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情景
装修中,砸掉承重墙是极其危险的做法。如果一楼的一户居民将承重墙大面积拆除,将导致该楼的抗震性能减弱和负荷应力出现异常,如果此时发生八级地震,楼体很可能会发生整体坍塌。另外,并不是一楼承重墙最重要,其他楼层的重要性递减。即使一楼承重墙不拆除,而其他楼层的承重墙被拆除,楼体应力结构将产生变形,结构会变得更为脆弱,发生毁灭性坍塌的可能性依然很大。
任务分析
一般砖混结构的建筑物中,凡是预制板墙一律不能拆除或开门开窗;超过24厘米以上的砖墙也属于承重墙。另外,有人在承重墙上开门开窗,这样也会破坏墙体的承重,也是不允许的。
知识精讲
在砌体结构房屋中,墙体是主要的承重构件。在其他类型的建筑中,墙体可能是承重构件,也可能是围护构件。在一般的民用建筑中,墙体和楼板称为“主体工程”。墙体的造价占建筑物总造价的30%~40%。墙体的重量占建筑物总重量的40%~65%。因此,如何选择墙体结构和墙体材料,将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物的使用质量、自重、造价、材料消耗和施工工期等。
一、墙体的类型及设计要求
1.墙体类型
墙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承重、围护和分隔空间的作用。从图5-16可知,墙体依其在房屋所处位置的不同,有内墙和外墙之分。外墙是房屋的外围护结构,起着挡风、阻雨、保温、隔热等围护室内房间不受侵袭的作用;内墙主要是分隔房间。
凡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的墙称横墙,横向外墙一般称山墙;而沿建筑物长轴方向布置的墙称纵墙,纵墙有内纵墙与外纵墙之分。在一面墙上,窗与窗或门与窗之间的墙称窗间墙;窗洞下部的墙称窗下墙。
根据结构受力情况不同,墙体有承重墙和非承重墙之分(图5-16)。凡直接承受上部屋顶、楼板所传来荷载的墙称承重墙;凡不承受上部荷载的墙称非承重墙,非承重墙包括隔墙、填充墙和幕墙分隔内部空间,其质量由楼板或梁承受的墙称隔墙;框架结构中填充在柱子之间的墙称框架填充墙;而悬挂于外部骨架或楼板间的轻质外墙称幕墙。外部的填充墙和幕墙不承受上部楼板层和屋顶的荷载,却承受风荷载和地震荷载。
按所用材料不同,墙体可分为砖墙、石墙、土墙及混凝土墙等。砖是我国传统的墙体材料但它越来越受到材源的限制,我国有些大城市已提出限制使用熟土砖的规定;在产石地区利用石块砌墙,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土墙便于就地取材,是造价低廉的地方性墙体;混凝土墙可现浇、预制,在多、高层建筑中应用较多。当今多种材料结合的组合墙和利用工业废料发展墙体材料是墙体改革的新课题,应予深入研究并推广应用。
图5- 16 墙体类型
1—纵向承重外墙;2—纵向承重内;3—横向承重内墙;4—横向承重外墙(山墙);5—隔墙
2.墙体的设计要求
根据墙体所处位置和功能的不同,设计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墙体的强度与所用材料和墙体厚度有关。同时墙体的稳定性与墙的长度、高度、厚度以及纵、横向墙体间的距离有关。当墙身高度、长度确定后,通常可通过增加墙体厚度、增设墙垛、壁柱、圈梁等办法增加墙体稳定性。
(2)具有必要的保温、隔热等方面的性能
作为围护结构的外墙,对热工的要求十分重要。北方寒冷地区要求围护结构具有较好的保温能力,以减少室内热损失,同时还应防止在围护结构内表面和保温材料内部出现凝聚水现象。对南方地区为防止夏季室内温度过热,除布置上考虑朝向、通风外,作为外围护结构须具有一定隔热性能。
(3)应满足防火要求
