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卡恩画家群和菲英画家群,是在印象派外光写生观念的启发下,丹麦画家走进本土大自然进行实地风景描绘的艺术运动。埃克斯贝格去世(1854)之后,丹麦皇家美院教学无视遍及欧洲的写实主义和印象主义潮流,坚持趋于僵化的传统学院风格,这导致很多年轻艺术家背离学院,寻求新的创作方法和环境。1882年,与学院背道而驰、富有革新思想的哥本哈根“艺术家工作室学校”(Kunstnernes Frie Studieskoler)应运而生,艺术家和教师劳瑞兹·图克森(Laurits Tuxen,1853-1927)、佩德·克罗耶(Peder Severin Krøyer,1851-1909)、克里斯蒂安·萨特曼(Kristian Zahrtmann,\1\2\3\4-\1\2\3\4)以及约翰·罗德(Johan Rohde,1856-1935)鼓励年轻艺术家自由探索,这所学校很快就成了北欧现代主义艺术的摇篮。与此同时,巴比松画派和印象派等法国艺术家组建自由艺术群体、放弃学院教条、到大自然中写生的现象对北欧艺术家产生极强的感召力。
早在1871年,丹麦“现代突进”运动倡导者,诗人霍尔格·德拉克曼(Holger Drachmann,1846-1908)和艺术理论家卡尔·马德森(Karl Madsen,1855-1938)造访日德兰最北端的斯卡恩(Skagen)。在他们的倡导下,很多画家纷纷到此居住创作。斯卡恩是丹麦的避暑圣地,景色优美,阳光明媚,是外光写生的良佳场所。这儿的渔民、大海、沙滩、游人都成为画家的描绘对象。除了吸引了很多丹麦艺术家,这里也吸引了不少挪威和瑞典画家,因而形成了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最重要的艺术家聚集区。[13]其实,埃克斯贝格教学体系本身就重视真实描绘,这为后来的室外写生奠定了基础。斯卡恩画家吸收了印象派室外写生的方法,放弃了学院的色彩程式,用新的色光观念和视觉感知方法,抓取描绘对象瞬间的色光印象,画面在保持准确造型的同时产生了丰富、明亮、活跃的色彩效果。艺术家工作室学校教师佩德·克罗耶也是斯卡恩画家的代表人物,他的艺术正是如此。他曾经在巴黎与印象派画家交往甚密,他的代表作《斯卡恩南沙滩的夏日傍晚》(Summer Evening on Skagen's Southern Beach)(图13)充满了丰富的冷暖和色相变化,画面充满了轻纱般的优雅气氛,从中能看出他对印象派色彩的娴熟理解和驾驭。另一位斯卡恩画家卡尔·洛克(Carl Locher,1851-1915),曾经在皇家学院学习,这使得他的风景画能够保持着严谨的造型,同时能够从大自然中获取极具真实感的色调印象,将写生造型与色彩印象融为一体,为画面增添了强烈的视觉和情感效果。
图13 佩德·克罗耶,《斯卡恩南沙滩的夏日傍晚》,布面油画,100cm×150cm,1893年,斯卡恩博物馆藏(www.xing528.com)
图14 特奥多尔·菲利普森,《耶斯堡鹿园的秋日》,布面油画,66.5cm×84.5cm,1886年,丹麦国家美术馆收藏
另外一个具有类似审美追求的“印象派-写实主义”绘画群体是世纪之交出现的菲英岛画家群(Funen Painters)。[14]严格说来,菲英岛画家并不专注于风景画,他们的兴趣是在真实自然环境中的农村生活,因而当时被贬称为“农民画家”。这恰好表明了他们的艺术追求:用淳朴直率的方式描绘普通生活,与学院分道扬镳。他们可以自由的描绘动物、人物、房舍、静物,不受陈规所限,并在自由描绘中进行绘画形式和观念的探索。萨特曼学校是这个群体的策源地。组成这个群体的三位核心画家约翰内斯·拉森(Johannes Larsen,1867-1961)、弗里茨·西伯格(Fritz Syberg,1862-1939)、以及彼得·汉森(Peter Hansen,1868-1928),他们都来自菲英岛,都曾在哥本哈根跟从萨特曼学画。菲英岛画家们的绘画理想受到了特奥多尔·菲利普森(Theodor Esbern Philipsen,1840-1920)的启发。菲利普森成功地将毕沙罗和莫奈的印象派技法与独特的丹麦自然景观描绘结合起来,从《耶斯堡鹿园的秋日》(Autumn Day in Jægersborg Deer Park)(图14)中可以看到画面洋溢的柔美色调,放松的笔触,丰富的色点,微妙的冷暖变化,这些动人特质是促使菲英岛画家外光写生的根本动力。菲英岛画家是一个较为松散的群体,画家保持着独立的探索,个人风格罕见共同之处。比如,拉森喜欢画有鸟的风景,画面自由而松散,颇有民间气息;西伯格则造型粗犷,色彩强烈,风格不断变化,极具实验性;汉森则描绘气氛清冷而明亮的生活场景,充满生活情趣。在20世纪初现代艺术发生的背景下,和菲英岛有关的画家如哈罗德·吉尔森(Harald Giersing,1881-1927)、奥拉夫·鲁德(Olaf Rude,1886-1957)等,其艺术逐渐脱离写实绘画,开始走向现代主义探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