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围岩的变形
导致围岩变形的根本原因是地应力的存在。洞室开挖前,岩(土)体处于自然平衡状态,内部储蓄着大量的弹性能。洞室开挖后,这种自然平衡状态被打破,弹性能释放。一定范围内的围岩发生弹性恢复变形。另外,由于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各点的应力状态发生变化,导致围岩产生新的弹性变形,这种弹性变形是不均匀的,从而导致洞室周边位移的不均匀性。
重新分布的围岩应力在未达到或超过其强度以前,围岩以弹性变形为主。一般认为,弹性变形速度快、量值小,是随着开挖过程几乎同时完成的。当应力超过围岩强度时,围岩出现塑性区域,甚至发生破坏,此时围岩变形将以塑性变形为主。塑性变形延续时间长、变形量大,是围岩变形的主要组成部分。
如果围岩节理、裂隙十分明显或者围岩破坏严重时,节理、裂隙间的相互错位、滑动及裂隙张开或压缩变形将会占据主导地位,而岩块本身的变形成分退居次要地位。按照岩体结构力学的原理,由于岩体中大小结构面的存在,围岩的变形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结构面的变形。
此外,由于岩石的流变效应十分明显,围岩长期处于一种动态变化的高应力作用之中,流变也是围岩变形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
(二)围岩破坏
由于围岩应力的重新分布,导致洞顶和两帮中部成为最先破坏的起点;结构面的不同组合形成局部切割块体不稳定而滑移;洞室开挖后由于风化作用、围岩遇水软化或围岩强度本身较低,引起洞室围岩破坏或围岩膨胀等原因,导致了围岩破坏形式分为洞顶坍塌、边墙滑落和洞底膨胀。
1.洞顶坍塌(www.xing528.com)
洞顶坍塌亦常称为冒顶。顶板塌落后的形状与洞室围岩有很大关系。如果围岩强度较低、裂隙发育较少,塌落形状与普氏压力拱相似,见图8-13(a);绝大多数顶板坍塌与结构面的切割相关,见图8-13(b)、(c)所示。
图8-13 常见围岩破坏类型
(a)塌落形状与普氏压力拱相似;(b)、(c)塌落与结构面的切割相关;(d)、(e)边墙滑落;(f)、(g)洞底膨胀
2.边墙滑落
边墙的滑落与顶板情形类似,结构面的影响是主要的,见图8-13(d)、(e)。
3.洞底膨胀
洞室开挖后底板的隆胀是很常见的,特别是在围岩塑性变形显著、岩性软弱和埋深较大的洞室,表现得最明显,有时也造成洞壁挤出现象,见图8-13(f)、(g)。实际上,由于我们在洞室支护中常常不支护底板,因而几乎所有洞室均有不同程度的底板隆胀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