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任务
通过原位测试知识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承担以下工作任务:
(1)掌握静力触探试验的操作步骤。
(2)掌握试验检测方法的数据采集并能对试验成果进行整理分析。
(3)了解试验检测方法的工作原理及其优缺点。
二、相关配套知识
静力触探测试(static cone penetration test)简称静探(CPT)。静力触探试验是把一定规格的圆锥形探头借助机械匀速压入土中,并测定探头阻力等的一种测试方法,实际上是一种准静力触探试验。
目前在我国使用的静力触探仪以电测式为主。
静力触探具有下列明显优点:
(1)测试连续、快速,效率高,功能多,兼有勘探与测试的双重作用。
(2)采用电测技术后,易于实现测试过程的自动化,测试成果可由计算机自动处理,大大减轻了测试人员的工作强度。
由于以上原因,电测静力触探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土工原位测试技术,本章将重点加以叙述和讨论。
静力触探的主要缺点是对碎石类土和密实砂土难以贯入,也不能直接观测土层。在地质勘探工作中,静力触探常和钻探取样联合运用。
图 10-27 是静力触探示意和得到的测试曲线。从测试曲线和地层分布的对比可以看出,触探阻力的大小与地层的力学性质有密切的关系。
图10-27 静力触探示意及其曲线
静力触探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对地基土进行力学分层并判别土的类型;确定地基土的参数(强度、模量、状态、应力历史);砂土液化可能性;地基承载力;单桩竖向承载力等。
(一)试验设备
静力触探仪一般由 3 部分构成,即:① 触探头,也即阻力传感器;② 量测记录仪表;③ 贯入系统:包括触探主机与反力装置,共同负责将探头压入土中。目前广泛应用的静力触探车集上述 3 部分为一整体,具有贯入深度大(贯入力一般大于 100 kN)、效率高和劳动强度低的优点。但它仅适用于交通便利、地形较平坦及可开进汽车的勘测场地使用。贯入力等于或小于 50 kN 者,一般为轻型静力触探仪,使用时,一般都将上述 3 部分分开装运到现场,进行测试时再将 3 部分有机地连接起来。在交通不便、勘测深度不大或土层较软的地区,轻型静力触探应用很广。它具有便于搬运、测试成本较低及灵活方便等优点。静力触探仪的贯入力一般为20~100 kN,最大贯入力为200 kN,因为细长的探杆受力极限不能太大,太大易弯曲或折断。贯入力为 20~30 kN 者,一般为手摇链式电测十字板-触探两用仪。贯入力大于50 kN 者,一般为液压式主机。
1.探头的种类及规格
探头是静力触探仪的关键部件,它包括摩擦筒和锥头两部分,有严格的规格与质量要求。目前,国内外使用的探头可分为3种类型(图10-28和图10-29)。
图10-28 单桥探头外形
图10-29 双桥探头(上)及孔压探头(下)外形
(1)单桥探头:它是我国所特有的一种探头类型。它是将锥头与外套筒连在一起,因而只能测量一个参数。这种探头结构简单,造价低,坚固耐用。
(2)双桥探头:它是一种将锥头与摩擦筒分开,可同时测锥头阻力和侧壁摩擦力两个参数的探头。国内外普遍采用,用途很广。
(3)孔压探头:它一般是在双用探头基础上再安装一种可测触探时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装置的探头。孔压探头最少可测3种参数,即锥尖阻力、侧壁摩擦力及孔隙水压力,功能多,用途广,在国外已得到普遍应用。在我国,也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此外,还有可测波速、孔斜、温度及密度等的多功能探头。探头的功能越多,测试成果也越多,用途也越广,但相应的测试成本及维修费用也越高。因而,应根据测试目的和条件,选用合适的探头。探头底面积越大,能承受的抗压强度越高;另外,可有更多的空间安装附加传感器。但在一般土层中,应优先选用符合国际标准的探头,即探头顶角为 60°,底面面积为 10 cm2,侧壁摩擦筒表面积为150 cm2的探头,其成果才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和通用性,也便于开展技术交流。
2.量测记录仪表
