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了解传统木艺如何走向现代制造这个问题,我着重考察Konstfack和Carl Malmsten大学,这两所位于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大学目前拥有瑞典最好的木艺与设计专业。出国前我已经联系好了这两所大学的教授,到达瑞典后我便拜访他们和进行采访。在Konstfack我会见了Sergio教授,在Karl Malmsten我会见了Leif教授。2017年年底我抵达瑞典第二大城市哥德堡,则访问了哥德堡大学HDK学院(工艺与设计大学)。该大学与前面两所大学一样,拥有瑞典最好的木艺与手工艺教育专业,在这里我会见了Torsten教授。每到一所院校,我都详细参观学校,教授们会组织我与学生交流、参加班级课程或者展览评价,并邀请我给学生们做讲座。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了更多的老师与同学,这对我研究的课题有更大的帮助。整个访学过程进展得很顺利,以下便是对大学进行访问的大体情况。
1.Konstfack
10月30日Sergio教授接待了我,他把我领到他的办公室。Konstfack是个大厂房,本就是高挑的一层空间,再加个夹层二层正好合适。进入二层要先到一个带厨房设备的Fika[12]空间,这里的下午茶很重要,老师们在这里聊教学和课程以及别的事情。这个半开放的空间正好南面对着大走廊以及大学的主入口,在这里老师可以和楼下来来往往的同学们打招呼。办公空间里只有大教授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室,其他老师大概是四到五个人一间。在办公室简单地交流后,Sergio带我参观了学校。
Konstfack原先是一座工厂,生产电信产品的工厂。在这样一所工厂里,放置一所工艺设计学院再理想不过了。由于是厂房,层高非常高,雕塑、玻璃、金属、木工、染织、印刷、数字化等工作室均可放入,同时用电负荷也符合标准。在参观时还发现工作室门口有用电线路与安培分布图表,很实用,值得学习。像设计系这样不需要大的层高空间的,可以加盖小二层。整个学院非常整体,像是一个大模块,或是电脑主板上的一个大电子模块,镶嵌入城市大电路板中。
工业空间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抽尘管网的铺设是经过预设设计的。包括新风系统,这就保证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空间。而且这里有材料储备和保证空间,由于是大厂房,避免了高层建筑写字楼那种密集垂直交通,彼此之间噪音干扰很少。
参观中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基础设施的细节设计,参观者能看到所有的细节:包括标示、安全提示、门禁系统、视觉系统,等等,都让人觉得非常细致体贴:比如门把手的位置,就比较低,方便抱东西时下压开门,大门则是感应和自动化的。教室门上半部分均安装大窗户,这点与国内学校不同,大窗户可以保证内外视线沟通,因为教室是半公共空间,不应该是窄窗户或是小窗户。门的下半部分安装金属挡板,这个目的是方便用脚开门,同时防撞。墙角门边都是全包金属的防撞设计。
Sergio带我到室内设计系,本科三个年级以及研究生的两个年级,都在这里上课,这是一间巨大的教室,我问Sergio不同年级间是否会相互走动学习,他说也不是这样,看来年级间交流在哪里都还是比较困难。来这里上学的学生,高中毕业后,要上一到两年的 preparing school,然后通过考试,在300人里挑出15-20个进入到这个系里来。这也是为什么他们没有基础课(Foundation) 的原因,因为之前都学习了。Sergio还特地带我看了系里的手工艺教室,也就是工作间,主要看设计系的木工房,这个木工房很大,是专属Interior & Furniture系的。专职的木工房主管Inger是位女士,二十年前毕业于 Carl Malmsten木工大学。除了木工房,还有染织工房。(图14)
2.Carl Malmsten Furniture
10月31日 我参观Carl Malmsten University。Leif教授接待了我,他先带我参加了一个一年级同学的课程结束点评,几乎所有的教授都到了,他们挑出了四件优秀作品,并详细地点评每一个作品,每讲完一件,大家都给予掌声。由于是大一,他们只制作简单的stool也就是凳子,但需要结合软织工艺。
结束点评后Leif教授带我到他们的办公室,一个大间是他们所有老师包括教授的办公室,边上一间是会议室,有厨房设施、咖啡机和喝茶机。Leif给我泡了茶,我都没顾得上喝茶,一直和他聊天。Leif教授从学年学期和课程表说起,这张表就贴在会议桌对面的墙上,一大张铺设在那里。这里就只有本科生,本科有三年,总共加起来65人,真是精英教育。在这里分了三个系,设计系、细木工系、染织系。
新生第一学年:导读课程(包括机械设备讲解与使用/艺术)—材料学—第一个大设计与制作课程—计算机(cad/solidwork/etc)—第二个大设计与制作课程。
二年级:计算机—设计批评—第三个大设计—预算与市场—第三个大设计与制作课程
