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流体动力学原理对回流湍流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如图6.25所示。
图6.25 回流湍流原理分析示意
从图6.25中可看出,膨胀腔体内部由于气体流动较弱,腔体的压力场分布基本是均一的,可用Pec表示。而对于膨胀腔内的穿孔管管段的气体流动,由于沿程阻力损失的存在,上下游的压力会有差异,可由式(6.12)表示。
式中 ζ1——气流掠过穿孔壁面时沿程局部阻力系数;
Pup——穿孔管上游管段的压力;
Pdp——穿孔管下游管段的压力。
对于主管道与腔体之间的回流,可由式(6.13)表示。
式中 ζ2,ζ3——气流通过腔内上下游穿孔壁面时沿程阻力系数;
从以上分析可知,解决回流湍流的关键问题在于缩小穿孔管上下游管内压力Pup、Pdp以及膨胀腔体内部压力Pec之间的压力差,使其压力尽量平衡。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提出两种解决方法:方法一,可以缩短穿孔管段的长度,即减小1ζ的值,使上下游的压力差减小;方法二,可以改变2ζ和3ζ的相对大小,通过膨胀腔体的容积平衡穿孔管段上下游的压力差。
根据以上分析的思路,设计出了四种用于抑制全穿孔膨胀腔中回流湍流的改进结构,如图 6.26所示。1号改进型内部的穿孔管只有一半穿孔,位于上游管段,2号改进型与1号改进型类似,差异是穿孔段位于下游管段。1号和2号两种改进型是采用方法一的思路,即减小1ζ的值。3号改进型上游管段和下游管段都采用相同间距的穿孔,但上游管段的穿孔采用小直径穿孔,而下游管段的穿孔采用大直径。4号改进型的上游管段和下游管段都采用相同直径的穿孔大小,但上游管段采用宽间距穿孔,而下游管段采用窄间距穿孔。3号和 4号两种改进型是采用方法二的思路,即改变2ζ和3ζ相对大小。
图6.26 抑制回流湍流的四种改进型结构示意图
四种改进型的总体设计原则是保证腔内总的穿孔数一样,且穿孔面积基本一致,而外部腔体尺寸以及进出口管径与原简单膨胀腔完全一样。
将1号、2号、3号、4号四种改进型腔内的穿孔尺寸参数列出来,见表6.3。
表6.3 回流湍流抑制结构的几何参数表 单位:mm(www.xing528.com)
注:表中尺寸参数的表达形式定义为穿孔直径-穿孔行数×穿孔列数-穿孔间距。
结合三维时域瞬态流声混合仿真分析方法,可获得四种改进型的腔内声压分布云图,如图6.27所示。仿真时入口气流速度设置与膨胀腔相同。
图6.27 1号、2号、3号、4号四种改进型气流噪声声场分布云图
将图6.27与图6.22对比(图6.22中色标范围大),可以发现1号、2号、3号、4号四种改进型在穿孔附近的声场声压值大大减小了,说明这四种改进型有效抑制了全穿孔膨胀腔体内部存在的回流湍流。而将四种改进型之间进行相互比较可以发现,1号和2号改进型的腔内声场声压值要明显比3号和4号改进型小,说明1号和2号两种改进型对于回流湍流的抑制更加有效。另外,1号和2号改进型加工工艺性能比3号和4号更好。综上分析可知,1号和2号改进型是更有优势的回流湍流抑制结构,因而以下分析仅针对1号和2号改进型展开。
将1号、2号改进型和全穿孔膨胀腔的远场辐射噪声的仿真结果绘制出来,如图 6.28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1号改进型和 2号改进型在全频段内声压级都要低于全穿孔膨胀腔,说明1号和 2号改进型成功地抑制了膨胀湍流和回流湍流,可以更加有效地抑制气流噪声的产生。
图6.28 1号、2号改进型和全穿孔膨胀腔的气流辐射噪声对比(M=0.147)
消声器的主要目的是用来消声的,采用有限元方法,对1号、2号改进型和全穿孔膨胀腔的消声性能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如图 6.29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1号、2号改进型腔内有半段管没有穿孔,由 1/4波长管效应在 400 Hz左右形成共振峰,提高了 200~700 Hz频段的消声量。这个频段的消声量对于阶次噪声的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本文提出的1号和 2号改进型能够很好地在全频带内抑制气流噪声,而且拥有更好的低频消声性能。1号和2号改进型结构形式为半穿孔膨胀腔,是最优气流噪声抑制结构。
图6.29 1号,2号改进型和全穿孔膨胀腔传递损失对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