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赖于19世纪末自由的艺术氛围,丹麦绘画在现代主义时期得以继续发展。相比而言,丹麦现代绘画有这样几个特点:其一,多种探索并存,印象派风格、象征主义手法、表现主义探索、抽象趣味等都有所体现;其二,对民族风景的趣味依然强烈,艺术家热衷于风景的实地体验和写生,在风景中探索新语言和新观念;其三,艺术家聚集的现象十分突出,他们或者到特定的风景区居住创作,或者组成艺术家团体进行交流和展览,前者如伯恩霍尔姆画家群和奥舍德艺术区,后者如角落和格罗宁根艺术家协会。不过,尽管现代绘画纷繁复杂,但我们依然能从中发现丹麦艺术家对大自然持之以恒的关注,可以说,丹麦现代绘画就是在对本民族风景的体验中生成的。
图22 L. A. 林,《罗斯基勒峡湾的夏日》,布面油画,95.5cm×145.5cm,1900年,兰德斯(Randers)艺术博物馆收藏
丹麦画坛在世纪之交有几位独立的探索者,他们的艺术表现了丹麦艺术从传统到现代转型的个性化努力。比如被称为丹麦象征主义代表的L. A. 林(Laurits Andersen Ring,1854-1933),就是一位将写实和象征结合,来表达对本民族风景深刻体验的艺术家。他的代表作品《罗斯基勒峡湾的夏日》(Summer Day by Roskilde Fjord,1900)(图22),就是他的家乡西兰岛附近景区的精确描绘,但据学者弗里德里森(Finn Terman Frederiksen)分析,这幅空间深邃、气氛静谧的作品,“还象征了生命从夜到昼、从死到生以及画家本人再婚之后的重生”[24]。这幅画在2006年被选为丹麦文化经典12件视觉艺术作品之一,显然是因为它所描绘的丹麦景观和再生内涵触及了丹麦人对民族文化认同的神经。终生默默无闻、孤独而羞怯的画家威廉·哈莫修依(Vilhelm Hammershøi,1864-1916),其作品所具有的那种阴郁、宁静、神秘的气息,也具有某些象征主义的意味,同时也是北欧人某种心理特征的自然流露。而街景画家保罗·古斯塔夫·费舍尔(Paul Gustave Fischer,1860-1934)更多吸收了印象派的手法,更多注意外光下的色光表达,但他最典型阴霾或雨雪街景,则表现出了和哈莫修依类似的北欧人特有的自然感觉。
20世纪初的伯恩霍尔姆画家群(Bornholm),不仅是一个围绕本土景观表现产生的艺术现象,还是一次丹麦“经典现代主义”绘画的探索运动。这个群体可以说是菲英岛画家群的延续。艺术家同样也来自萨特曼的艺术家工作室,不同的是,他们在20世纪初马蒂斯和毕加索等现代画家的启发下,更加强化了现代绘画语言探索,试图用新的语言和观念表达对本土风景和生活的感受。[25]奥拉夫·胡斯特(Oluf Høst,1884-1966)可以说是伯恩霍尔姆画家群艺术状态的典型体现。他从1929年开始到伯恩霍尔姆定居,他反复描绘一座名为博纳马科(Bognemark)的农舍。他对同一个主题画了200多次,描绘在一年四季不同条件下的感觉,并从中表达他自己当时的情感体验。尽管在伊萨克松影响下吸取了凡·高和塞尚艺术的很多特点,但他坚持表达自己的北欧感觉,正如他所说:“我们有我们的节气,比如令我们着迷的漫长夜光,这是我们要为之奋斗的东西。塞尚的家乡没有这种天气。”就像作品《蓝色的云·博讷玛小屋》(Blue cold-Bognemark》(图23)所展现的,那种无处不在的清冷气息,加上那种充满画面的淳朴农舍,让人一下子沉浸到北欧人所体验到的自然氛围之中。(www.xing528.com)
西兰岛西北端的奥舍德(Odsherred)半岛是另一个颇有名气的画家聚集区。这个地方自19世纪是画家的光顾之地[26],由于这个传统,到了1930年代,以丹麦皇家美院为背景的一些画家,如卡尔·鲍文(Karl Bovin,1907-1985)、卡·艾斯特鲁(Kaj Ejstrup,1902-1956),再次来到这里建立画家聚集地,在现代绘画盛行的时代寻求自然主义和再现性绘画的传统。[27]不过,他们显然已经放弃了传统写实技法,而更多采用现代绘画极为简略、平面、放松的画面和手法,他们与传统的联系更多的是趣味上的。从画面效果看,奥舍德画家普遍喜欢描绘大自然的气息,从早期的清冷阴郁到后期的温暖舒适,他们喜欢描绘空旷的天空、辽阔的原野、起伏的山峦以及平坦的海滩。就像鲍文所说的,“我们要描绘出这片土地,我们也要表达我们丹麦特有的季节变换;这变换莫测的气候正是我们不变的主题,这正是丹麦自然主义绘画的真意”[28]。
图23 奥拉夫·胡斯特,《蓝色的云·博讷玛小屋》,油画,尺寸不详,1935年,奥拉夫·胡斯特美术馆收藏
除了坚持在大自然中描绘本土风景的艺术家,1934年丹麦还出现了一个探究抽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艺术“线”(Linien)艺术家群体,其中的超现实主义绘画也有一些颇有趣味的风景表现。该群体的发起者威廉·彼得森(Vilhelm Bjerke-Petersen,1909-1957)于1930年到魏玛包豪斯学习,康定斯基和保罗·克利对他产生了深刻影响,促使他撰写了《抽象艺术中的象征》(Symbols in Abstract Art,1933)一书,为丹麦抽象艺术奠定了基础。回到哥本哈根,彼得森创办艺术群体,吸引了一批富有创新艺术的艺术家,形成了综合立体派、抽象艺术、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观念的前卫艺术阵营。[29]彼得森绘画经历了多种风格的转变,但风景一直是其反复描绘的主题,甚至他最典型的抽象绘画也是对风景意象的分析和重构。比如他在1954年画的萨达尔风景(Sårdal)就是对沿海风景形式和色彩的高度简化,黄、绿、橙、灰几个色块,沿着分割风景的几条几何曲线组织起来,效果极为简洁明快。相比之下,威廉·弗雷迪(Wilhelm Freddie,1909-1995)的风景更具有写实性,他的《夜景》(Nocturne,1944)(图24)描绘了一个极为阴郁而幽暗的山路夜景,怪异的形象在月光下展开。这种景色令人想起19世纪某些浪漫主义风景的神秘气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