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年间(1723-1735) 有南海、顺德县农民、渔民到横栏沙暂住。至光绪年间(1875-1908),逐步沿河岸定居聚成村庄,并沿用沙名称横栏。
乾隆年间(1736-1795) 初年,有先民到石岗沙定居,后渐成村庄。即现三沙村。同期,有贴边人迁裕祥围定居,沿用围名。同期,有贴边人迁低沙围定居,沿用围名。即现新茂村。
乾隆二十五年(1760) 贴边村建成三圣宫庙(现已改建)。庙内铸有大铜钟(现已失传)。
乾隆末年(1790年后) 有先民到指南沙围垦,修筑指南围。至光绪中叶渐成村庄,沿用围名。
道光年间(1821-1850) 初年,在戙角沙分别筑成戙角围、穗丰围和永丰围。道光六年(1826年),横栏分属大榄都和龙眼都。期间,有顺德容奇等地人迁白蚝沙南面定居,渐成村庄,称六沙。后期,有六沙人迁白蚝沙北面居住,筑合成围,曾建均宁社坛,后渐成村庄,称五沙。末期(1849年),贴边建武帝庙(现不存)。(www.xing528.com)
光绪年间(1875-1908) 初年,横栏分属隆镇和榄镇。中期,有贴边、裕祥等村人分别迁往戙角围、穗丰围、永丰围居住,后各自聚成村庄。
光绪二十四年(1898) 六沙村将位于庙河上(现六沙小学旁)的木桥改建成用条石彻墩和桥头台阶、桥面宽阔的木板桥,名为迴澜桥,后又称青龙桥。1935年,桥面改成三块长8.8米、宽共1.7米、厚18厘米的坤甸木板,两边护栏改为铁管。2003年7月21日该桥被列为镇级文物保护单位。末期,有先民到赤洲沙筑围,称赤洲围。不久,有横栏村人迁入定居。后因赤洲围面积约为1300亩,故名十三顷。
宣统二年(1910) 香山县都、镇更名,改称为第一区至第九区。横栏分属第二区和第三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