对于墙体材料及墙身厚度,都应符合防火规范中相应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所规定的要求,如划分防火区域、防止火灾蔓延,须设置防火墙等。
(4)应满足隔声要求
作为房间围护构件的墙体,必须具有足够隔声能力,以符合有关隔声标准的要求。此外,作为墙体还应考虑防潮、防水以及经济等方面的要求。
二、砖墙
砖墙是用砂浆将一块块砖按一定规律砌筑而成的砌体,其主要材料是砖与砂浆。
1.实体墙的组砌方式
砖墙的砌式主要指砖块在砌体中的排列方式。以标准砖为例,砖墙可根据砖块尺寸和数量采用不同的排列,借砂浆形成的灰缝,组合成各种不同的墙体。
标准砖的规格为53mm×115mm×240mm(厚×宽×长),如图5-17(a)所示。以灰缝为10mm进行组合时,从尺寸上不难看出,它以砖厚加灰缝、砖宽加灰缝后与砖长之间成1∶2:4为其基本特征,即(4个砖厚+3个灰缝)=(2个砖宽+1个灰缝)=1砖长,如图5-17(b)、(c)所示。用标准砖砌筑墙体,常见的墙体厚度名称如表5-1所示。
图5-17 标准砖的尺寸关系
表5-1 墙厚名称
墙体在砌筑时,即以这些尺寸为基础,并以115+10=125mm为其组合的模数。而这一模数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与我国现行的《建筑统一模数制》中的扩大模数3M不协调。因此在使用中须注意标准砖的这一特征。
实体墙常见的砌式有全顺式(又称走砖式)、一顶一顺式、一顶多顺式、每皮顶顺相间式及两平一侧式(18墙)等,如图5-18所示。
图5-18 砖墙的砌式
为了保证墙体的强度,作为砖砌体,砖缝必须横平、竖直、错缝搭接,避免上下通缝;同时砖缝砂浆必须饱满,厚薄均匀。
2.墙体的细部构造
墙体既是承重构件,又是围护构件。它不仅与其他构件密切相关,而且还受到自然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处理好各有关部分的构造十分重要。
(1)门窗过梁
当墙体上开设门、窗洞孔时,为了支撑洞孔上部砌体所传来的各种荷载,并将这些荷载给窗间墙,常在门、窗洞孔上设置过梁。
过梁的形式较多,常见的有砖拱过梁、钢筋砖过梁和钢筋混凝土过梁等。
砖砌平拱是我国传统式做法,如图5-19所示。其跨度最大可达1.2m,当过梁上有集中荷载或振动荷载时,不宜采用。
图5-19 砖砌平拱
钢筋砖过梁(图5-20)多用于跨度在2m以内的清水墙的门窗洞孔上。它按每一砖厚墙配2~3根Φ6mm钢筋,放置在第一皮砖和第二皮砖之间,亦可放置在第一皮砖下的砂浆层内。
图5-20 钢筋砖过梁
钢筋混凝土过梁(图5-21)一般不受跨度的限制。过梁宽与墙厚相同,高度应与砖的块数相适应。常用的为60、120、180、240mm。在跨度不大的情况下,常以60mm厚的板式过梁代替钢筋砖过梁。
图5-21 钢筋混凝土过梁
(2)窗台
当室外雨水沿窗扇下淌时,容易聚积窗下并侵入墙身,还会沿窗下槛向室内渗透。常于窗下靠室外一侧设置排水构件——窗台。窗台须向外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窗台有悬挑窗台和不悬挑窗台两种。
悬挑窗台常采用顶砌一皮砖,悬60mm,外部用水泥砂浆抹灰,并于外沿下部做出滴水。设滴水目的在于引导上部雨水沿着所设置的槽口聚集而下落,以防雨水影响窗下墙体,如图5-22(a)所示。挑窗台是用一砖侧砌(图5-22(b)),亦悬挑60mm,水泥砂浆勾缝,称清水窗台。此外还有预制钢筋混凝土悬挑窗台,如图5-22(c)所示。
从实践中发现,悬挑窗台不论是否做了滴水处理,对不少采用抹灰的墙面,往往绝大多数窗台下部墙面都出现脏水流淌的痕迹,影响立面美观。为此,不少的建筑取消了悬挑窗台,代之以不悬挑的仅在上表面抹水泥砂浆斜面的窗台,如图5-22(d)所示。由于窗台不悬挑,一旦上水下淌,便沿墙面流下,而流到窗下墙上的脏迹,大多借窗上不断流下的雨水冲洗干净,反而不易积脏。
