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图5.24和图5.25可以看出,随着颈部锥角的增加,共振器的共振频率也在向高频移动,而且锥角与频移量不成简单的线性关系。在实际消声器设计中,共振器的共振频率是一个重要设计参数,因而需要对锥颈共振器的共振频率进行分析计算,从而更好地指导此种共振器的正向设计。式可以较准确地预测锥颈共振器的共振频率。
从图5.24和图5.25可以看出,随着颈部锥角的增加,共振器的共振频率也在向高频移动,而且锥角与频移量不成简单的线性关系。在实际消声器设计中,共振器的共振频率是一个重要设计参数,因而需要对锥颈共振器的共振频率进行分析计算,从而更好地指导此种共振器的正向设计。
传统共振器的共振频率计算公式见式(5.25)。
式中 fr——共振频率;
Sn——颈部的横截面面积;
Vc——共振器腔体的体积;
δn——颈部的声学修正长度。
从式(5.25)中可以看出,传统的共振频率计算公式不能够考虑锥形颈部对共振频率的影响。因而参考Tang[65]针对小尺寸锥颈提出的共振频率计算公式,得出了适用于本书中研究的锥颈共振器模型的共振频率计算公式,见式(5.26)。
式中 δac1——从主管道到共振器颈部入口突变截面处的声学修正长度;(www.xing528.com)
δac2——从共振器颈部出口到腔体突变截面处的声学修正长度;
Lt——整个锥颈的长度,包括声学修正长度,即Lt=l1+δac1+δac2+δc。
从图 5.26可以看出,提出的共振频率预测公式(5.26)可以很好地反映锥颈共振器的共振频率随锥角变化的非线性对应关系,与有限元结果以及带锥颈声学修正的传递矩阵修正模型结果吻合良好。而式(5.25)预测的共振频率与锥角成线性对应关系,故在锥角增大时共振频率计算结果与有限元及传递矩阵修正模型结果偏差越来越大。
式(5.26)可以较准确地预测锥颈共振器的共振频率。因而根据要解决的阶次噪声分布频段,可以通过式(5.26)进行共振器结构尺寸参数的快速初步匹配设计。
图5.26 共振频率预测结果对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