三年级:实习课程—人体工程学—第五个大课题—艺术风格学/设计史—第六个大课题(考试)
如此,大学本科三年中,学生总共要完成六件大作业,当然第六件是最重要的,关系到能否毕业。以大作业为分界线将学期分开,很鲜明,学生也知道他们要做什么。
接着是参观:
首先是艺术教室,这里你可以画画也可以做雕塑,层高很高,空间很大。首先图书馆,这里把最好的木工杂志,美国/英国等国家的都放在这里,也有室内设计杂志,图书馆不大但有壁炉和沙发,十分舒服。Leif很骄傲地说你看我们的图书馆内可以生火。
基金办公室,这里介绍了学校校址的捐赠者,包括他女儿为了避税而设立基金等事情,不管怎么样,对教育是大好事。
学生小餐厅,这里很多椅子由校外公司捐赠,都被刷成白色,据说是建筑师的主意。
三视图绘图室,这个教室的教具直观展示了如何将复杂的椅子变成平面的三视图。另外就是学生1:1copy仿制Carl Malmsten的椅子。1960年,斯德哥尔摩市政厅里需要设计椅子,举办了竞赛,结果一二等奖均由Carl Mamlsten先生获得。由此也改变了他的经济状况,使得事业腾飞。(www.xing528.com)
展示走廊,这里有Leo教授的作品,他是一位车床专家。
材料模型教具间,这里陈列木材教具模型,学生可通过这些模型,了解木头收缩原理,木头纹理与切割截面的关系,木头压缩材料,Carl Mamlsten先生的木片镶嵌工艺,雕刻工艺,其中一块雕刻的教具,把三个步骤同时表现在一张木板上。Carl Mamlsten先生真是用心良苦,教具都准备得那样仔细。
图14 Konstfack大学
染织工作间,这里除了外请来的一个男教师外,全是女生,据他们说他们男生女生分别上课。负责该车间的是卡特琳娜教授,来自芬兰(据她说芬兰教育小学生作业非常少),Leif告诉我这里的传统椅子的软包需要用的材料,并分别给我展示了软边与硬边的包装。
快速模型间,这里学生做家具,可用泥塑快速成型。空间宽敞,二层搁架展示各种椅子。
设计教室/绘图室,可看到学生打印出来的1:1图纸,在这里遇到两个设计系二年级学生,我问他们毕业后想做手工艺者吗?他们回答更希望做设计师,同时不太认同IKEA到全世界设厂压低工人工资的做法,对家具美学认为每个人都可以不同。
回会议室,中午饭,下午茶,会见了学校里几乎所有老师,与系主任单独介绍了自己的来访目的以及自己的作品。
考察 Carl Malmsten学校的经历,让我有这种强烈的感受。这个大学建筑不大也不高,但整体就是一具精良的装备,时刻准备着创作出优良的作品,教师也可以利用它设计精良的课程。打个比方,如果你要教授一门蒸汽弯压的课程,你就必须有这样的设备、空间、材料储备等。作为装备,你需要会用,而且要熟练运用,同时还需要维护与管理。比如木工,你需要有良好的凿子刨子,维护时你需要会磨刀、上油,木屑需要打扫,场地需要整洁,电动工具的道理一样,会更加复杂一些。一个木工拥有良好的装备,就约等于有了良好的手艺,也就是良好的生产力了。
不管在Konstfack 还是Carl Malmsten,学校里都配备电脑学习机房,也就是说,电脑是这个时代必不可少的装备,传统手工艺者也必须掌握的装备。(图15)
3.哥德堡大学HDK
2017年12月11日,我离开斯德哥尔摩乘坐火车到达哥德堡,安顿好后次日便到HDK北校区做了一次讲座,这个讲座是由HDK国际交流办Anki和Torsten教授组织的,目的是了解中国的设计教育,了解中央美院学院与我的教学。HDK校方的思路与Konstfack大学邀请我做讲座的想法相似,都是想鼓励学生到中国交流。目前在中国逐渐强大的国力以及一带一路等项目的推广下,中国的影响力大大加强了,这也是瑞典大学想鼓励学生到中国的原因。在讲座中我特意增加一些中国特色元素,增加些特色课程,也取得预想的效果。
图15 Carl Malmsten Furniture大学
图16 HDK北校区
讲座后与Torsten教授进行了一次愉快的会议,他给我详细介绍该校的办学理念以及他的设计思想——他想突破目前设计教育条块分割明显的弊病,试图把工艺与动手设置在尽早的阶段,并通过这样“在做中学”过程中推进设计教育,同时安排课程。然后他带我到各个工作间详细地参观,这里的金属、木艺、染织是他们最骄傲的地点。
参观结束后Torsten教授安排了一次会谈,主要由这里三个中国留学生和几个外国学生组成,特别高兴在这里还遇到来自央美的同学、两个台湾同学,我们对一些文化差异与设计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Anki老师也参与了交流,学生们非常满意目前这种国际化的学习环境,这里瑞典本地学生非常少,绝大多数都是外国学生,由于不在城市中,这里更适合集中精力好好读书。(图16)
以上三个大学地参观,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教学设施本身就是重大的教育事件!现象就是本质!
教学设施背后体现的是政府财政、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工作室营造、设施建设、管理与维护等等一系列综合的问题。好的基础设施不仅反映了资金的投入量,更反映了教育体制与管理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