图5-22 窗台形式
此外,在做窗台排水坡的粉面时,必须注意抹灰与窗下槛处的交接处理,防止水沿窗下槛处向室内渗透。
(3)勒脚
勒脚是墙身接近室外地面的部分。一般情况下,其高度为室内地坪与室外地面的高差部分,也有的将勒脚高度提高到底层窗台。它起着保护墙身和增加建筑物立面美观的作用。但由于它容易受到外界的碰撞和雨、雪的侵蚀,以致影响到建筑物的耐久性和美观。同时,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毛细作用所形成的地潮也会造成对勒脚部位的侵蚀。不仅如此,地潮还会顺墙身不断上升,致使室内抹灰粉化、脱落,或表面生霉,影响人体健康;冬季也易形成冻融破坏,所以,在构造上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勒脚的做法一般有以下两种:一是在勒脚部位选用既防水又坚实的材料砌筑,如乱石、条石、混凝土块等;二是对砖砌勒脚,在其外侧,做水泥砂浆(1∶2或1∶2.5)抹面、水刷石、斩假石等(图5-23)。勒脚高度的确定,应取决于防止地面水的上溅和机械性碰撞的影响,也应考虑到建筑立面造型和效果的要求,一般不低于地面500mm。勒脚处常出现的问题是表皮脱落。故施工时应注意清扫和润湿墙面,将勒脚处墙面上的留槽适当加大,使砂浆嵌牢,并将勒脚面层伸入散水表面以下。
图5-23 勒脚的构造
勒脚受潮会影响墙身。解决的办法是在勒脚处设防潮层。其目的在于隔绝室外雨水及地下潮气等对墙身的影响。勒脚防潮层包括水平防潮层和垂直防潮层两种。
1)水平防潮层
水平防潮层是对建筑物内外墙体沿勒脚处设水平方向的防潮层,以隔绝地下潮气等对墙身的影响。水平防潮层根据材料的不同,一般有油毡防潮层、防水砂浆防潮层和配筋细石混凝土防潮层等,如图5-24所示。
图5-24 勒脚水平防潮层
2)垂直防潮层
当室内地坪出现高差或室内地坪低于室外地面时,不仅要求按地坪高差的不同在墙身设两道水平防潮层,而且还为了避免高地坪房间(或室外地面)填土中的潮气侵入墙身,而对有高差部分的垂直墙面采取垂直防潮措施。其具体做法是在高室内地坪填土前,在两道水平防潮层之间的垂直墙面上,先用水泥砂浆抹灰,再涂冷底子油一道、热沥青两道(或采用防水砂浆抹灰防潮处理);而在低地坪一边的墙面上,则以采用水泥砂浆打底的墙面抹灰为佳,如图5-25所示。
图5-25 勒脚垂直防潮层
(4)明沟
明沟又称阳沟,位于外墙四周。将通过水落管流下的屋面雨水等有组织地导向地下排水集井(又称集水口),流入下水道,起到保护墙基的作用。明沟材料一般用混凝土现浇,外抹水泥砂浆,或用砖砌,水泥砂浆抹面,如图5-26所示。
图5-26 明沟
(5)散水
为保护墙基不受雨水的侵蚀,常在外墙四周将地面做成向外倾斜的坡面,以便将屋面雨水排至远处,这一坡面称作水或护坡。散水所用材料与明沟相同,如图5-27所示。散水坡度约5%,宽一般为600~1000mm。当屋面排水方式为自由落水时,要求其宽度比屋顶出檐多200mm。
图5- 27 散水
房屋四周的明沟或散水任做一种,一般雨水较多地区多做明沟,干燥地区多做散水。
(6)墙身的加固
当墙身由于承受集中荷载、开洞以及考虑地震要求等因素时,须对墙身采取加固措施。(www.xing528.com)
1)增设壁柱和门垛
当墙体的窗间墙上出现集中荷载,而墙厚又不足以承受,或当墙体的长度和高度超过一定限度并影响墙体稳定性时,常在墙身局部适当位置增设凸出墙面的壁柱以提高墙体刚度。壁柱突出墙面的尺寸一般为120mm×370mm、240mm×370mm、240mm× 390mm等,如图5-28(a)所示。
凡在墙上开设门洞且门洞开在两墙转角处或丁字墙交接处时,为了便于门框的安置和保证墙体的稳定性,须在门靠墙的转角部位或丁字交接的一边设置门垛,如图5-28(b)所示。
图5-28 壁柱与门垛
