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地壳的岩层,受构造变动的强烈作用,使岩层形成一系列波状弯曲而未丧失其连续性的构造,称为褶皱构造。
(一)褶曲
褶皱构造中的一个弯曲,称为褶曲。褶曲是褶皱构造的组成单位。每一个褶曲,都有核部、翼、轴面、轴及枢纽等几个部门,一般称为褶曲要素,如图2-10所示。
核部:褶曲的中心部分。通常把位于褶曲中央最内部的一个岩层称为褶曲的核。
翼:位于核部两侧,向不同方向倾斜的部分称为褶曲的翼。
轴面:从褶曲的顶平分两翼的面,称为褶曲轴面。轴面在客观上并不存在,而是为了标定褶曲方位及其产状而划定一个假想面。褶曲的轴面可以是一个简单的平面,也可以是复杂的曲面。轴面可以是直立的,倾斜的或平卧的。
轴: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称为褶曲的轴,轴的方位,表示褶曲的方位。轴的长度,表示褶曲延伸的规模。
枢纽:轴面与褶曲同一岩层层面的交线,称为褶曲的枢纽。褶曲的枢纽有水平的,有倾斜的,也有波状起伏的。枢纽可以反映褶曲在延伸方向产状的变化情况。
(二)褶曲的类型
褶曲的基本形态是背斜和向斜,如图2-11所示。
图2-11 背斜与向斜
(a)未剥蚀;(b)经剥蚀
1.背斜褶曲
背斜褶曲是岩层向上拱起的弯曲。背斜褶曲的岩层,以褶曲轴为中心向两翼倾斜,当地面受到侵蚀而出露有不同地质年代的岩层时,较老的岩层出现在褶曲的轴部。从轴部向两翼,依次出现的是较新的岩层。
2.向斜褶曲
向斜褶曲是岩层向下凹的弯曲。在向斜褶曲中,岩层的倾向与背斜相反;两翼的岩层都向褶曲的轴部倾斜。如地面遭受侵蚀,在褶曲轴部出现的是较新的岩层,向两翼依次出露的是较老的岩层。
不论是背斜褶曲,还是向斜褶曲,如果按褶曲的轴面产状,可将褶曲分为如图2-12所示的几种形态类型。
图2-12 褶曲按轴面产状分类形态
(1)直立褶曲。轴面直立,两翼向不同方向倾斜,两翼岩层的倾角基本相同,在横剖面上对称,所以也称为对称褶曲。
(2)倾斜褶曲。轴面倾斜,两翼向不同方向倾斜,但两翼岩层的倾角不等,在横剖面上两翼不对称,所以也称为不对称褶曲。
(3)倒转褶曲。轴面倾斜程度大,两翼岩层大致向同一方向倾斜,一翼层位正常,另一翼老岩层覆盖于新岩层之上,层位发生倒转。
(4)平卧褶曲。轴面水平或近于水平,两翼岩层也近于水平,一翼层位正常。另一翼发生倒转。(www.xing528.com)
在褶曲构造中,褶曲的轴面产状和两翼的岩层的倾斜程度,常和岩层的受力性质和褶皱的强烈程度有关。在褶皱不太强烈和受力性质比较简单的地区,一般多形成两翼岩层倾角舒缓的直立或倾斜褶曲;在褶曲强烈和受力性质比较复杂的地区,一般两翼岩层的倾角较大,褶曲紧闭,并常形成倒转或平卧褶曲。
(5)水平褶曲。褶曲的枢纽水平展布,两翼岩层平行延伸,如图2-13(a)所示。
(6)倾伏褶曲。褶曲的枢纽向一端倾伏,两翼岩层在转折端闭合,如图2-13(b)所示。
图2-13 按褶曲枢纽产状分类示意图
(a)水平褶曲;(b)倾伏褶曲
(三)褶皱构造
褶皱是褶曲的组合形态,两个或两个以上褶曲构造的组合,称为褶皱构造。在褶皱比较强烈的地区,单个的褶曲比较少见,一般情况都是线形的背斜与向斜相间排列,以大体一致的走向平行延伸,有规律的组合成不同形式的褶皱构造。图2-14就是一个舒缓开阔的褶皱构造的实际例子。如果褶皱剧烈,或在早期褶皱的基础上再经褶皱变动,就会形成更为复杂褶皱构造。我国的一些山脉,如昆仑山、祁连山、秦岭等,都是这种复杂的褶皱构造山脉。
图2-14 吉林穆河至梨树沟地质剖面
(四)褶皱构造的工程地质评价及野外观察
1.褶皱构造的工程地质评价
(1)褶曲核部岩层由于受水平挤压作用,产生许多裂隙,直接影响到岩体完整性和强度高低,在石灰岩地区还往往使岩溶较为发育,所以在核部布置各种建筑工程,如路桥、坝址、隧道等,必须注意防治岩层的坍落、漏水及涌水问题。
(2)在褶曲翼部布置建筑工程时,如果开挖边坡走向近于平行岩层走向,且边坡倾向与岩层倾向一致,边坡坡角大于岩层倾角,则容易造成顺层滑动现象。如果开挖边坡走向与岩层走向的夹角在40°以上;或者两者走向一致,但边坡倾向与岩层倾向相反;再者两者倾向相同,但岩层的倾角更大。以上这几种情况,对开挖边坡的稳定较有利。因此在褶曲翼部布置建筑工程时,重点注意岩层的倾向及倾角的大小。
(3)对于隧道等深埋地下工程,一般应布置在褶皱的翼部比较有利的。如果中间有松软岩层或软弱构造面时,则在顺倾向一侧的洞壁,有时会出现明显的偏压现象,甚至会导致支撑破坏,发生局部坍塌。
2.褶曲的野外观察
一般认为背斜为山,向斜为谷。有这种情形,但实际情况要比这复杂得多。因为背斜遭受长期剥蚀,不但可以逐渐地被夷为平地,而且往往由于背斜轴部的岩层遭受构造作用的强烈破坏,在一定的外力条件下,甚至可以发展成为谷地,所以向斜山与背斜谷的情况在野外也是比较常见的,如图2-15所示。因此,不能够完全以地形的起伏情况作为识别褶曲构造的主要要素。
图2-15 褶曲构造与地形
褶曲的规模,有比较小的,但也有很大的,小的褶曲可以在小范围内,通过几个出露在地面上的基岩露头进行观察。规模大的褶曲,一则分布的范围大,二则常受地形高低起伏的影响,很难一览无余,也不可能通过少数几个露头就能窥其全貌。对于这样大型的褶曲构造,在野外就需要采用穿越的方法和追踪的方法进行观察。
穿越法:就是沿着选定的调查路线,垂直岩层走向进行观察。用穿越的方法,便于了解岩层产状,层序及其新老关系,判断是背斜还是向斜。然后进一步分析两翼岩层产状和两翼与轴面之间的关系,这样就可以判断褶曲的形态类型。
追踪法:就是平行于岩层走向进行观察的方法。平行于岩层走向进行追踪观察,便于查明褶曲延伸方向及其构造变化的情况,当两翼岩层平面上彼此平行展布时为水平褶曲,如果两翼岩层在转折端闭合或呈S形弯曲时,则为倾伏褶曲。
穿越法和追踪法,不仅是野外观察褶曲的主要方法,同时也是野外观察和研究其他地质构造现象的一种基本方法。在实践中一般以穿越法为主,追踪法为辅,根据不同情况,穿插运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