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和提炼“八一精神”要有一定的原则:一是为了总结八一南昌起义历史的经验教训,不忘历史;二是为了传承历史,指导现实。所以,“八一精神”要从历史事实中总结,不能为了现实的需要而用现实的语言提出几条,强加于历史;同时,也不能为了总结历史而总结历史,要对现实有指导和借鉴意义,要有可传承性。二者要统筹兼顾,不可偏废。
特点是事物的特质,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区别、不同点。所以,“八一精神”的总结要有自己的特点,要与其他精神有所区别。当然,也有共同点,因为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历史,但这与找出自己的特质并不矛盾。
我们知道:古田会议精神的特质是思想上建党、政治上建军;长征精神的特质是不怕流血牺牲,不畏艰难困苦;延安精神的特质是艰苦奋斗;西柏坡精神的特质是“两个务必”。所以,“八一精神”也要有自己的特质,要有自己的特点。
精神的总结,除了论从史出,从历史找依据,要有自己的特点,还要有权威的理论依据。它不是凭空想象的。这些理论是对历史的深刻总结。这些理论依据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主要当事人的回顾和总结。他们是历史的亲身经历者,并且是主要领导人,如八一起义的领导人周恩来、朱德等。周恩来评价南昌起义说:“八一功在第一枪”;朱德评价说:“南昌首义诞新军,喜庆工农始有兵。”贺龙、陈毅等对南昌起义都有所总结和评价。
二是党的主要领导人的评价。党的主要领导人是代表中共中央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的,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毛泽东、江泽民、胡锦涛等党的主要领导人对南昌起义都有评价。
1969年6月30日,毛泽东在南昌听取汇报时曾指出:现在解放军建军节还是定在八月一日,因为八一起义是中央定的,八一是全国第一个暴动,是打第一枪的。(www.xing528.com)
江泽民的题词是“军旗升起的地方”。
胡锦涛在2007年7月26日指出:“南昌起义和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相结合、创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开端。”
三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议、决定。对于南昌起义,1933年6月30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的命令指出:“中革军委决定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发生了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领导的南昌暴动。这一暴动,是反帝的土地革命的开始,是英勇的工农红军的来源。”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评价南昌起义:大革命失败后,“党仍然顽强地继续战斗。周恩来等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以上这些都为我们研究南昌起义和“八一精神”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是权威著作的表述。经中共中央批准出版的、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上册,对于南昌起义是这样表述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用血与火的语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坚持革命的坚强决心。它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一面革命武装斗争的旗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经中共中央军委批准出版的、军事科学院编写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指出:“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标志着人民军队的诞生。”
上述4个方面都为我们研究南昌起义和“八一精神”提供了权威的理论依据。我们要根据历史基础和权威的理论依据进行“八一精神”的总结和提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