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藏高原东缘地形急变带滑坡灾害特征:含水层类型及特性

青藏高原东缘地形急变带滑坡灾害特征:含水层类型及特性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青藏高原东缘各类岩土体的含水性、透水性、含水层类型及分布情况有所不同,依据区内地下水赋存介质特征和赋存形式,总体上可划分为三大类,即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孔隙水富水性差异较大,动态变化显著。按富水性可将含水层划分为富水性良好、中等、微弱和基本无水4个级别。第一含水层由第四系全新统砂、砾石层组成,厚15~70m,水位埋深0.5~7m,富水性好。

青藏高原东缘地形急变带滑坡灾害特征:含水层类型及特性

青藏高原东缘各类岩土体的含水性、透水性、含水层类型及分布情况有所不同(杨秀元等,2015;刘宗祥等,2000),依据区内地下水赋存介质特征和赋存形式,总体上可划分为三大类,即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图2-11)。

1.孔隙水

区内主要有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两种类型。孔隙水富水性差异较大,动态变化显著。在有利构造部位,含少量层间孔隙承压水。冲洪积层中的孔隙水为主要储水类型,局部地段达中等富水级别。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成都平原、安宁河谷平原和若尔盖草原,也零星分布于河谷阶地及山间盆地。这些地区地下水一般较丰富,具有埋藏浅、循环交替快、水量丰富、水质好等特点。按富水性可将含水层划分为富水性良好、中等、微弱和基本无水4个级别。

图2-11 青藏高原东缘水文地质分布图

(1)研究区东部与成都平原接壤,成都平原地下水主要分为上下两大含水层,上部含水层由第四系全新统和上更新统砂、卵砾石和含泥砂、卵砾石层组成,层厚一般10~20m,局部约40m,其厚度由四周向中心增大;水位埋深一般1~6m,含水层富水性良好。下部含水层由第四系中、下更新统泥质砾卵石层组成,厚约70m,东部埋深渐浅,含水层富水性中—微弱,具承压性。

(2)安宁河谷平原(包括西昌盆地)分4个含水层。第一含水层由第四系全新统砂、砾石层组成,厚15~70m,水位埋深0.5~7m,富水性好。第二含水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砂、砾石透镜体,水位埋深1~18m,富水性不均,总体上富水性微弱—中等。第三含水层由埋藏较深的中、下更新统含泥砂、砾石层组成,顶板埋深60~170m,厚10~25m,水位埋深较浅,富水性中等,具承压性。第四含水层由N2-Q1昔格达组松散砾石层组成,顶板埋深多大于200m,水位埋深1~5m,具承压性,富水性中等。

(3)若尔盖草原由第四系松散砂、砾卵石组成,厚数十到数百米不等,沼泽发育,水位埋深0~5m,富水性中等;白河中上游、加曲河冲积阶地及热尔大坝等地富水性好,白河下游、黄河沿岸的冲积层等地带富水性中等,黑水河中、下游宽谷平坝及黄河高阶地古河道、白河瓦切谷地等地地下水含水层富水性中等。

其他山间盆地与河谷阶地零星分布,一般由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组成,富水性中等,含水层厚5~20m,地下水位埋深1~5m。

2.裂隙水

研究区内裂隙水的赋存量较少且不均一。大量的裂隙水以散流形式排泄。区内裂隙以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为主,在断裂的影响下,又常常使风化裂隙与构造裂隙复合或伴生。按地下水赋存空间的性质及水动力特征又分为碎屑岩裂隙水、变质岩裂隙水、岩浆岩裂隙水。

(1)碎屑岩裂隙水。(www.xing528.com)

1)碎屑岩风化带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局部盆周山地、川西南山地及川西高原区。含水岩组时代齐全,从新近系至震旦系皆有,主要是侏罗系、白垩系砂岩,其次为页岩、泥岩、砾岩等。富水程度不均,普遍贫水,含水层厚30~50m,但在地形、构造、岩性等有利条件下,地下水相对富集。

2)可溶性溶孔(洞)裂隙水。主要分布于盆地西侧边缘、威远穹隆北西翼外围和西南山地的西昌、会理等地;含水层主要由新近系、古近系、白垩系、侏罗系富含钙质、膏盐层的砾岩、红色砂岩组成,富水程度不均,属中等富水—富水,水位埋深0~10m,部分承压自流。

3)层间裂隙水。主要分布于盆周边、西南山地区的背斜翼部、倾没端及向斜轴部,形成自流斜地或向斜盆地,含水层由白垩系、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砂岩夹页岩、泥岩及煤层等组成,厚度大而稳定,含水层顶板埋深24~40m,富水性一般较好,具承压性。

(2)变质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川西高原高山区,含水层由三叠系西康群砂板岩、片岩和东、西、南边缘山地元古界、古生界的石英岩、板岩、千枚岩、结晶灰岩、大理岩、变质火山岩等组成,赋存于构造、风化网状裂隙中,水量贫乏,水质良好。

(3)岩浆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川西高原高山区(岩浆岩)、西南山地区(喷发酸性玄武岩),除新生代外,各期构造运动均有岩浆活动,岩石种类繁杂。地下水赋存于构造风化带裂隙及裂隙、孔洞中。

3.岩溶水

区内岩溶水类型有岩溶水峡谷叠置型、岩溶水叠层广布岩溶型、岩溶水断陷湖盆型、岩溶水条带岭谷型。根据其埋藏分布条件分为裸露型和埋藏型,根据其岩性组合差异分为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和碎屑岩碳酸盐岩溶洞裂隙水(碳酸盐岩占30%~70%)。埋藏型岩溶水主要指盆地内埋藏于碎屑岩之下的碳酸盐岩类岩溶水,一般为承压水或自流水,裸露型岩溶水主要分布于盆地外缘山地、西南山地及川西高原高山局部地段。碳酸盐岩类岩溶水主要分布于盆周山地、川西南山地及川西高山高原地区,含水层主要由泥盆系—三叠系中统碳酸盐岩(石灰岩白云岩等)组成,地下水储存运移于岩溶孔洞及岩溶管道之中,各地地下水埋深及富水性不一。

盆地外缘山地岩溶水岩组主要由三叠系中下统、二叠系、石炭系,泥盆系的灰岩、泥灰岩、白云岩组成,受岩性、地貌、构造、岩溶发育程度等控制,富水性不均。在盆缘外周的中高山地带,地下水富水性较差,而近盆地的盆周地区岩溶发育,地下水常以大泉、暗河形式排泄,长度达数千米至数十千米,富水性好。

西南山地区岩溶水主要分布于汉源—甘洛—会东一线以东及盐源盆地一带,含水岩组为三叠系中统白山组、二叠系下统、震旦系上统灯影组及部分石炭系、泥盆系中统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受构造控制,其富水性不一,盐源盆地富水性较好。

西部高原高山区,南坪、松潘含水岩组由泥盆系、石炭系及三叠系厚层灰岩组成,岩溶发育,水量较丰富;西部金沙江东岸含水岩组由古生界结晶灰岩、生物灰岩、白云岩等组成,富水性中等—丰富。除此之外,木里、康定、理塘、乡城等地富水性一般为贫乏—中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