2)设置圈梁
圈梁又称腰箍,是沿外墙四周及部分内隔墙设置的连续闭合的梁。圈梁配合楼板可提高建筑物的空间刚度及整体性,增强墙体的稳定性,减少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墙身开裂。对抗震设防地区,利用圈梁加固墙身更显得必要。
圈梁有钢筋砖圈梁和钢筋混凝土圈梁两种。钢筋砖圈梁多用于非抗震地区,结合钢筋砖过梁使其沿外墙围成。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宽度与墙厚度相同,高度一般不小于120mm。常见的为180、240mm。当遇到门、窗洞孔致使圈梁不能闭合时,应在洞口上部或下部设置一道不小于圈梁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围梁的搭接长度l应不小于2h,亦不小于1m,如图5-29所示。对于抗震设防地区,圈梁应完全闭合,不得被洞口所截断。
图5-29 附加圈梁与圈梁
3)抗震措施
由于砖砌体为脆性材料,抗震能力差,因此在七度以上的地震设防区,对砖石结构建筑的总高度、横墙间距、圈梁的设置以及墙体的局部尺寸等,都提出了一定的限制和要求,必须按抗震设计规范考虑。此外,为增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还要求提高砌体砌筑砂浆的强度以及必要时采用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是从构造角度考虑设置的,一般设在建筑物的四角、内外墙交接处、楼梯间、电梯间以及某些较长的墙体中部。构造柱必须与圈梁及墙体紧密连接,对整个建筑物形成空间骨架,从而增强了建筑物的刚度,提高墙体的应变能力,使墙体由脆性变为延性较好的结构,做到裂而不倒。构造柱下端应锚固于钢筋混凝土基础或基础梁内。柱截面应不小于180mm×240mm。主筋一般采用4Φ12mm,钢箍间距不大于250mm,墙与柱之间应沿墙高每500mm设2Φ6mm钢筋连接,每边伸入墙内不少于1m,如图5-30所示。施工时必须先砌墙,随着墙体的上升而逐段现浇钢筋混凝土柱身。
4)构造柱
作用:增加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与各层圈梁连接,形成空间骨架,加强墙体抗弯、抗剪能力,使墙体在破坏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延伸性,减缓墙体的酥碎现象产生,构造柱是防止房屋倒塌的一种有效措施。
材料:构造柱的尺寸应与墙厚度一致,砖墙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尺寸为240mm×180mm竖向钢筋一般用4Φ12,钢筋间距不大于250mm。
施工要求:施工时必须先砌墙,做五进五出的大马牙,后浇注钢筋混凝土柱,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拉接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渗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锚入浅于500mm的基础圈梁内。
图5-30 构造柱
5)变形缝
定义: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独立部分,使各个部分能自由的变化,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称为变形缝。
变形缝的类型和设置要求如下。
①伸缩缝
作用:为防止建筑物构件因温度变化、热胀冷缩使房屋出现裂缝或破坏,保证建筑物在水平方向自由变形
