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艺术与文学形式:1905—1906年抵制美货运动真人真事

艺术与文学形式:1905—1906年抵制美货运动真人真事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7月底正式宣布进行抵制之后不久,艺术家和作家便开始在他们的作品里利用这一运动,并且对之进行戏剧性的表现。这出戏定于1905年8月11日和12日晚在上海春仙茶园演出。无论如何,大多数城市居民没有文化,只有通过其他方式才能影响到他们。事实上,抵制运动的很多艺术和文学作品写的都是真人真事。这名学生一怒之下,砸碎了父母给他买的美国制造的留声机。告姊妹,劝弟哥,大家不用美国货,全国儿童学了我,不怕美国枪炮多。

艺术与文学形式:1905—1906年抵制美货运动真人真事

7月底正式宣布进行抵制之后不久,艺术家和作家便开始在他们的作品里利用这一运动,并且对之进行戏剧性的表现。例如,演员汪笑侬(见第六章)确信,抵制运动已经进入关键时期,便排演了戏剧《苦旅行》,试图以此对运动进行激励。该剧第一部分表现波兰在外国占领者下的遭遇,以及“无主权”的国民如果不爱国所造成的“恶果”。中间一段表现了“非洲红种野蛮政治”,以证明“我国民非劣种,实有(种族竞争)优胜之资格。”在最后一幕,“黄帝降谕,点到本题”,鼓励炎黄子孙将抵制进行到底。这出戏定于1905年8月11日和12日晚在上海春仙茶园演出。[2]

大约同一时间,其他几名作家刚刚创作完成《苦社会》。在这部小说里,一群读书人由于穷困,被迫离开家乡。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情节,把这些人带到了美国。在美国,他们亲身经历了排华法案的严酷对待,后来被遣送回国。最后,他们加入到抵制运动之中。这部小说尽管没有作者署名,但它在上海书刊市场的面世必定是出版界的一个“事件”(阿英1962:13)。从7月30日开始,这部小说的广告在《申报》上持续刊登了好几个星期。小说的初版就印行了3 000份,而且销路很好,以致出版商表示要出续篇,不过续篇并没有出版。

无论如何,大多数城市居民没有文化,只有通过其他方式才能影响到他们。在这方面,通俗歌曲的讽刺性歌词大概“最有影响力”。下面这首歌采取了粤语情歌的形式,幽默地告诫人们不要购买美国香烟

真系倒霉

系美国香烟

见你而家倒运呀

就想起你从前

你往日行运个阵时

谁把你厌

人人中意你

话你好过活边

因你个香气袭人

胜过烧鸦片

令人闻见就口流涎

我共你有咁耐相交

都算有乜点

估话地外天长有乜变迁

谁料天道无常

人事哙变

就有呢趟拒约嘅风潮

到处遍传

因系美国待我华侨

似得牛马咁贱

故此个个齐心要抵制美利坚

总系抵制美人

法正

话至好系唔消美货

结成团体

烟呀

你有个美字招牌人共见

就要把你共单车一概弃捐

往日各种交情

今日割断

烟你莫怨

或者他时重会回

但得美人废约咯

依旧共你缠绵(阿英 1962:14)(www.xing528.com)

另一首歌也是用的广东方言,由佛山自强社的成员写于中秋节之前。它敦促人们不要使用美国面粉来制作中秋月饼:

时将秋节,庆贺明月

千户万家,香饼盛设

倘用美面,饼自不洁

花旗之面[3],中华之血

……

赠李投桃,改弦易辙

宁制米饼,最为快捷

味高价廉,魄团体结

此物此志,吾食吾力

日月重华,先睹吾粤(阿英:1962:9)

在上海,以苏州方言说书和弹唱(苏州评弹)是最受欢迎的娱乐方式。人镜学社成员心青是一名活跃的抵制者,她以上海妇女举行的抵制会议为内容,写成了一篇弹词(同上书:483—486)。事实上,抵制运动的很多艺术和文学作品写的都是真人真事。这种情况可能会造成两种结果:要么会让这些改编的戏剧具有巨大的情感力量,使人们认真对待它们;要么会贬损抵制运动的价值,让某些参加者仅仅把它看作是一场表演,或者是一种持续时间很短的象征性姿态。

这两种可能性在几首以真实事件为基础创作的儿歌中很好地表现了出来。一首儿歌把一名13岁的李姓男学生描写成其他孩子的榜样。这名学生在学校里被反对排华的演讲所深深打动,回家以后发现了很多美国生产的东西——香水、地毯台灯,感到非常耻辱,愤怒地要求他的父母把这些东西扔掉,但是他们没有理睬他,因为他还只是个孩子。这名学生一怒之下,砸碎了父母给他买的美国制造的留声机。然后,由于害怕父母会惩罚他,他哭喊起来,并且拒绝吃饭。当他的父母了解到事情的原委以后,他们原谅了他,并且决定答应他的请求,把家里所有来自美国的东西都扔掉了(丁又 1958:21)。

浙江省一名9岁的禇娥写了一首歌,讲述了她的故事:

听听听,听我歌,

大家不必道啰嗦。

我父日日言,禁美货,

我母夜夜讲,禁美货。

诸人皆说废美货,

我也时时恨美货,

就拿林文烟香水来打破。

母亲见了大发怒,

我父晓得大赞成,

大家以为我奇货

说我此事应该做,

因为美禁华工律太苛。

告姊妹,劝弟哥,

大家不用美国货,

全国儿童学了我,

不怕美国枪炮多。

使他货色无销路,

工商无了行业做,

不怕美人不讲和。

诸公听,莫笑我,

仔细想想定不误。(徐辉琪等:1991:376—377)

在两首歌中,孩子对待有关抵制美货的言词要比他们的父母更为认真,因为父母们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将公共事件——在他们看来,这些公共事件既是真实的,又具有舞台表演性——和私人事件区别开来,而在孩子的思想里,公共和私人之间的区别并不存在。这里,重要的是,通过把一个私人事件公开化,孩子们以及孩子们的观点似乎取得了胜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