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女性创造与瑞典媒体艺术的结合

女性创造与瑞典媒体艺术的结合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接下来章节“影”将探讨女性如何通过影像艺术对自我和社会进行映射和反照,分析瑞典女艺术家的个体创作从自我表达到社会关照的转变过程。女性艺术实践的多元化和跨领域发展,让艺术史和艺术批评中以性别区分的“女性艺术”类别成为过去式。将从事艺术创作的女性视为少数派,将女性艺术家创作的作品进行区别对待,应该成为一个旧的艺术史阶段。

女性创造与瑞典媒体艺术的结合

谭 奇

谭 奇 Tan Qi

1980年出生于湖南长沙。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未来媒体工作室讲师。2005年硕士毕业于英国伦敦金斯顿大学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动态影像专业,2003年学士毕业于中国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视觉传达专业。

主要创作方向:数码媒体艺术中的动态影像艺术及音视频艺术。

主要参展及获奖:

2006全国综合版画作品展,获优秀奖并被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广州;

2008上海艺博会青年艺术家推介展,获优秀作品推荐,上海;

2008“我的人民广场”公共艺术项目,上海双年展,上海;

2010艺术北京 / 影像北京主题展, 北京;

2011 虚实同源——2011北京新媒体艺术年展,北京;

2012首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深圳;

2013港深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香港

2013北京国际设计周设计之旅“大栅栏新街景”,北京;

2013“Constelacion”录像艺术展,西班牙Calera de León;

2014北京国际设计周设计之旅“大栅栏新街景”,北京;

2015“无法驱散”个人艺术项目,北京独立空间艺术周,北京;(www.xing528.com)

2015动态之再:B3+BEIJING 动态影像展,北京;

2016“自在花开”首尔—北京艺术家联展,韩国首尔;

2016“Metasis”计算机艺术展,英国伦敦;

2017中欧国际艺术双年展,捷克布拉格

主要出版物:

2007《动画设计基础教程》,[英]保罗·韦尔斯著,谭奇译,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2《影像生活》,谭奇著,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2《看不见的城市——数字设计》,谭奇编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摘要] 通过第九批“中国中青年美术家海外研修工程”,我前往瑞典调研女性在当代艺术中的媒体艺术领域的创作状况,采访当地女性艺术家,与女艺术家们合作创作多媒体艺术作品。在这次研修活动中,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第一手的资料,多角度地了解了女性作为艺术家在瑞典的创作和生活状况,尤其是女艺术家运用多种艺术媒介来进行创作的趋势和发展状况。

首先,本文从瑞典女性从事艺术创作,成为职业艺术家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入手,阐释瑞典社会环境的变迁对女性的职业选择和艺术创作的影响。接下来章节“影”将探讨女性如何通过影像艺术对自我和社会进行映射和反照,分析瑞典女艺术家的个体创作从自我表达到社会关照的转变过程。章节“像”将侧写瑞典女性艺术家的群体肖像,解析她们如何通过拓展艺术创作的边界,在学术领域、专业机构和社会生活中确立自己的地位并发挥影响力。章节“诗”将从女性艺术家自身的角度出发,阐释女艺术家们如何通过作品和艺术实践重新定义女性和女性的艺术创作,如何打破性别和艺术门类的壁垒,寻找新旧媒介融合、转换和互生的各种可能性。

瑞典女性的艺术实践和经验告诉我们:女性,不再是一个标签;一种弱势群体、少数派、边缘类型的指代;女性,是创造力的新象征,是当代艺术和社会生活中融合、共享和重生的源泉和力量。

[关键词] 女性艺术经验 媒体艺术 后女性主义

瑞典作为世界上女性主义兴起较早,女性权益得到比较充分保障的国家,女性成为职业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活动的历史也相对较早。在长期的艺术实践过程中,瑞典女性艺术家积累了许多创作和职业发展的经验,通过自己的创作和实践不断提升女性在艺术领域的作用和影响力,摆脱女性的弱势地位。瑞典女性在当代艺术领域中取得的成就,一方面得益于瑞典国家层面和社会中性别平等的大环境;另一方面,或者说更重要的一方面在于瑞典女性自我意识中的平等观念,她们争取自己权益,也承担起自己应负的社会责任。在我的调研和采访中,瑞典的女性艺术家和艺术专业人士都不再强调自己的性别身份,而更重视自己艺术家和专业人士的职业身份,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和专业能力在艺术领域争取一席之地。

本文从瑞典女性的艺术实践出发,阐释女性从事艺术创作这一动态发展、不断变迁的过程。它从单一的女性自我表达向反映和承担女性群体的社会责任发展,从向内的意识觉醒向向外的影响社会生活拓展,从运用单一媒介向运用多种媒介,进行交叉学科的创作延展。女性艺术实践的多元化和跨领域发展,让艺术史和艺术批评中以性别区分的“女性艺术”类别成为过去式。将从事艺术创作的女性视为少数派,将女性艺术家创作的作品进行区别对待,应该成为一个旧的艺术史阶段。在新的艺术史阶段里,将没有“女性艺术”这种按性别分类的艺术门类,只有艺术媒介和类型的分类。而在新兴的媒体艺术领域,由于女性更擅于多任务操作和分工合作的特性,反而比男性更具有互联网时代共享、融合的精神,也更适应艺术平民化、交互式发展的需要,女性艺术经验可以给以媒体艺术为代表的新兴艺术领域带来新的视角、创作方式和影响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