我国的静力触探几乎全部采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因此,与其配套的记录仪器主要有以下 4种类型:① 电阻应变仪;② 自动记录绘图仪;③ 数字式测力仪;④ 数据采集仪(微机控制)。
1)电阻应变仪
电阻应变仪具有灵敏度高、测量范围大、精度高和稳定性好等优点。但其操作是靠手动调节平衡,跟踪读数,容易造成误差;因为是人工记录,故不能连续读数,不能得到连续变化的触探曲线。
2)自动记录仪
我国现在生产的静力触探自动记录仪都是用电子电位差计改装的。这些电子电位差计都只有一种量程范围。为了在阻力大的地层中能测出探头的额定阻力值,也为了在软层中能保证测量精度,一般都采用改变供桥电压的方法来实现。早期的仪器为可选式固定桥压法,一般分成4~5挡,桥压分别为2 Ⅴ、4 Ⅴ、6 Ⅴ、8 Ⅴ、10 Ⅴ,可根据地层的软硬程度选择。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电压稳定,可靠性强;但资料整理工作量大。现在已有可使供桥电压连续可调的自动记录仪。
3)数字式测力仪
数字式测力仪是一种精密的测试仪表。这种仪器能显示多位数,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精度高、稳定可靠、使用方便、能直读贯入总阻力和计算贯入指标简单等优点,是轻便链式十字板-静力触探两用机的配套量测仪表。国内已有多家生产。这种仪器的缺点是间隔读数,手工记录。
4)微机在静探中的应用
以上介绍的各种仪器的功能均比较简单,虽然能满足一般生产的需要,但资料整理时工作量大,效率低。用微型计算机采集和处理数据已在静力触探测试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计算机控制的实时操作系统使得触探时可同时绘制锥尖阻力与深度关系曲线、侧壁摩阻力与深度关系曲线;终孔时,可自动绘制摩阻比与深度关系曲线。通过人机对话能进行土的分层,并能自动绘制出分层柱状图,打印出各层层号、层面高程、层厚、标高以及触探参数值。
3.贯入系统
静力触探贯入系统由触探主机(贯入装置)和反力装置两大部分组成。触探主机的作用是将底端装有探头的探杆一根一根地压入土中。触探主机按其贯入方式不同,可以分为间歇贯入式和连续贯入式;按其传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机械式和液压式;按其装配方式不同可分为车装式、拖斗式和落地式等。
(二)现场操作要点
1.贯入、测试及起拔要点
(1)将触探机就位后,应调平机座,并使用水平尺校准,使贯入压力保持竖直方向,并使机座与反力装置衔接、锁定。当触探机不能按指定孔位安装时,应将移动后的孔位和地面高程记录清楚。
(2)探头、电缆、记录仪器的接插和调试,必须按有关说明书要求进行。
(3)触探机的贯入速率,应控制在1~2 cm/s,一般为2 cm/s;使用手摇式触探机时,手把转速应力求均匀。
(4)在地下水埋藏较深的地区使用孔压探头触探时,应先使用外径不小于孔压探头的单桥或双桥探头开孔至地下水位以下,而后向孔内注水至与地面平,再换用孔压探头触探。
(5)探头的归零检查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① 使用单桥或双桥探头时,当贯入地面以下0.5~1.0 m后,上提5~10 cm,待读数漂移稳定后,将仪表调零即可正式贯入。在地面以下1~6 m,每贯入1~2 m提升探头5~10 cm,并记录探头不归零读数,随即将仪器调零。孔深超过6 m后,可根据不归零读数之大小,放宽归零检查的深度间隔。终孔起拔时和探头拔出地面后,亦应记录不归零读数。
② 使用孔压探头时,在整个贯入过程中不得提升探头。终孔后,待探头刚一提出地面时,应立即卸下滤水器,记录不归零读数。
(6)使用记读式仪器时,每贯入0.1 m或0.2 m应记录一次读数;使用自动记录仪时,应随时注意桥压、走纸和划线情况,做好深度和归零检查的标注工作。
(7)若计深标尺设置在触探主机上,则贯入深度应以探头、探杆入土的实际长度为准,每贯入3~4 m校核一次。当记录深度与实际贯入长度不符时,应在记录本上标注清楚,作为深度修正的依据。
(8)当在预定深度进行孔压消散试验时,应从探头停止贯入之时起,用秒表计时,记录不同时刻的孔压值和锥尖阻力值。其计时间隔应由密而疏,合理控制。在此试验过程中,不得松动、碰撞探杆,也不得施加能使探杆产生上、下位移的力。
