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山市横栏镇志:传统节日汇总

中山市横栏镇志:传统节日汇总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春节俗称过年。除夕当天要进行“团年”祭祀。清明节农历清明节气的头一天为清明节,公历在四月四日或五日。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祭祖扫墓的日子。香烛纸钱燃尽时燃放爆竹。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多数村当天或节日前后还有龙舟巡游或五人朗艇竞赛等活动,河涌两岸村民燃放鞭炮加油助威。七夕节也称乞巧节,是妇女特别的节日。七月七日当天,还要拜祭天地河神及祖先。

中山市横栏镇志:传统节日汇总

春 节 俗称过年。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但横栏人把农历除夕至正月初三、四几天都作为过年,有的甚至到正月初七也作为过年。春节期间,举行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等颇具地方色彩的活动,还举办演大戏,咸水歌、高棠歌对唱,舞醒狮,篮球赛、乒乓球赛、拔河比赛和灯谜竞猜、书画展览等各项娱乐身心的文体活动,热热闹闹、欢欢喜喜过新年

除夕前,要做几件事。腊月廿三或廿四“拜灶君”。要备米、糖、糯米、糕点、糖果等供奉,焚烧香烛纸钱,送灶君回天庭向玉皇大帝禀告,保佑本宅平安。到次年正月初二再接回灶君。“年廿八洗邋遢”,即春节前大扫除清洁卫生,除旧布新。60年代前,横栏人大多住茅寮,蜘蛛网、灰尘等特别多。春节前扫屋要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主屋到厨房等顺序逐一清扫。所有家具、被褥以及墙壁、地面等均清洁或洗涤,有的还将室内外粉饰一新。置办年货。根据各个家庭不同的经济条件,相应添置或更换新家具、新衣新鞋,购买鸡鸭肉类、糖果饼食、海鲜干货、年橘水果、爆竹、春联及盆橘盆花等应节物品。50年代前,农村生活水平低,还有若干户人家共养一头年猪,过年时宰杀分享的习俗。宰杀年猪分猪肉也于除夕或除夕前进行。

除夕,称“年三十晚”。除夕前一两天开始,家家户户都在室内及大门口两旁贴上吉祥语句春联、年画、单语等,改革开放以后还时兴摆放盆橘、鲜花等,把居室布置一新,还要炸煎堆、油角,蒸松糕、年糕。除夕当天要进行“团年”祭祀。要备酒、茶、鸡、猪肉、糕饼等,按先在露天拜祭天神、到河边(埠头)拜祭河神,再在室内拜祭祖先神位,最后到土地庙(社头)拜祭土地神的顺序,分别焚烧香烛纸钱、燃放鞭炮。有些村队的篮球赛、拔河赛、民歌赛等也于除夕开始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拥军优属”政策,除夕(或前一两天)各村党支部、村委会还组织队伍敲锣打鼓舞醒狮,穿街过巷上门慰问烈军属,给烈军属家送礼物、贴春联。这一新风俗,更为过年增添喜庆的氛围。除夕晚餐俗称“团年饭”。以往,多数人家均备齐鸡鸭等供过年享用。除夕当天,家家户户宰鸡杀鸭,备办丰盛酒肴,合家欢聚吃“团年饭”。吃过团年饭,长辈给未成年晚辈压岁钱,祈求小孩平安成长,成年人给年老长辈过年“利是”,恭贺长辈健康长寿。饭后,人们观看粤剧演出,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或者打牌娱乐,近年部分年轻人到石岐、小榄花市,尽情享受过年的气氛。

除夕夜子时(11时至次日凌晨时)起(现在大多数人12时起),人们开始拜祭天地、神位、祖先,燃放鞭炮,祭品中增加斋菜,迎接大年初一来临,俗称“做初一”。从午夜到黎明,鞭炮声此起彼落,通宵不停,以示送旧迎新。有些人还要抢放“开头炮”,在11时或12时前几分钟,即在门外点燃爆竹烟花,把炮烧响,其他人闻声接引,一时间鞭炮齐鸣,响声大作,震耳欲聋。

大年初一,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开始拜年。自家除夕未派发利是的,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分发“利是”,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并给亲朋好友的未成年晚辈派发利是。拜年的人,无论带多少礼物,其中大橘是必不可少的。大橘取其谐音“大吉”,且不能是单数。初一当天,也有醒狮上门取青的习俗。一些希望来年生龙活虎、生意兴隆的人家,在自家门口高处挂上一支扎着利是的龙眼树枝,让醒狮起舞一番取下,此活动一般持续到年初二。90年代起,镇政府每年年初一举办醒狮比赛,上门取青这一习俗已逐步淡化。昔日横栏人还有大年初一吃斋的习俗,现也逐渐淡化。 

大年初二,各家各户吃荤,谓之“开牙”,俗称“开年”。横栏人十分重视“开年”。子时后各家各户宰雄鸡、割肉、炸煎堆、蒸糕点拜祭天地神灵祖先,祈求新年出入平安,人人精神爽利。鞭炮声彻夜响个不停。这天,亲友们继续相互串门拜年,出嫁女无论离娘家有多远,均会赶回娘家与父母团聚,特别是新婚女婿,更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吃开年饭。拜年活动持续几天,直至年初五、初六才逐渐疏落。

