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河县志(1989~2008):全县土壤类别、质地与分布情况

新河县志(1989~2008):全县土壤类别、质地与分布情况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土壤类别全县土壤均属潮土类,可分3个亚类,5个土属,20个土种。土壤质地虽然较好,但处于地多人少耕作粗放、施肥少的地方,再有盐碱为害,产量较低,土壤营养状况不良。以上两个土种,分布在三陈海村西和大周家庄村西、村西北的一个狭长地带,北半部为中度,南半部为重度,面积共计1653.8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3%。

新河县志(1989~2008):全县土壤类别、质地与分布情况

(一)土壤类别

全县土壤均属潮土类,可分3个亚类,5个土属,20个土种。

1.褐土化潮土

褐土化潮土亚类,主要分布在县境丫形沙带的沙丘和滏东排河、滏阳新河河堤,面积17793.7亩,占总土地面积的3.3%。本亚类有1个土属,即壤质褐化潮土,包括2个土种:

(1)沙壤质褐土化潮土—主要分布在沙带的沙丘上,面积15168.8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77%。为通体沙壤,屑粒状结构。土色鲜艳,孔隙较多,土质松散,有一定的淋溶作用,底土有假菌丝体。此土壤肥力低,一般不种植农作物,只适宜发展林业与地丁、苕子等绿肥

(2)轻壤质褐化潮土—分布于滏东排河堤和堤旁弃土以及北堤上。面积2624.9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48%,多为通体轻壤。由于人工筑堤之故,打乱了沉积层次。其性状与沙壤质褐化潮土相近,但养分含量稍高。质地较好,孔隙少,较紧实,因系堤坝,不准垦植。

2.潮土

潮土亚类在县境分布面积最大,发育在除沙丘以外的广大沉积平原上,海拔高度在25~29米。面积为467337.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5.4%。潮土地形较平坦,但微地貌类型较多,又因多次沉积,土体构型较复杂,一般剖面沉积层次明显,母质为河流冲积物。耕层一般在0~22厘米,质地以沙壤、轻壤为主。剖面多为屑粒状结构,颜色以浅灰棕和灰棕色为主,心底土有较多的锈纹锈斑,间层黏土中有的呈块状结构,颜色为红棕色。该亚类土壤,质地较粗,耕性好,但多数肥力不高,较适宜种植多种作物,但必须增施肥料。本亚类包括1个土属,即壤质冲积物,5个土种:

(1)沙壤质潮土—主要分布在沙带及两侧土坡地。如寻寨镇东部、苏田村西北部、尧头村东部、新河镇西南部、仁让里乡西部和东北部。面积74512.5亩,占土地面积的13.62%。为通体沙壤,质地较粗,下无粘层,保土保肥性能差,各种养分含量均很低,一般不宜种植农作物,可发展果林或与绿肥间作,并须增施肥料。

(2)轻壤质潮土—本土种分布很广,面积378428.6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9.17%。几乎整个滏东排河堤北的大片土地、新河镇附近及东北部、仁让里乡东南部、西流乡南部、白神首乡东南部、寻寨镇西北部和东南部、荆家庄乡南部全系此土种。该土种通体轻壤,质地稍细,耕性好,有的心土有薄层胶泥,保水保肥能力好于沙壤质潮土,但养分仍不高。适宜种植小麦、谷子、玉米、甘薯、棉花等。

(3)轻壤质腰粘潮土—主要分布在大田庄西北、官李庄南、西郑家庄西南公路附近、尧头西北、聂秋口村西等处。面积3686.3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67%。此土种为群众所说的蒙金地,表层轻壤耕性好,30厘米以下有较厚的胶泥层,起到防止漏肥漏水的作用。但耕层不宜再加深,宜于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

(4)轻壤质体粘潮土—分布于护驾村西北、大田庄东北、曹庄村东等地。面积1833.8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33%。此土种在犁底层以下有36厘米的胶泥,1米左右又有一层胶泥,保水保肥性能极好,耕层有机层达1.35%,营养状况较好。