(9)对于需要作孔压消散试验的土层,若场区的地下水位未知或不确切,则至少应有一孔孔压消散达到稳定值,以连续2 h内孔压值不变为稳定标准。其他各孔、各试验点的孔压消散程度,可视地层情况和设计要求而定,一般当固结度达 60%~70% 时,即可终止消散试验。
(10)遇下列情况之一,应停止贯入,并应在记录表上注明:
① 触探主机负荷达到其额定载荷的120% 时;
② 贯入时探杆出现明显弯曲;
③ 反力装置失效;
④ 探头负荷达到额定载荷时;
⑤ 记录仪器显示异常。
(11)起拔最初几根探杆时,应注意观察、测量探杆表面干、湿分界线距地面的深度,并填入记录表的备注栏内或标注于记录纸上。同时,应于收工前在触探孔内测量地下水位埋藏深度;有条件时,宜于次日核查地下水位。
(12)将探头拔出地面后,应对探头进行检查、清理。当移位于第二个触探孔时,应对孔压探头的应变腔和滤水器重新进行脱气处理。
(13)记录人员必须按记录表要求用铅笔逐项填记清楚,记录表格式可按以上测试项目制作。
2.注意事项
(1)保证行车安全,中速行驶,以免触探车上仪器设备被颠坏。
(2)触探孔要避开地下设施(管路、地下电缆等),以免发生意外。
(3)安全用电,严防触(漏)电事故。工作现场应尽量避开高压线、大功率电机及变压器,以保证人身安全和仪表正常工作。
(4)在贯入过程中,各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尤其是操纵台人员,要严肃认真、全神贯注,以免发生人身、仪器设备事故。司机要坚守岗位,及时观察车体倾斜、地铺松动等情况,并及时通报车上操作人员。
(5)精心保护好仪器,须采取防雨、防潮、防震措施。
(6)触探车不用时,要及时用支腿架起,以免汽车弹簧钢板过早疲劳。
(7)保护好探头,严禁摔打探头;避免探头暴晒和受冻;不许用电缆线拉探头;装卸探头时,只可转动探杆,不可转动探头;接探杆时,一定要拧紧,以防止孔斜。
(8)当贯入深度较大时,探头可能会偏离铅垂方向,使所测深度不准确。为了减少偏移,要求所用探杆必须是平直的,并要保证在最初贯入时不应有侧向推力。当遇到硬岩土层以及石头、砖瓦等障碍物时,要特别注意探头可能发生偏移的情况。国外已把测斜仪装入探头,以测其偏移量,这对成果分析很重要。
(9)锥尖阻力和侧壁摩阻力虽是同时测出的,但所处的深度是不同的。当对某一深度处的锥头阻力和摩阻力作比较时,例如计算摩阻比时,须考虑探头底面和摩擦筒中点的距离,如贯入第一个 10 cm时,只记录qc;从第二个10 cm以后才开始同时记录qc和fs。
(10)在钻孔、触探孔、十字板试验孔旁边进行触探时,离原有孔的距离应大于原有孔径的20~25倍,以防土层扰动。如要求精度较低时,两孔距离也可适当缩小。
(三)试验成果的整理
1.初读数的处理
初读数是指探头在不受土层阻力的条件下,传感器的初始应变的读数。影响初读数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是温度(因为现场工作过程的地温与气温同探头标定时的温度不一样)。消除初读数影响的办法,可采用每隔一定深度将探头提升一次,在其不受力的情况下将应变仪调零一次,或测定一次初读数。后者在进行应变量计算时,按下式消除初读数的影响
式中 ε——应变量(με);
ε1——探头压入时的读数(με);
ε0——初读数(με)。
2.贯入阻力的计算
将电阻应变仪测出的应变量ε,换算成比贯入阻力ps(单桥探头),或锥头阻力qc及侧壁摩擦力fs(双桥探头),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a、a1、 a2——应变仪标定的单桥探头、双桥探头的锥头传感器及摩擦传感器的标定系数(MPa);
ε、εq、 εf ——单桥探头、双桥探头的锥头及侧壁传感器的应变量(με)。
自动记录仪绘制出的贯入阻力随深度变化曲线,其本身就是土层力学性质的柱状图,只需在其纵、横坐标上绘制比例标尺,就可在图上直接量出ps或qc、fs值的大小。
3.摩阻比的计算
摩阻比是以百分率表示的双桥探头的各对应深度的锥头阻力和侧壁摩擦力的比值,即
式中 Rf——摩阻比。
4.原始数据的修正
在贯入过程中,探头受摩擦而发热,探杆会倾斜和弯曲,探头入土深度很大时探杆会有一定量的压缩,仪器记录深度的起始面与地面不重合,等等,这些因素会使测试结果产生偏差,因而原始数据一般应进行修正。修正的方法一般按《静力触探技术规程》TBJ 37—93的规定进行。主要应注意深度修正和零漂处理。
