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典型工作:地质构造对道路工程的影响

典型工作:地质构造对道路工程的影响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2-24 岩层产状与边坡稳定性关系隧道位置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密切。

典型工作:地质构造对道路工程的影响

一、工作任务

通过地质构造对道路工程的影响知识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承担以下工作任务:

(1)理解不良地质构造对道路工程的危害。

(2)理解岩层产状与边坡稳定性关系。

(3)掌握道路工程建设中针对不良地质构造采用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相关配套知识

地质构造对铁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由于工程位置选择不当,误将工程建筑物设置在地质构造不利的部位,引起建筑物失稳破坏的实例时有发生,对此必须有充分认识。下面分别就边坡、隧道和桥基三种建筑物与地质构造的关系作简要分析。

岩层产状与岩石路堑边坡坡向间的关系控制着边坡的稳定性。当岩层倾向与边坡坡向一致,岩层倾角等于或大于边坡坡角时,边坡一般是稳定的。若坡角大于岩层倾角,则岩层因失去支撑而有滑动的趋势产生。如果岩层层间结合较弱或有软弱夹层时,易发生滑动,如铁西滑坡就是因坡脚采石,引起沿黑色页岩软化夹层滑动的。当岩层倾向与边坡坡向相反时,若岩层完整、层间结合好,边坡是稳定的;若岩层内有倾向坡外的节理,层间结合差,岩层倾角又很陡,岩层多呈细高柱状,则容易发生倾倒破坏。开挖在水平岩层或直立岩层中的路堑边坡,一般是稳定的(图2-24)。

图2-24 岩层产状与边坡稳定性关系

隧道位置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密切。穿越水平岩层的隧道,应选择在岩性坚硬、完整的岩层中,如石灰岩砂岩。在软、硬相间的情况下,隧道拱部应当尽量设置在硬岩中,设置在软岩中有可能发生坍塌。当隧道垂直穿越岩层时,在软、硬岩相间的不同岩层中,由于软岩层间结合差,在软岩部位,隧道拱顶常发生顺层坍方。当隧道轴线顺岩层走向通过时,倾向洞内的一侧岩层易发生顺层坍滑,边墙承受偏压(图2-25)。

在图2-25中,(a)为水平岩层,隧道位于同一岩层中;(b)为水平的软、硬相间岩层,隧道拱顶位于软岩中,易坍方;(c)为垂直于走向穿越岩层,隧道穿过软岩时易发生顺序坍方;(d)为倾斜岩层,隧道顶部右上方岩层倾向洞内侧,岩层易顺序滑动,且受到偏压。

图2-25 隧道位置与岩层产状关系

一般情况下,应当避免将隧道设置在褶曲的轴部,该处岩层弯曲、节理发育、地下水常常由此渗入地下,容易诱发坍方(图 2-26),通常尽量将隧道位置选在褶曲翼部或横穿褶曲轴。隧道横穿背斜和向斜各有利弊,穿越背斜时,其两端的拱顶受压大,中部岩层压力小;横穿向斜时,情况相反,而且在经过向斜核心部位时易出现塌方、涌水现象(图2-27)。(www.xing528.com)

图2-26 隧道沿褶曲轴通过

图2-27 隧道横穿褶曲轴时岩层压力分布情况

断层带岩层破碎,常夹有许多断层泥,应尽量避免将工程建筑直接放在断层上或断层破碎带附近。如京原线10号大桥位于几条断层交叉点,桥位选择极困难,多次改变设计方案,桥跨由16 m改为23 m,又改为43 m,最后以33.7 m跨越断层带(图2-28)。

图2-28 桥梁墩台避开断层破碎带

对于不活动的断层,墩台必须设在断层上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处理措施:

(1)当桥高在30 m以下,断层破碎带通过桥基中部,宽度在0.2 m以上,又有断层泥等充填物时,应沿断层带挖除充填物,灌注混凝土或嵌补钢筋网,以增加基础强度及其稳定性。

(2)断层带宽度不足0.2 m,两盘均为坚硬岩石时,一般可以不作处理。

(3)断层带分布于基础一角时,应将基础扩大加深,再以钢筋混凝土补角加强,增加其整体性。

(4)当基底大部分为断层破碎带,仅局部为坚硬岩层,构成软、硬不均地基时,在墩台位置无法调整的情况下,可炸除坚硬岩层,加深并换填与破碎带强度相似的土层,扩大基础,使应力均衡,以防止因不均匀沉陷而使墩台倾斜破坏。

(5)当桥高超过 30 m,且基底断层破碎带的范围较大时,一般采用钻孔桩或挖孔桩嵌入下盘,使基底应力传递到下盘坚硬岩层上。

铁路、公路选线时,应尽量避开大断裂带,线路不应沿断裂带走向延伸;在条件不允许、必须穿过断裂带时,应大角度或垂直穿过断裂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