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自形成以来,一直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一些变化速度很快,易为人们感觉到,如地震和火山喷发等;另一些变化则进行很慢,不易被人们发现,如地壳的缓慢上升、下降等。虽然这些活动缓慢,但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可导致地球面貌的巨大变化。在地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促使地壳组成物质、构造和地表形态不断变化的作用统称为地质作用。按其能源的不同,地质作用可分两种类型: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
(一)内力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的转动能、重力能和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生的热能等引起的。主要在地壳或地幔内部进行。内力地质作用包括以下几种。
1.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是地壳的机械运动。当发生水平方向运动时,常使岩层受到挤压产生褶皱,或使岩层拉张而破裂。垂直方向的地壳运动使地壳发生上升或下降。青藏高原最近数百万年以来的隆升是垂直运动的表现。
2.岩浆作用
是指岩浆沿地壳软弱破裂地带上升造成火山喷发形成喷出岩或在地下深处冷凝形成侵入岩的过程。
3.变质作用
是指构造运动与岩浆作用过程中,使原有的岩石受温度、压力和化学性质活泼的流体作用,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物质成分和特征的改变,转变成新的岩石,即变质岩的形成过程。
4.地震
是地壳快速震动的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和岩浆作用都能引起地震。
(二)外力地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是由来自外部能源引起的地质作用,主要有太阳辐射能、天体引力及其他星球对地球的辐射等。其具体表现方式有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www.xing528.com)
1.风化作用
暴露于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以及水、二氧化碳、氧气及生物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发生化学分解和机械破碎。
2.剥蚀作用
剥蚀作用是将岩石风化破坏后的产物从原地剥蚀下来的作用。它包括除风化以外的所有方式的破坏作用,诸如河流、地下水、海洋、湖泊以及风等的破坏作用。
3.搬运作用
岩石经过风化、剥蚀破坏后的产物被水、风、冰川等介质搬运到其他地方的作用。
4.沉积作用
被搬运的物质,由于搬运介质的搬运能力被减弱,搬运介质的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变化,或由于生物的作用,从搬运介质中分离出来,形成沉积物的过程,称为沉积作用。
5.成岩作用
沉积下来的各种松散堆积物,在一定条件下,由于压力增大、温度升高以及受到某些化学溶液的影响,发生压缩、胶结及重结晶等物理化学过程,使之固结成为坚硬岩石的作用,称为成岩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一方面通过风化和剥蚀作用不断地破坏出露地面的岩石;另一方面又把高处剥蚀下来的风化产物通过流水等介质搬运到低洼的地方沉积下来重新形成新的岩石。外力作用总的趋势是切削地壳表面隆起的部分。填平地壳表面低洼的部分,不断使地壳的面貌发生变化。
内力作用总的趋势是形成地壳表层的基本构造形态和地壳表面大型的高低起伏。而外力作用则是破坏内力作用形成的地形或产物。总的趋势是削高填低,形成新的沉积物,并进一步塑造了地表形态。内、外力地质作用在漫长地质年代里是使地壳发生不断演变的强大动力因素,研究各种地质作用的运动规律是地质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