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泥石流及工程防治:一本实用指南

泥石流及工程防治:一本实用指南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典型的泥石流沟可划分为三个区段:图3-12 典型的泥石流沟分区1)形成区形成区一般位于泥石流沟的上、中游。非典型的泥石流沟,可能没有明显的流通区。另外对泥石流沟上游山体上风化破碎岩石、崩塌、岩堆、滑坡等不良地质灾害要及时整治,稳固山体,从而减少固体物质来源,减小泥石流危害。

泥石流及工程防治:一本实用指南

一、工作任务

通过泥石流及其工程防治知识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承担以下工作任务:

(1)理解泥石流的危害及其形成条件。

(2)掌握泥石流的类型及其铁路工程分类标准。

(3)掌握泥石流地区道路位置选择及防治措施。

二、相关配套知识

(一)泥石流及其危害

泥石流是一种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通常,在暴雨集中或积雪迅速融化时突然暴发泥石流,具有极强的破坏力,混浊的泥石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涧、峡谷冲出山外,在沟口平缓处堆积,将沿途遇到的村镇房屋、道路、桥梁瞬间摧毁、掩埋,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因此,“冲”和“淤”是泥石流的主要活动特征和主要危害方式。冲是以巨大的冲击力作用于建筑物而造成直接的破坏;淤是构造物被泥石流搬运停积下来的泥、砂、石淤埋。

(二)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泥石流与一般洪流不同之处在于它含有大量固体物质。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具备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足够的突发性水源和陡峻的地形三个基本条件。另外,某些人为因素对泥石流的形成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1.松散固体物质

丰富松散的固体物质,是泥石流形成的必要条件。而物质来源决定于泥石沟流域范围内的地质环境条件。一般在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强烈、岩石风化破碎严重、第四系各种成因的松散堆积物丰富、滑坡和崩塌等地质灾害多发的地区,常产生大量的松散固体物质,为泥石流形成提供物质条件,易发生泥石流灾害。

2.水源条件

水不仅是泥石流的组成部分,也是松散固体物质的搬运介质。根据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的不同,泥石流水源有暴雨降水、冰雪融水、水库溃决等。我国泥石流水源主要由暴雨形成。各地区因暴雨分布和降雨特征的差异,形成了典型的区域性泥石流特征。北方雨量小,泥石流爆发的数量也少;南方雨量大,泥石流爆发频繁。地形的起伏,使暴雨发生再分布,迎风坡可使暴雨得到加强,使泥石流集中发育。在雨季及暴雨中心,泥石流会更加活跃。

3.地形条件

泥石流的地形条件要求大气降雨能迅速汇聚,并拥有巨大动能。为此,沟上游应有一个面积很大、便于汇水的区域,此区域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形围谷地形。区内山坡较陡,约为30°~60°,坡面岩土裸露,植被稀少,沟谷狭窄幽深,沟壁陡峭,沟床坡降大。沟的下游多位于沟口外大河河谷地两侧,地形开阔、平坦,是泥石流的沉积处所。

典型的泥石流沟可划分为三个区段(图3-12):

图3-12 典型的泥石流沟分区

1)形成区

形成区一般位于泥石流沟的上、中游。它又可分为汇水动力区及固体物质供应区:汇水区是汇聚和提供水源的地方;物质供应区山体裸露、风化严重、不良地质作用广泛分布,是为泥石流储备与提供大量泥砂石块的地方。

2)流通区

流通区位于泥石流沟中、下游,多为一段较短的深陡峡谷。非典型的泥石流沟,可能没有明显的流通区。

3)沉积区

沉积区位于泥石流沟下游,一般多为山口外地形较开阔地段,泥石流至此流速变缓,大量固体物质呈扇形沉积。

4.人为因素

人类工程活动不当,可促使泥石流发生、发展或加剧其危害。乱砍滥伐森林、开垦陡坡,破坏了植被,使山体裸露;开矿、采石、筑路中任意堆放弃渣:这些都直接、间接地为泥石流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地表流水迅速汇聚的条件。据统计,人为因素造成的泥石流占铁路泥石流的25%~35%,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三)泥石流分类

为了深入研究和有效整治泥石流,必须对泥石流进行合理分类。

1.按发育阶段分期(表3-2)