要求:在沿建筑物长度方向隔一定距离预留垂直缝;伸缩缝是从基础顶面开始,将楼盖、墙体、屋盖全部构件断开;基础埋于地下,受气温影响小,不必断开。
②沉降缝
作用: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竖向缝称为沉降缝。
要求:沉降缝将房屋从基础到屋顶的构件全部断开。
③防震缝
作用:由于在水平方向会有不同的刚度,防止建筑物在地震的影响下产生裂缝、断裂等现象,因此应设防震缝,防止地震水平波的影响。
要求:预留垂直缝;从基础开始断开(基础不断开)。
④墙体变形缝构造
构造做法:将缝两侧建筑构件全部隔开,以保证自由变形;应力求隐蔽;平面形状有变化处,还应在构造上采取措施,防止风雨对室内的侵蚀。
三、隔墙与隔断
1.隔墙
非承重的内墙通常称为隔墙,起着分隔房间的作用。作为隔墙,根据使用的不同需要应分别具有自重轻、隔声、防火、防潮、防水等不同的性能。常见的隔墙可分为砌筑隔墙、立筋隔墙和条板隔墙等。
(1)砌筑隔墙
砌筑隔墙是指利用普通砖、多孔砖、空心砌块以及各种轻质砌块等砌筑的墙体。
普通砖隔墙有半砖隔墙和1/4砖隔墙之分,对半砖墙,当采用M2.5级砂浆砌筑时,其高度不宜超过3.6m,长度不宜超过5m;当采用M5级砂浆砌筑时,高度不宜超过4 m,长度不宜超过6m;否则在构造上除砌筑时应与承重墙或柱固结外,还应在墙身每隔1.2m高度处,加2Φ6mm拉结钢筋予以加固。1/4砖隔墙系利用标准砖侧砌,其高度一般不应超过2.8m,长度不超过3.0m。须用M5级砂浆砌筑,多用于住宅厨房与卫生之间的分隔。
多孔砖或空心砖作隔墙多采用立砌,厚度为90mm,在1/4砖和半砖墙之间。其加固措施可以参照半砖隔墙的构造进行。在接合处设半砖时,可用普通砖填嵌空隙。
(2)立筋隔墙
立筋隔墙是在隔墙骨架上钮钉各种面板而成的隔墙。骨架有木质和金属两种,木质的做法与灰板条墙相似。金属骨架是采用轻钢龙骨、铝合金龙骨型材,配套使用的各类卡、托、连接件、门窗洞口加强件,以及管线架固定件等装配而成的。它施工方便、快捷,自重轻、强度大,墙筋的间距要视所镶板材的规格而定。骨架形成后,即可镶钉面板,面板材料有胶合板、纤维板、纸面石膏板及其他轻质薄板。一般胶合板、纤维板镶钉在木骨架上,而纸面石膏板等轻质薄板则用自攻螺钉固定在金属骨架上。面板镶钉好后,其表面可裱糊墙纸、喷涂油漆,或进行其他粉刷装饰。当设计有隔音、隔热等要求时,可在龙骨内设置矿岩棉和断声带。立筋镶板隔墙的构造,如图5-31所示。
图5-31 立筋隔墙构造
(3)条板隔墙
条板隔墙又称板材隔墙(图5-32)。所用条板有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薄板、加气混凝土板、碳化石灰板、多孔石膏板、蜂窝板、水泥刨花板及其他轻质材料组成的预制板。其特点是不用墙体骨架,墙体结构和面层合二为一。
图5-32 条板隔墙
2.隔断
隔断系指分隔室内空间的装修构件。它与隔墙有相似之处,但也有根本区别。隔断的作用在于变化空间或遮挡视线。利用隔断分隔的空间,在空间的变化上,可以产生丰富的意境效果,增加空间的层次和深度,使空间既分又合,且互相连通。隔断能创造一种似隔非隔、似断非断、虚虚实实的景象,是当今居住和公共建筑(如住宅、办公室、旅馆、展览馆、餐厅、门诊部等)设计中常用的一种处理手法。
隔断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屏风式隔断、镂空式隔断、玻璃墙式隔断、移动式隔断以及家具式隔断等。
四、墙面装修
1.墙面装修的作用