1)深度修正
当记录深度与实际深度有出入时,应按深度线性修正深度误差。对于因探杆倾斜而产生的深度误差可按下述方法修正:
触探的同时量测触探杆的偏斜角(相对铅垂线),如每贯入1 m测了1次偏斜角,则该段的贯入修正量为
式中 Δhi——第i段贯入深度修正量;
θi, θi-1——第i次和第i-1次实测的偏斜角。
触探结束时的总修正量为∑Δhi,实际的贯入深度应为 h-∑Δhi 。
实际操作时应尽量避免过大的倾斜、探杆弯曲和机具方面产生的误差。
2)零漂修正
一般根据归零检查的深度间隔按线性内查法对测试值加以修正。修正时应注意不要形成人为的台阶。
5.触探曲线的绘制
当使用自动化程度高的触探仪器时,需要的曲线均可自动绘制,只有在人工读数记录时才需要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曲线。
单桥和双桥探头应绘制ps-z曲线、qc-z曲线、fs-z曲线、Rf-z曲线;孔压探头尚应绘制 ui -z曲线、qt-z曲线、ft-z曲线、Bq-z曲线和孔压消散ut-lgt曲线,如图 10-30所示。
图10-30 静力触探成果曲线
图中 Rf——摩阻比;
ui ——孔压探头贯入土中量测的孔隙水压力(即初始孔压);
qt——真锥头阻力(经孔压修正);
ft——真侧壁摩阻力(经孔压修正);
Bq——静探孔压系数;
ui ——试验深度处总静水压力(kPa);
σvo ——试验深度处总上覆压力(kPa);
ut ——孔压消散过程时刻t的孔隙水压力。
6.划分土层界限
根据静力触探曲线对土进行力学分层,或参照钻孔分层结合静探曲线的大小和形态特征进行土层工程分层,确定分层界线。
土层划分应考虑超前与滞后的影响,其确定方法如下:
(1)上下层贯入阻力相差不大时,取超前深度和滞后深度的中点,或中点偏向小阻值土层5~10 cm处作为分层界面。(www.xing528.com)
(2)上下层贯入阻力相差 1 倍以上时,当由软层进入硬层或由硬层进入软层时,取软层最后一个(或第一个)贯入阻力小值偏向硬层10 cm处作为分层界面。
(3)上下层贯入阻力无甚变化时,可结合fs或Rf的变化确定分层界面。
7.分层贯入阻力
计算单孔各分层的贯入阻力,可采用算术平均法或按触探曲线采用面积法,计算时应剔除个别异常值(如个别峰值),并剔除超前、滞后值。计算勘察场地的分层阻力时,可按各孔穿越该层的厚度加权平均计算场地分层的平均贯入阻力,或将各孔触探曲线叠加后,绘制低值与峰值包络线,以便确定场地分层的贯入阻力在深度上的变化规律及变化范围。
(四)静力触探成果的应用
静力触探试验的应用范围有:
(1)查明地基土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变化,划分土层,确定土的类别。
(2)确定建筑物地基土的承载力和变形模量以及其他物理力学指标。
(3)选择桩基持力层,预估单桩承载力,判别桩基沉入的可能性。
(4)检查填土及其他人工加固地基的密实程度和均匀性,判别砂土的密度及其在地震作用下的液化可能性。
(5)湿陷性黄土地区用来查找浸水湿陷事故的范围和界线。
1.按贯入阻力进行土层分类
划分土层的根据在于探头阻力的大小与土层的软硬程度密切相关,由此进行的土层划分也称之为力学分层。
如图10-30所示,分层时要注意两种现象,其一是贯入过程中的临界深度效应,另一个是探头越过分层面前后所产生的超前与滞后效应。这些效应的根源均在于土层对于探头的约束条件有了变化。
根据长期的经验确定了以下划分方法:
(1)上下层贯入阻力相差不大时,取超前深度和滞后深度的中点,或中点偏向于阻值较小者5~10 cm处作为分层面。
(2)上下层贯入阻力相差一倍以上时,取软层最靠近分界面处的数据点偏向硬层10 cm处作为分层面。
(3)上下层贯入阻力变化不明显时,可结合fs或Rf的变化确定分层面。
土层划分以后可按平均法计算各土层的触探参数,计算时应注意剔除异常的数据。
(1)分类方法。利用静力触探进行土层分类,由于不同类型的土可能有相同的ps、qc或fs 值,因此单靠某—个指标,是无法对土层进行正确分类的。在利用贯入阻力进行分层时,应结合钻孔资料进行判别分类。使用双桥探头时,由于不同土的qc和fs值不可能都相同,因而可以利用qc和 fs/qc (摩阻比)两个指标来区分土层类别。对比结果证明,用这种方法划分土层类别效果较好。
(2)利用qc和fs/qc分类的一些经验数据,见表10-6。