(5)轻壤质底粘潮土—分布于官李庄东北、小铺西南、付神首西南、寻寨村南、大塔则口村南、西小漳村西、邢彦村西等地。面积8876.3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62%。此土种耕性好,但因胶泥层过深(2尺以下),耕层养分并不高,与轻壤质腰黏潮土相似,有机质含量为1.01%,适于种植小麦、玉米、谷子、棉花等作物。

3.盐化潮土

此亚类多分布于低洼地区的坡地上,如西部卑湿地区、东部几个大低洼,以及小漳河故道和葫芦河故道等处。本亚类分3个土属,13个土种:

(1)壤质硫酸盐土属

①沙壤质底粘轻度硫酸盐盐化潮土—主要分布在后良家庄东南与南冯召西南之间地带。面积426.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08%。耕层质地沙壤,耕性好,底粘虽有保肥水作用,但因过深,作物根的吸收利用率不高。耕层养分含量低,有机质只有0.39%,可种植棉花、高粱等抗盐作物。

②轻壤质体粘中度硫酸盐盐化潮土—分布在西李家庄西滏东排河沿岸。面积251.3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05%。表土轻壤,耕性好,沙黏适宜,体粘有利于保水保肥。土壤质地虽然较好,但处于地多人少耕作粗放、施肥少的地方,再有盐碱为害,产量较低,土壤营养状况不良。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均可,或是小麦、绿肥轮作。

(2)壤质硫酸盐氯化物盐化潮土

①轻壤质轻度硫酸盐氯化物盐化潮土—分布在西李家庄北、东北,三陈海东,大塔则口西等处。

②轻壤质中度硫酸盐氯化物盐化潮土—分布在三陈海四周。

③轻壤质重度硫酸盐氯化物盐化潮土—分布在三陈海村西和西李家庄村东北。

以上3个土种,面积共计9420.1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73%。其特性:质地结构较好,但保水保肥性能差,各种养分含量低,而全盐含量偏高。应合理灌溉,防止盐害加重,可种植棉花、高粱、黍稷、葫萝卜或苜蓿等耐碱作物。

④轻壤质底粘中度硫酸盐氯化物盐化潮土。

⑤轻壤质底粘重度硫酸盐氯化物盐化潮土。

以上两个土种,分布在三陈海村西和大周家庄村西、村西北的一个狭长地带,北半部为中度,南半部为重度,面积共计1653.8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3%。其耕性和结构都较好,底部有粘层,能起一定的保水保肥作用。但营养状况一般,含盐分偏高,影响作物全苗。在改良利用上,可种植一般粮食作物,或实行小麦与绿肥轮作。

(3)壤质氯化物硫酸盐盐化潮土

①轻壤质轻度氯化物硫酸盐盐化潮土。(www.xing528.com)

本土种是盐化潮土中面积最大的一种。分布在阎仙庄、盖家村、贾家村周围地带,以及寻湖路至西马庄,并断续延伸到东风渠,还有西李家庄西南、耿秋口村西、桃园西、西北直到西小漳村西原刘公堤附近,东董村东北,徐、杨十户西南(故河道),挽庄西南。面积41842.5亩,占土地总面积7.65%。该土种表层质地轻壤,耕性好,50~70厘米一层中壤,底层又有较厚的胶泥层。由于这两层黏土的防漏所致,使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的积盐,难以淋溶到底层去,对作物有一定危害。且各种养分含量均不高,影响了农作物产量。本土种最好种植棉花、高粱、谷子等耐碱又不需大量灌水的作物,特别应注意平整土地,增施肥料。

②轻壤质中度氯化物硫酸盐盐化潮土。

本土种分布在南关西南、原马圈村东南、仁让里村西、西千家庄西南、西边仙庄西北等地。面积5250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96%。其性状质地偏沙,双漏严重,各种养分含量不高,以种植棉花、黍稷或栽种枸杞为宜。