墙面装修设计是建筑设计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它对提高建筑物的功能质量、艺术效果、美化建筑环境起着重要作用。它给人们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工作、学习和休息的环境。对墙面进行装修处理,还可防止墙体结构免遭风、雨的直接侵袭,提高墙体防潮、抗风化的能力,从而增强了墙体的坚固性和耐久性。此外,对墙面进行装修处理,还可改善墙体热工性能;、对室内可增加光线的反射,提高室内照度;对有吸声要求的房间的墙面进行吸声处理后,还可改善室内音质效果。
2.墙面装修的分类
根据装饰所用的材料和施工工艺的不同,墙面装修可分为抹灰类、涂刷类、裱糊类、贴面类、铺钉类墙面装饰五大类。
(1)抹灰类墙面装修,包括采用不同工艺手段所进行的各种灰浆抹面和小石子饰面。
(2)涂刷类墙面装修,是采用石灰浆、大白浆、水泥浆以及各种涂料涂刷墙面,一般用于墙体表面的装饰。涂刷类墙面装饰的优点是:省工、省料、工期短、工效高、自重轻、更新方便和造价低。缺点是耐久年限短。
(3)贴面类墙面装修,是用各种方法将人造或天然石材镶贴固定在墙面上的装修。这类装饰通常造价较高,但是装饰性、耐久性较好。贴面类装饰能充分利用各种材料的特点,用以改善房屋的使用条件和观感效果。由于饰面制品是预制的,因而给施工创造了缩短工期、保证质量、提高工厂化程度的条件。
(4)裱糊类墙面装修,是将各种装饰壁纸、墙布用黏结剂粘贴在墙面上的装修。由于现代壁纸或墙布的生产工艺不断提高,壁纸和墙布的装饰效果也越来越好。
(5)铺钉类墙面装饰,是将各类面板或皮革铆钉在墙体垫木上的装饰。这类装饰一般能改善墙体的很多物理性能。
3.墙面装修构造
本教材由于篇幅所限,只介绍抹灰类装修的构造,其他类装修可参看有关书籍。
抹灰又称粉刷,是由水泥、石灰膏为胶结料加入砂或石渣,与水拌和成砂浆或石渣浆,然后抹到墙面上的一种操作工艺。这种作业属湿作业范畴。它是一种传统的墙面装修方式,主要特点是材源广,施工简便,造价低廉;缺点是墙面的耐久性低、易开裂、易变色,因多系手工操作,且湿作业施工,故工效较低。
墙面抹灰有一定厚度,外墙一般为20~25mm,内墙为15~20mm。为避免抹灰出现裂缝、保证抹灰与基层黏结牢固,墙面抹灰层不宜太厚,而且需分层构造(图5-33)。普通标准的装修,抹灰由底层和面层组成。对标准较高的抹灰装修,在面层和底层之间,还设有一层或多层中间层。
图5-33 墙面抹灰构造
底层抹灰具有使装修层与基层墙体粘牢和初步找平的作用,故又称为平层或打底层,施工上称刮糙。对普通砖墙常用石灰砂浆或混合砂浆打底即可,而对混凝土墙体或有防潮、防水要求的墙体则需用混合砂浆或水泥砂浆打底。
面层抹灰又称罩面。它对墙体的使用质量和美观起重要作用。作为面层,要求表面平整无裂痕、颜色均匀。面层抹灰依所处部位和装修质量要求不同有纸筋灰罩面、麻刀灰罩面、砂浆罩面或石碴浆罩面等。
中间层主要用作进一步找平,减少底层砂浆干缩导致面层开裂的可能,同时亦可作为底层与面层之间的强结层。中间层所用材料视装修要求而定。
在内墙抹灰中,当遇到人群活动频繁,且常受到碰撞的墙面或防潮、防水要求较高的墙体,如门厅、公共走廊、厨房、浴室、厕所等处,为保护墙身,常对那些易受碰撞或易受潮的墙面,做保护处理,称之为墙裙。墙裙又称台度,其高一般为1.0~1.8m。做墙裙的方法较多,如水泥砂浆抹灰、贴瓷砖、水磨石、贴石板、钉胶合板、喷刷涂料等。同时,对经常易受碰撞的内墙凸出的转角处或门洞的两侧,常抹以高1.5m的1∶2的水泥砂浆打底,以素水泥浆持小圆角进行处理,俗称护角,此外,在外墙抹灰中,由于墙面抹灰面积较大,为避免面层产生裂纹且方便操作,以及立面处理的需要,常对抹灰面层做分格处理,俗称引条线。为防止雨水通过引条线渗透至室内,必须做好防水处理,通常利用防水砂浆或其他防水材料做勾缝处理。
课堂提问
1.什么是内墙?什么是外墙?什么是山墙?
2.非承重墙有哪几种?解释它们的含义。
3.何时需要设置过梁?有哪几种构造?
4.什么是圈梁?对墙身有什么作用?
5.简述墙面抹灰的程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