用,计算年24h最大降雨量区间的滑坡数量和滑坡密度(图5-7)。结果表明,年24h最大降雨量与滑坡空间分布之间呈显著的相关关系,随着年24h最大降雨量的增加,滑坡密度显著增加,说明年24h最大降雨量对滑坡空间发育分布具有显著的影响。

图5-7 滑坡空间分布与年24h最大降雨量的关系

3.河网密度

河流对岸坡的侵蚀能够改变沟谷地应力分布,引起河岸斜坡卸荷拉裂,增加斜坡不稳定性(图5-8)。青藏高原东缘内河网密布,河流侵蚀下切和地壳整体抬升作用塑造了以高山峡谷为主的地貌类型,同时河流侧蚀作用导致坡脚不断被掏蚀,加之河流水位升降致使斜坡水文地质条件变动等,均对斜坡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图5-8 沟谷地应力场分布特征与斜坡变形破坏方式示意图(www.xing528.com)

(据黄润秋,2008)

研究区内水系发育,主要有白龙江、嘉陵江、岷江、大渡河、安宁河和雅砻江等水系,滑坡在区域分布上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沿河流水系呈线状分布(图5-9)。例如,汶川县境内绝大部分滑坡沿岷江、绵远河、湔江等深切河谷及其支流的两岸发生,岷江上游地区几乎所有的灾害都沿岷江干流及其支流黑水河、杂谷脑河沿岸分布。在都江堰市境内绝大部分滑坡沿岷江、白沙河、龙溪河干流及其支沟分布,其余的滑坡多散布于各处,且规模较小。大渡河流域滑坡发育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①滑坡发育特征与区域第四系地层分布关系密切,按滑坡所在斜坡的地层岩性主要可划为松散堆积层滑坡、昔格达层滑坡、红层滑坡3类;②昔格达层主要分布于泸定县城对面海子山、石棉李子坪、迎政乡、美罗乡一带,昔格达层分布区滑坡的滑体通常可分为两段,上段为粉土、黏土夹砂土,黄色、黄绿色黏土、粉砂质黏土与灰色泥质粉砂,粉砂呈薄层状互层,半成岩;下段为半胶结碎石土或成岩性较好的砂岩;③在大渡河下游的石棉至峨眉段,发育两类主要易滑地层,分别为侏罗系和三叠系紫红色砂岩泥岩互层,此类岩层具有层状构造和易风化特征,滑坡以顺向坡为主;④滑坡的空间分布具有面上分散、局部集中的特点,这与流域内地形起伏大、相对高差悬殊、新构造活动强烈、岩体破碎等因素有关(巴仁基等,2015a)。

图5-9 岷江上游滑坡分布与河流水系的关系

研究区滑坡发育与水系的相关性通常借助斜坡与水系的距离或河网密度等因素进行分析。根据研究区内河流大小,将其分为5个等级,由大到小分别赋值5、4、3、2、1,然后采用加权方法计算单位面积内的河流长度,获得河网密度(图5-10)。

不同河网密度区间的滑坡数量和滑坡密度结果表明(图5-11),河网密度0.6~0.8km/km2区间具有最多的滑坡数量,河网密度1.2~2.0km/km2区间具有最高的滑坡密度。总体上,随着河网密度的增加,滑坡密度呈现增加趋势,说明河网密度和滑坡空间分布之间呈现一致性,河网密度对滑坡发育分布具有较显著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