年初七称为“人日”,即所有人的生日。这天,继续祭拜天地、神灵、祖先。许多人家习惯在当日早晨煲各类粥,做糕点当早餐,也有的人家用莲子百合、花生等煮成生日糖水庆贺。

清明节 农历清明节气的头一天为清明节,公历在四月四日或五日。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祭祖扫墓的日子。横栏人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俗称“拜山”。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菜肉食、糕饼水果、香烛纸钱等物品,有的还抬整只烧猪到墓地。先把墓地的杂草等清除干净并培土整理好,再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并斟上酒茶,点燃香烛,围绕坟墓压上纸钱,再将冥纸、衣纸焚化,然后每人点燃香烛合手叩头祭拜,以此怀念先人,寄托哀思。香烛纸钱燃尽时燃放爆竹。最后人们吃些果品才离开回家。傍晚(或中午),叔伯兄弟姐妹还聚餐联络感情。21世纪开始,还出现鲜花拜祭的形式,金猪、冥纸等有所减少,人们祭祖新风开始出现。清明扫墓时间为一个月,立夏节气前一天为“墓闭”。清明节当天没去登山拜祭的,一般都会于墓闭前扫墓。清明节所在的农历三月,一般不安排婚嫁、新船下水、新屋入伙等喜庆活动。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这一天横栏人家家户户祭拜天地神灵、河神祖先,裹粽、煲五色豆(五种不同的豆)糖粥,备鸡鸭鱼肉等聚餐欢度节日。多数村当天或节日前后还有龙舟巡游或五人朗艇竞赛等活动,河涌两岸村民燃放鞭炮加油助威。当日,人们到河涌里洗澡游泳,谓之洗龙舟水,祈求行好运,保平安。(www.xing528.com)

七夕节 也称乞巧节,是妇女(特别是未婚少女们)特别的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为七夕节,横栏人称为“拜七姐”。相传七月初七是牛郎和织女在银河驾鹊相会的日子。织女是天帝的第七个女儿,故称为“七姐”。七月初六晚,人们在庭院或户外用木台盛上各种水果、饼食,以及用钵子育好的秧苗(谓之“七夕秧”)等供奉,谓之“雾神仙”(供仙女享用并沾染仙女的灵气,人们吃此果品后可保身体健康)。子夜,还点燃香烛拜祭七姐。七月七日当天,还要拜祭天地河神及祖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横栏等地还流传“七月七,洗屎忽(粤语,洗屁股的意思)”的说法,据说用七夕凌晨之河水浸洗可治脚气、疱疹等皮肤病。“七夕秧”晒干能治脚气、水土不服等症。初七子时后到河边用水桶挑水回家用瓦埕子密封储存,终年不腐。据说这些水是天上七姐在天河里洗澡后流来的“圣水”。用此“圣水”浸泡冬瓜密封一、二年后成“冬瓜水”,冬瓜水及七夕秧是夏季治疗小孩热病的良药,冬瓜水更是夏季上乘的清凉饮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科学进步及环境的变化,人们用“圣水”“七夕秧”治病及浸泡冬瓜水等习俗已逐渐消失。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年轻人逐渐兴起过情人节的习俗,七月初七逐步演变成为横栏青年男女一个结交朋友、联络感情或谈情说爱的节日。当日晚上,三五成群的青年男女结伴聚会,或烧烤或唱卡拉OK作乐。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横栏人十分看重中秋节。在中秋节前,家家户户均有送礼的习惯,首先是给长辈送月饼礼品,或送红包(利是),表达孝心,祝愿长辈健康长寿。亲友之间互相赠送月饼、水果等,祝愿亲友团团圆圆,美满富足。改革开放以后,在政府的倡导下,送礼习俗正向晚辈送给长辈为重点转变。

中秋节当晚,家家户户晚餐必备佳肴,合家共聚团圆。晚上明月当空照,全家围坐于庭院或楼顶,共赏明月,分享各种各样的美食。孩子们拿着点燃小蜡烛的灯笼四周巡游庆祝中秋。

中秋节的传统食品除月饼、水果外,还有田螺菱角、黄豆荚和芋头等,每样背后都有美好的祝愿。其中过中秋吃田螺的习俗至今还非常流行。人们相传在中秋节吃田螺可以保佑明目。在众多的秋令水果中,柚子个头最大,圆圆的外形象征团圆之意,而且柚子的“柚”与“佑”谐音,代表希望月亮护佑的美好意愿,因而成了人们必选的中秋应节水果。

重阳节 九为阳,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俗称“重阳节”。此时,秋高气爽,冷暖适宜,正是登高扫墓的好时光。清明节没有扫墓的横栏人家,都在重阳期间登山扫墓,借着此大好时光祭奠怀念故人,共叙亲情。重阳节当天,还有祭拜天地神灵祖先,合家共聚晚餐的习惯。如今,重阳节更成为横栏人尊敬老人、爱护老人的一个传统节日。节日当天或节日前后,镇党委、镇政府或村委会都组织开展慰问老人、组织老人聚餐等各项活动,给老人发放慰问品及慰问金。

冬 至 每年公历12月22日,是24节气中的冬至,俗称为“过冬”。横栏人有“冬大过年”的说法,可见对过冬的重视。这天,家家户户蒸糕点,煮汤圆,杀鸡鸭拜祭神灵先人,晚餐多备丰盛的菜肴,吃汤圆,合家欢度节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