③轻壤质重度氯化物硫酸盐盐化潮土—主要分布在菜园村东窑场。

④沙壤质中度氯化物硫酸盐盐化潮土—分布在白穴口东南洼地,后良家庄村北、西北洼地,以及沙井、尼家庄、西郑家庄村东葫芦河故道。

⑤沙壤质底粘轻度氯化物硫酸盐盐化潮土—主要分布在白穴口东南洼地中部。

以上3个土种,共有3067.6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56%,全为盐碱荒地,或是种而不出,或是遇涝积水,养分极少,收成无几,难以利用。

⑥轻壤质底粘氯化物硫酸盐盐化潮土,分布于仙庄村东,面积71.3亩,占土地总面积不足0.01%,面积极小。

(二)耕地养分

1.有机质

1989年,全县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9.2‰。以5级为主,占总耕地面积的74.8%,6级地占6.28%,4级地占18.92%。到2008年,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到15.2‰,变化范围6.3‰~23.84‰。以4级地为主占85.45%,3级占9.4%,5级地占5.15%。4级耕地面积比1989年增加4倍多,极低有机质含量的耕地土壤由6级升到5级,极高有机质含量的耕地土壤由4级升到3级。总体情况,土壤有机质比1989年提高了一个等级。

2.全氮

1989年,耕层全氮含量平均为0.60‰,以5级为主,占耕地的70.31%,6级地占14.49%。2008年,耕层土壤全氮含量有了较大提高,平均含量为0.80%,变化范围0.30‰~1.28‰。4级地占56.9%,3级地占11.0%,5级地24.93%,6级地占7.2%。土壤全氮含量有明显增高的趋势。

3.碱解氮

1989年,耕层碱解氮含量平均为44.22毫克/千克 。以5级地为主,占耕地95%,6级地仅占5%。2008年,耕层土壤碱解氮平均含量为75毫克/千克,变化范围30~144毫克/千克。以4级地为主,占耕地的54.35%,5级地占21.3%,3级地占22.7%,2级地占1.65%。

4.有效磷

1989年,有效磷平均含量6.66毫克/千克。以4~5级为主,分别占耕地的29.74%和43.09%,3级的占9.65%,6级的占16.79%。2008年,增加到24.3 毫克/千克。土壤有效磷含量普遍提高,提高幅度为3.6倍。

5.速效钾

1989年,全县耕层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为117毫克/千克,变化范围45~235毫克/千克。以4级地为主。其中,1级占5.21%,2级占9.2%,3级占25.48%, 4级占60.11%。2008年,全县耕层土壤有效钾平均含量为124毫克/千克,变化范围40~260毫克/千克。以3级地为主。其中,1级占9.15%,2级占21.98%,3级占42.39%, 4级占24.85%,5级占1.63%。且分布情况差异较大,Y形沙带区含量最低,多为4.5级,占耕地的26.48%。

6.有效铁

1989年,全县耕层土壤有效铁平均含量为6.9毫克/千克。2008年,全县耕层土壤有效铁平均含量9.31毫克/千克,幅度在3.04~18.78 毫克/千克。全县土壤有效铁含量属中等偏高水平,基本不缺铁。

7.有效锰

1989年,全县耕层土壤有效锰含量平均为3.5毫克/千克。2008年,全县耕层土壤有效锰平均含量13.97毫克/千克,幅度在6.11~19.20 毫克/千克。目前土壤有效锰含量全部为2.3级,含量较丰富。

8.有效铜

1989年,全县耕层土壤有效铜含量平均为0.79毫克/千克,全部为3级以下。2008年,土壤有效铜含量平均为1.01毫克/千克,范围在0.26~2.32毫克/千克之间,多处于2.3级地水平。

9.有效锌

1989年,全县耕层土壤有效锌含量平均为0.28毫克/千克,多处于4.5级。2008年,土壤有效锌含量平均为1.89毫克/千克,多处于2.3级,幅度在0.42~5.01毫克/千克之间。土壤有效锌含量属中等偏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