表10-6 按静力触探指标划分土类
2.确定土类(定名)
静力触探的几种测试方法均可用于划分土类,但就其总体而言,单桥探头测试的参数太少,精度较差,常常需要和钻探及经验相结合,下面仅介绍铁道部《静力触探技术规程》(YS 5223—2000)中利用双桥探头测试结果进行划分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了qc和Rf两个参数,其根据在于不同的土类不但具有差异较大的qc值,而且其摩阻比 Rf对此更为敏感。例如大部分砂土Rf均小于1%,而黏土通常都大于2%,所以使用这两个参数划分土类有较好的效果。
该法的优点是提供了边界方程,缺点是比较粗糙。
3.求解地基承载力
用静力触探法求地基承载力的突出优点是快速、简便、有效。在应用此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静力触探法求地基承载力一般依据的是经验公式。这些经验公式是建立在静力触探和载荷试验的对比关系上。但载荷试验原理是使地基土缓慢受压,先产生压缩(似弹性)变形,然后为塑性变形,最后剪切破坏,受荷过程慢,内聚力和内摩擦角同时起作用。静力触探加荷快,土体来不及被压密就产生剪切破坏,同时产生较大的超孔隙水压力,对内聚力影响很大。这样,主要起作用的是内摩擦角,内摩擦角越大,锥头阻力qc(或比贯入阻力ps)也越大。砂土内聚力小或为零,黏性土内聚力相对较大,而内摩擦角相对较小。因此,用静力触探法求地基承载力要充分考虑土质的差别,特别是砂土和黏土的区别。另外,静力触探法提供的是一个孔位处的地基承载力,用于设计时应将各孔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推求场地的承载力,此外还应进行基础的宽度和埋置深度的修正。
(2)地基土的成因、时代及含水量的差别对用静力触探法求地基承载力的经验公式有明显影响,如老黏土(Q1~Q3)和新黏土(Q4)的区别。
我国对使用静力触探法推求地基承载力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经验公式很多。在使用这些经验公式时应充分注意其使用的条件和地域性,并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
上列式中的f0为地基承载力基本值,ps为单桥探头的比贯入阻力。
铁路部门提出的经验公式(见《静力触探技术使用暂行规定》)如下:
对于 Q3及以前沉积的老黏土地基,单桥探头的比贯入阻力ps在3 000~6 000 kPa时采用如下公式计算地基的基本承载力
对于软土及一般黏土、亚黏土地基的基本承载力σ0采用下式计算
对于一般亚砂土及饱和砂土地基的基本承载力σ0采用下式计算
当确认该地基在施工及竣工后均不会达到饱和时,则由上式确定的砂土地基的σ0可以提高25%~50%。
上列各式的单位均为kPa。
相应的深、宽修正系数见表10-7。
表10-7 由贯入阻力ps定宽、深修正系数k1和k2
上述公式均是以单桥探头的比贯入阻力ps为基础建立的。以双桥探头的锥尖阻力qc为基础的公式也有不少,但不及上述公式的影响大。
4.估算单桩的竖向承载力
静力触探的机理和桩的作用机理类似,静力触探试验相当于沉桩的模拟试验。因此,在现有的各种原位测试技术中,用静力触探成果计算单桩承载力是最为适宜的,其效果也特别良好,故很早就被应用于桩基勘察中。与用载荷试验求单桩承载力的方法相比,静力触探试验具有明显的优点。由于成本很低且快速经济,因而可以在每根桩位上进行静力触探试验;桩的载荷试验成本高、周期长,而且只有在成桩后才能做,试验数量非常有限,试验成本也远远高于静力触探试验。因此,静力触探在桩基的勘察阶段广泛应用。但要注意两者的区别,桩的表面较粗糙,直径大,沉桩时对桩周围土层的扰动也大;桩在实际受力时沉降量很小,沉降速度很慢;而静力触探贯入速率较快。因此,要对静力触探成果加以修正后才能应用于计算桩的承载力。由于载荷试验求出的单桩承载力最可靠,所以将静力触探试验和桩的载荷试验配合应用,互相验证,将会减少桩基的工程和试验费用并能取得比使用单一手段更好的效果。
应用静力触探的测试成果计算单桩极限承载力的方法已比较成熟,国内外均有很多计算公式。
1)根据双桥探头测试成果确定预制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的方法