表3-2 泥石流按发育阶段分期

2.铁路工程泥石流分类(表3-3)

表3-3 铁路工程泥石流分类

(www.xing528.com)

续表

3.泥石流按流体性质分类(表3-4)

表3-4 泥石流按流体性质分类

(四)泥石流地区道路位置选择及防治措施

1.道路位置工程地质选线原则

铁路、公路通过泥石流区,应遵循下列工程地质选线原则:

(1)应绕避处于发育旺盛期的特大、大型泥石流或泥石流群,以及淤积严重的泥石流沟。

(2)应远离泥石流堵河严重地段的河岸。

(3)线路高程应考虑泥石流发展趋势。

(4)峡谷河段以高桥大跨通过。

(5)宽谷河段,线路位置及高程应根据主河床与泥石流沟淤积率、主河摆动趋势确定。

(6)线路跨越泥石流沟时,应避开河床纵坡由陡变缓和平面上急弯部位;不宜压缩沟床断面、改沟并桥或沟中设墩;桥下应留足净空。

(7)严禁在泥石流扇上挖沟设桥或作路堑。

山区道路通过泥石流地区的具体位置,通常有下述五个方案可供比选,五个方案的优缺点评述如下(图3-13)。

图3-13 铁路通过泥石流区的方案

(1)线路通过泥石流沟口的流通区,以单孔高桥通过。流通区沟床稳定,冲刷、淤积相对最小,是最稳定、工程措施采取最少的方案,应为最佳方案[1 方案]。由于流通区位置较高,沿河线路需爬坡展线才能到达此处。

(2)线路在堆积区中部通过。这里沟床变迁不定,泥砂石块冲刷、淤积严重,是最不利方案[2方案]。若由于其他困难,线路不得不从此通过,则在路桥设计原则和配套工程措施上必须谨慎和有力,例如要求提高桥梁高度以利桥下排洪净空;要分散设桥,不宜改沟、并沟或任意压缩沟槽;少设桥墩,多用大跨;桥梁墩台基础深埋;线路尽可能与主沟流向正交;设置必需的导流、排泄和防护设施等。

(3)线路沿泥石流洪积扇外缘通过[3 方案]。此为经常采用方案。这里冲刷、淤积均较2方案弱,线路较顺,但仍需遵照上述设计原则和设置必要的工程设施。

(4)若泥石流规模较大,上述三个方案均不可行时,则采用彻底绕避方案:或采用过河绕避[4 方案],或采用靠山从形成区下稳定岩层中修筑隧道绕避[5 方案]。绕避方案宜在新建铁路时采用。对已成铁路,此方案虽彻底避开了泥石流,但耗资巨大,废弃工程多,应进行全面综合分析。

2.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1)生物工程及稳固山体

生物工程措施主要有:植树造林,封山育草,保护植被,改良耕作技术,以及改善对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的农、牧业管理方式等。另外对泥石流沟上游山体上风化破碎岩石、崩塌、岩堆、滑坡等不良地质灾害要及时整治,稳固山体,从而减少固体物质来源,减小泥石流危害。

2)拦挡工程

拦挡工程主要是在形成区及流通区内,修建各种形式的坝。各种坝可以拦截泥石流固体物质,使沟床纵坡变缓,过坎下跌消耗泥石流下冲能量,减小泥石流的流速和规模,同时固定沟床,防止下切谷坡、发生坍塌。图3-14为一沟多坝的谷坊群。图3-15为能截留固体物质、排走流水的格栅坝。

图3-14 拦挡坝

图3-15 格栅坝

3)排导工程

排导工程主要用于下游洪积扇上,目的是防治泥石流出山口后漫流改道,减小冲刷和淤积的破坏性,使泥石流沿一定方向和位置通畅排泄。对于采用2、3方案的线路,排导工程的修建是不可缺少的。

排洪道是排泄泥石流的工程建筑物,应尽可能布置成直线形,主要用于约束泥石流由固定的排洪道排泄。排洪道出口一般与河流流向成锐角,有利于河流流水带走泥石流淤积的固体物质。排洪道底部和边坡均应用浆砌片石或混凝土砌筑。

导流堤是一种堤坝工程建筑物,主要用于引导泥石流改变方向,不致危害道路、桥梁或厂、矿、村镇的安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