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9月,横栏(今横东村、横西村)、五六沙(今五沙村、六沙村)、三联(今三沙村)、四沙(今新丰村、裕祥村、新茂村、贴边村)、宝裕、特沙(1964年10月划归新会县)6个乡分别成立供销合作分社,1955年组合为横栏区供销合作社(简称供销社),该名称一直沿用至2005年。
供销社实行股份制,由村民入股,每股2元。供销合作社既属农民群众的合作经济组织,又是社会主义商业的一支重要力量,肩负着农村市场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供应、梳理农副产品流动渠道,沟通城乡物资交流以及稳定市场物价的职责。供销合作社建立后,坚持自愿、互利、民主、服务的办社原则,自主、灵活的经营方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经营作风,支持发展农村商品生产,搞活商品流通,积极扩大经营范围,购销业务不断发展。1953年,横栏供销社经营方针是“服务农业,支援生产,方便群众,保本微利”。每年根据农事季节,按所需的生产资料,集市组织就位,调拨供应。供应的生产资料有水车、农艇、禾桶、水泵、风柜、犁耙、䦁、钊、锄头、禾镰、篾刀、柴刀、谷围、谷箩、谷筛、木材、竹、杉、篾、山货和化肥硫酸铵、农药“六六六”粉等。供销社还设有生活用品门市部,组织供应布胶鞋、毛巾、牙膏、袜子、棉胎、饼干、水果糖、酱油、食盐、豆酱、醋、杂粮酒、南乳、腐乳、碗、筷、铁锅、钢精锅、陶制茶煲、粥煲、汤煲、定量煤油、食油、花布、蓝斜布等160多种生活资料。1965年,经营种类逐步增多,如化肥中有氮、磷、钾肥,农药有“美曲膦酯”“乐果”等,还有农用薄膜、农药器械、绿肥种子、农作物种苗、雨帽、桐油、新式农具。
70年代,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供销社经营种类繁多,供应销售量不断增多。供销社还开设农副产品收购站,收购设有征收、购派任务或完成任务后剩余的农副产品,如横栏盛产的大冬瓜、大头菜、大粉葛、香大蕉、鲜菜、荔枝、果蔗、生葵、杂鱼等,运往城市或供应出口。1971年,收购主要农副产品有荔枝411750公斤,龙眼3150公斤,香大蕉1602000公斤,果蔗63900公斤,橘橙82200公斤,鲜菜3166000公斤。横栏供销社每年根据农事季节,按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及时组织调拨供应。1972年,主要生产资料销售有化肥2806.9吨,农药143.4吨,农艇132只,木材636.34立方米,毛竹20495枝,竹仔4366把,竹篾7905筒,锄头505把,木帮228把,高钊782把,坭铲4677对,禾镰4053张,谷围585个,水车97部,风柜15个,标榜37条,犁耙103部,谷箩3177对,谷铲2154个。1972-1975年,共收购主要农副产品有荔枝1541600公斤,香大蕉3846550公斤。1978年,收购有香大蕉152150公斤,大粉葛228400公斤,大头菜950200公斤,大冬瓜1290300公斤,鲜菜4240750公斤。这些收购,既疏通了农副产品流通渠道,又活跃了城乡物资交流。1978年,横栏供销社发展成有2个加工厂(场),38个经营网点,职工300多人的商业系统,年购销额达94万元。
1979年贯彻改革开放方针,给供销社购销带来了发展机会。为种养户做好生产前后服务工作,扶持重点户专业户发展生产,及时组织调剂种苗种子,实施供应化肥农药,拆零出售农具和生产资料,增设收购网点,为发展商品生产和增进农副产品收购创造了有利条件。其次,根据个体私营商业户蓬勃发展的需求,采取方便灵活措施,把商品批发延伸到分社,拓展了批发业务。再次,按照商业活动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与区内水产、粮食供应等部门联营成立农工商联合贸易公司,办货栈、开生猪屠宰场,分别在石岐、广州开办横栏农工商购销批发部,拓展蔬菜、塘鱼等农副产品出口,增加电视机、电冰箱、音响、洗衣机等进口商品销售;组织香蕉、粉葛等商品北运北京、天津、沈阳等地,开拓了市场,扩大了销售任务。商品购进额和销售额明显提高。(www.xing528.com)
1984年起,横栏供销社推行体制改革,分步实施。1987年商品购进618万元,比1979年304.5万元增长103%,年均增长12.9%;1992年达1090万元,比1987年增长76.3%,年均增长15.3%。商品销售1987年为953万元,比1979年624.5万元增长52.6%,年均增长6.6%;1992年达1390万元,比1987年增长45.9%,年均增长9.2%。1993年起,由于受到个体私营商业冲击,供销社购销业务逐渐萎缩。1999年全面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全社分三种不同形式进行承包,有21间门店定额上缴,每月300至800元,费用自理,自负盈亏。有3间门店按税后利润缴6留4或缴5留5分成,有15间门店按月销售实绩提成1.5%上缴。实践表明,有20间门店营销良好,其余门店要通过出租或转让给外社人员承包,使社有资产保值或稍有增值。
2000年后,主要门店已实行承包户上缴或出租资产,只保留专卖商品烟花爆竹、废品收购、化肥农药等方面管理和虾苗场、肉联厂经营,对职工采取分流安置措施。给承包门店职工继续计算工龄和按规定缴纳社保基金,给达到退休年龄职工办理退休手续和按规定缴纳社保基金,对接近退休年龄职工,在按规定自行缴纳相差工龄年金基础上,给予办理退休手续和按规定缴纳社保基金。分流安置后,全社留下5名管理人员,履行上级供销社下达的任务,继续支援农业生产,办好虾苗场、肉联厂,管理现有的固定资产和专卖商品。通过体制改革,减轻了企业负担和费用支出。2001年横栏供销社与台商在指南西江边兴建孵化南美白对虾虾苗基地,与专业户合资开设横栏肉联厂。至2005年,经营情况良好。
历任主要负责人有苏玉荣、欧显宏、袁沃津、袁志中、梁金伦、郑关在、叶华强、吴华炳、林群兴、许作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