该规范规定,当根据双桥探头静力触探资料确定预制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时,对于黏性土、粉土和砂土,如无当地经验时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Quk——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fsi ——第i层土的探头平均侧阻力;
qc ——桩端平面上、下探头阻力,取桩端平面以上4d(d为桩的直径或边长)范围内按土层厚度的探头阻力加权平均值,然后再和桩端平面以下 1d范围内的探头阻力进行平均;
α——桩端阻力修正系数,对黏性土、粉土取2/3,饱和砂土取1/2;
βi——第i层土桩侧阻力综合修正系数,按下式计算:
黏性土、粉土
砂土
注:双桥探头的圆锥底面面积为15 cm3,锥角60°,摩擦套筒高21.85 cm,侧面面积300 cm2。
使用单桥探头的方法和估算钻孔桩的承载力的方法请见参考资料。
2)由ps曲线确定单桩承载力设计值
式中 Rd——预制桩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γs, γp ——分项系数,见表10-8。
表10-8 分项系数取值表
fs ——比贯入阻力,按下面方法取值:
H≤ 6 m , fs=15 (kPs)
H> 6 m ,
A.黏性土a. ps ≥1 000 kPa 时, fs =ps/20 (kPa)
b. ps > 1 000 kPa 时, fs=0.025 ps +25 (kPa)
B.砂性土粉性土, fs =ps/50 (kPa)
如果上述所得 fs ≥ 1 00 kPa ,取 fs=100 kPa 。
αb——桩端阻力修正系数,见表10-9。
表10-9 αb——桩端阻力修正系数
psb ——桩端附近比贯入阻力ps平均值:
如果 psb1 ≤psb2则 psb=(psb1 +βpsb2)/2
如果 psb1 >psb2则 psb =psb2
psb1——(L-8d)范围内ps平均值
psb2——(L+4d)范围内ps平均值
β——折减系数,见表10-10。
表10-10 折减系数取值表
如果上述所得 αb psb ≥ 8 000 kPa ,取αb psb= 8 000 kPa ;
如果上述所得 αb psb=2 500~6 000 kPa 且为浅部土层,慎重取值。
5.确定不排水抗剪强度Cu值
用静力触探求饱和软黏土的不排水综合抗剪强度(Cu),目前是用静力触探成果与十字板剪切试验成果对比,建立ps与Cu之间的关系,以求得Cu值,其相关式见表10-11。
表10-11 软土Cu(kPa)与ps 、qc(MPa)相关公式
6.确定土的变形性质指标
1)基本公式
Buisman曾建议砂土的 Es -qc 关系式为
式中 Es——固结试验求得的压缩模量,MPa。
这个公式是由下列假设推出来的:
(1)触探头类似压进半无限弹性压缩体的圆锥。
(2)压缩模量是常数,并且等于固结试验的压缩模量Es。
(3)应力分布的Boussinesq理论是适用的。
(4)与土的自重应力σ0相比,应力增量 Δσ 很小。
由于土在产生侧向位移之前首先被压缩,在压入高压缩土层中的触探头与上述假设条件之间存在着相似性。因此,从理论上来考虑,是可以在探头阻力与土的压缩性之间建立相关关系的经验公式。
2)经验式
E0、 ps 和 Es、 ps 的经验式列于表10-12。
表10-12 按比贯入阻力ps确定E0和Es
7.估计饱和黏性土的天然重度
利用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值,结合场地或地区性土质情况(含有机物情况、土质状态)可估计饱和黏性土的天然重度,见表10-13。
表10-13 按比贯入阻力ps估计饱和黏性土的天然重度γ
8.确定砂土的内摩擦角
砂土的内摩擦角可根据静力触探参数参照表10-14取值。
表10-14 按比贯入阻力ps确定砂土的内摩擦角φ
9.其他方面的应用
除了在上述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外,静力触探技术还可用于推求土的物性参数(密度、密实度等)、力学参数( c, φ,E0 , Es 等),检验地基处理后的效果、测定滑坡的滑动面以及判断地基的液化可能性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